深耕“三个三”工程激发基层党建活力——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建工作侧记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抓思想引领、抓阵地管理、抓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全门”,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统战工作相互融合、同向同行,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
其他文献
按照党中央和地方教育发展战略要求,以及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现实诉求,文章以党中央和上海市关于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要求和教育精神为指导,针对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现状,开展新时代对劳动教育认知的重塑研究、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机制研究和劳动教育的无缝衔接教育举措研究,从而探索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红色文化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记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奠定了最深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立论基础,以虚无具体历史事实来混淆是非曲直,以虚无历史规律侵蚀人们的历史观,以虚无历史的文化价值摧毁文化自信,以网络传播的新形态抢占虚拟舆论阵地。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从立场与观点、价值与情感、技术与方法等维度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具体而言,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历史,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对具体历史事实的虚无和对重要人物的诋毁;遵循历史规律,树立大历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规律的虚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党员监管、作风建设以及惩腐肃贪等方面存在“好同志”与“阶下囚”的悖论、“官本位”与“民本位”的博弈以及“打虎”与“拍蝇”的失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尚未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得以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的民本意蕴给我们党优化党风廉政建设以重要启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党治党政治理念,坚守“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情怀,践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追求。
人民美好生活的本质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就内在构成而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需要的所有生活状态中所能实现的最好的生活状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具有有机的内在结构和生成机理的一种复杂的生活状态,是每个人能够有机会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既包括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也包括改造内部世界的实践,这两种实践共同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各种必备条件。当前,在重视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应充分重视过上美好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感性、道德修养等内在精神因素。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面临主观认识还不到位、廉政教育还不够深入、制度建设还存在滞后现象等问题,鉴于此,应以“不敢”为导向,从严执纪执法形成震慑;以“不能”为保障,健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以“不想”为目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省自律,进而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激增。文章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213位大学生创业者的实证研究并辅以受众视角的案例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对创业型人才培养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同要素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对创新精神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校园创业文化和创业活动项目,对创业意识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创业教育课程和校园创业文化,对创业能力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应实施适当策略,建设并完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满足创业教育高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善国内营商环境。首先,本文结合WTO规则从开放和改革两方面梳理了中国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举措: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外商投资法的改革,透明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以及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然后,本文进一步指出中国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的成就,涵盖营商环境指标、外资企业预期、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研发创新等方面。最后,根据目前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尚存的问题,提出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历经1.0至4.0版本的升级,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期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实现由传统管理思维向现代治理思维的转变,推动从应急处置导向转变为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并重,从应急管理行政负责转变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从条块化应急管理转变为综合式应急管理,从政府主导应急管理转变为政府主导与政社协同并重,从动员式应急管理转变为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应急管理的理念更新,从而为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名言,道明了思想的至关重要作用.然而,何谓思想?对于这一历久而弥新的问题,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