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四个低血磷性佝偻病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4个家系6例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HR)患者进行PHEX基因的突变分析,并对家系中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对4个HR家系的先证者进行PHEXFGF23、DMP1、ENPP1、CLCN5、SLC34A3基因的全外显子检测,在家系成员和200名健康个体采用Sanger双向测序对点突变进行验证分析,并在家系成员和20名健康个体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基因的缺失突变进行验证分析。在确定致病突变后,对其中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孕早期产前诊断。

结果

在4个家系中均检出PHEX基因突变,分别为c.850-3C>G、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第13外显子缺失突变、c.1753G>A (p.G585R),其中第11外显子缺失突变、第13外显子缺失突变、c.1753G>A (p.G585R)尚未见报道,在家系正常成员和健康对照中均未发现这3个突变。对家系3的高危胎儿行产前基因诊断,未携带PHEX基因突变,选择继续妊娠,随访至出生1年后新生儿表型均无异常。

结论

PHEX基因突变是4个HR家系的致病病因,二代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进行该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位点(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MICA)在深圳地区汉族献血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位点(human leukocyte antigen locus B,HLA-B)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碱基序列直接测序(PCR-se
目的为1例具有Williams-Beuren综合征患儿生育史的孕妇提供产前诊断。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结果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2p13.3-p12区存在5.09 Mb的杂合缺失,其父母未检测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结论胎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1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并对TCOF1基因所有的外显子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对应关系。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颧骨发育不全、眼裂向外倾斜、小下颌、外耳发育不全、小耳、腭裂等。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TCOF1基因第14外显子c.2261ins G(p.E95X)插入突变,既往未见报道。患儿表型正常的父母
目的分析唇腭裂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明确其遗传学异常的类型及分布。方法对100例超声提示胎儿唇腭裂的孕妇进行经腹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对其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及低覆盖度大规模平行测序分析。结果在49例孤立型唇腭裂胎儿中未检出染色体异常,在51例综合征型唇腭裂胎儿中检出12例遗传学异常,具体包括2例18-三体、4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以及3例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
目的探讨Klinefelter综合征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效果以及高风险孕妇合理的后续临床处理方案。方法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共12 071位孕妇接受NIPT检测,对提示Klinefelter综合征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并随访所有孕妇妊娠结局。结果12 071份样本中检出Klinefelter综合征
目的对3个疑诊为X-连锁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的家系进行PHEX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的基因组DNA,用PCR扩增PHEX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潜在的突变,并在家系中进行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评价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家系1检测出PHEX基因第8外显子c.871C>T(p.R291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