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价值观对《花木兰》主题的影响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动画影片《花木兰》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故事“木兰替父从军”为题材的影片,当时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轰动,但在中国并未受到热烈欢迎。究其因,在于迪斯尼的花木兰形象已不再是中国人所熟悉并乐于接受的那个孝顺勇敢的巾帼英雄,而是变成一个西方式的追求自我的女英雄形象。
  关键词:花木兰 西方价值观 自我主题 爱的主题
  一.“木兰从军”的儒家忠孝母题
  在古代中国,从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五伦”,直至汉代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女人的地位始终很低,传统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德、言、容、工”。而“木兰替父从军”这一题材之所以能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儒家伦理社会中得到认可并广为流传,因其行动动机仍不离“忠”、“孝”的根本理念。可以说,木兰是儒家理想的化身,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民众的普遍心理和共同情感。虽然木兰女扮男装而且还顶着“欺君罔上”的大罪替父出征,确有对儒家伦理来说是一种冲破了父权的反叛行为在,但揭开这种背叛行为的表象,其内在精神仍是一种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归附,及对儒家伦理社会的认同、归化。它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忠”与“孝”。
  忠孝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重要的一种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花木兰虽冲破父权男扮女装的从军行为有欺君之嫌,但从根本上讲,她仍是一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式以“三从四德”为纲律的中国古典女性。她出征的初衷仍是对国家对皇帝的忠、对父亲对家庭的孝,而并非是为了冲破父权的自我解放或自我实现。“木兰故事”所着重体现出来是木兰在“忠与孝”下的自我牺牲精神。木兰理解父亲支持抵御外辱是为忠;以自身牺牲施爱整个家庭是为孝;“不用尚书郎”,“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是为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功成名就之后隐退江湖的理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毅果敢,身在闺阁却心系阙门……“花木兰”已可以说是一种不惜自我牺牲、忠孝双全、不图名利的巾帼英雄代名词。“木兰替父从军”传说文化内涵的核心主题仍是“自我牺牲”与“忠孝”。
  二.西方“自我”主题的转换
  在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木兰的行为动机不再是忠孝两全,而变成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独立个性的现代女性。她从一个前现代乡村中国的动辄得咎的边缘女子,发展到救父亲、救上尉、救皇帝乃至救中国的无所不能的现代西方式的女英雄,其立身之本却是要“找到自我”,其一切行为都归因于西方个人主义的自我证明和自我实现。因此,中国传统孝道中单方面无条件的付出难为西方人接受,于是制作人将对父亲的爱和责任感这种观念代替了中国式的孝道,以迎合西方的文化心理。
  “迪斯尼文化是以卡通为核心的一种童话式的文化,它通过给大众梦想,焕发人们心底固有的童趣与纯真从而征服观众,形成稳固永久的卖方市场。在这种文化中,含有强烈的美国价值观。”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形成了以“自我实现”为主的电影主题。迪斯尼的影片制作者巧妙地将西方的内在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并赋予《花木兰》全球化语境下全新的灵魂——“自我实现”,力求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的普遍接受。但影片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西方价值观的展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之所以将原文化中的“忠孝”、“自我牺牲”转述成“自我实现”也正是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产物。而这一主题,大大违背了中国社会“善与人同,舍己从人”的传统。为此,作为本土文化的原生态中国传统文化却被迪斯尼解构得面目全非。
  在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中,木兰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与实现是影片中一个最突出的主题。因此,迪斯尼的木兰便从南北朝古诗词中描绘的那个重孝明义、勇于自我牺牲的中国传统女英雄,脱胎换骨为一个活跃在迪斯尼动画片中富有爱心、勇于追寻自我、敢想敢做、重视个性的独立女孩。其实,归根结底这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的巾帼英雄。
  三.“爱”的主题的彰显
  在中国传统的木兰传说中或木兰戏剧中,很少涉及爱情。迪斯尼的《花木兰》中,爱情贯穿全剧。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与将军李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起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木兰在动画中成了自由恋爱的典范。更不易的是,她得到了社会、家人的支持与肯定。她祖母说:“立功虽然好,但她应领一个男人回来。”而身为一国楷模的皇上,也鼓励李翔把握机会:“这样的女孩不是每天都能碰到的。”李翔欣赏花木兰的个性,佩服她的勇气和智慧,最终登门相求,促成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爱”在这里是个广义的词,它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各种对自身、对他人乃至对动物的关爱。在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传统下,“爱”在西方社会生活中被视为是人类最美好且最为重要的情感。因此,当迪斯尼的制作者认为《木兰辞》中单向输出的“孝道”难以被不同文化圈的现代观众所理解接受时,家庭成员间双向交流沟通的“爱”便成为最好的替代品。而在“木兰替父从军”的原生长文化中,不论是父女在花園谈心的场景还是木兰与木须友情流露的拥抱、安慰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在《花木兰》中,“亲情”也是“爱”主题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强调博爱宽恕的基督教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而家庭内的“亲情”则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里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总体上来说,影片《花木兰》所体现的“爱与自我实现”这两大主题,绞缠在一起共同支撑起动画背后的内涵,制作者在其原文化核心上注入美式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种可以为全球观众所理解接受的普遍化人性主题。
  (作者单位: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从课前预习、课堂授课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方面对生活
【知识梳理】  代词是代替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的词。代词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表语、宾语,有的代词还可作定语。  一、人称代词/反身代词/物主代词    用法提示:人称代词主格在句中作主语,宾格在句中作宾语;反身代词可作宾语,以及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但不能单独作主语;形容词性质的物主代词,只能在名词前作定语,名词性质的物主代词可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和宾语。  二、指示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
学校要求我专带毕业班,而且是固定的六(1)班,也就是唯一的重点班。  女儿凤子进入我班,她挺高兴。凤子学习算是用心的,但由于我工作忙辅导少,她的学习成绩仍不够理想。我欠凤子很多,现在好了,到我班上可以补偿了。  凤子说以后总跟妈妈一起了,她巴不得暑假快过,好到妈妈班上上课。开学那天,凤子早早起来,为穿什么衣服考虑来考虑去,郑重之至。凤子白嫩,脸蛋圆又圆,眼睛大又大,穿什么都好看。她选择一条红色碎花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汉藏翻译的重要性作了简要阐述,并从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汉藏文化 翻译 差异  我国中原地区所处的亚洲东部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其气候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而我国藏族主要分布在属于大型性高原气候的青藏高原,降水少,气温低,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正是这种不同的环境,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群众文化是正在发展中的事业有着美好的前景,随着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
内容摘要:否定副词“少”和“别”都可以与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相结合,在语气类型上“别 VP”结构只能与祈使语气加合成活,而“少 VP”结构可以与四种语气加合成活;在语义上,两个结构都可以表示否定,但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在语体上“少 VP”結构更具特色,多出现于一些新闻、政论语体和呼吁、口号、标题中,并可以表示多项列举。  关键词:“少 VP” “别 VP” 语气 语义 语用  一.语气对比 
广州市知用中学创建于1924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实践基地。知用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38个班规
内容摘要:全球各地每年都会举行形式各异、数量众多的艺术节,这些节日对社会发展、大众的文化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节的数量之多,导致如今许多人感到已达到“饱和”状态。除去艺术功能,艺术节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艺术节对于社会、大众和举办方都意味着什么?本文旨在以法国历史悠久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为例,从艺术、经济和城市形象三个角度分析艺术节的作用。  关键词:阿维尼翁戏剧节 艺术节社会功能  阿维尼翁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就纯文学作品中的警察形象进行分类与归纳,并试图分析警察形象不怎么好的原因,希冀对文学从业者们有所触动,期待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警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意识形态 警察形象 民警故事 中国声音  本人长期从事公安题材文学(以下简称“公安文学”)研究,对涉警题材文学作品也有所涉猎。在我所细读过的纯文学作品(包括一些单行本),即大型纯文学期刊,如《人民文学》《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