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如何在严冬里取暖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ful_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寒”节气的到来,一瞬间消弭了南北方的分歧,无分彼此,分分钟变“速冻粽子”下锅。为了能在寒夜里唱四季如春,古代人民可是同寒魔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发明出暖气这个伟大神器。
  粗犷的火炕系列
  火塘是比较原始的取暖方式,半坡人、姜寨人在房屋内用土铺成个一米见方的土块,上面垒起石头,用于架锅烧饭,晚上则可以烤火取暖。直到现在,在中国南方如普米族、纳西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仍然在使用火塘,因为在这些人群中,火塘已经超越单纯的工具意义,具有了家族关系和仪式的象征意义。
  火墙则比火塘要先进了许多。在秦长乐宫遗址发现的火墙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明清更为彻底,干脆将房屋的墙壁砌成空心,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一般设于房外。
  火炕可以简单理解为将火墙横过来平置,尤其流行于北方少数民族。但火炕一般有两个灶,做饭的锅灶不与炕在同一房间,卧室内炕另有一个专为加热的灶,这种形制至今仍在东北农村广泛使用。
  优雅的温调房
  西汉时期,火塘、火墙、火炕仍然是普通百姓的不二选择。但或许是因为气候整体变暖,更为优雅和低碳的“温调房”得以出现在贵胄人家。“温调房”关键材料是花椒,对,就是川菜必不可少那东西。当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它不仅食用可以除湿气,而且可以捣碎了和泥,涂在墙壁上同样能释放其正能量,形成保温层。皇室的温调房则称为“温调殿”“温室殿”“温室”“椒房殿”等。因为汉朝未央宫的椒房殿是皇后的居所,所以后来椒房也就成了后妃和后妃寝宫的代称。
  暖手宝人人爱
  相比于火坑、温室等大型的供暖设备,方便小巧的熏炉、手炉、汤婆子等也是居家必备,还有一种球形的被中香炉,被设计成不论如何滚转,内部的炉口总是保持向上,因此可以睡觉时放在被中,而不必担心被烫伤。手炉则可以看成是熏炉的微缩版,炉外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汤婆子是足炉的俗称,黄庭坚对此特别钟爱,“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显然是个脚冷星人。这三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放在被子中的神器,无疑就是今日暖手宝、热水袋的鼻祖。
  正是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暖器,古人在极寒的天气里也可以四季如春。尽管如春的多是朱门,但是梁启超将暖气系列排除在“四大发明”之外,还是多少让我有些遗憾。后来发现,原来梁任公是广东人,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叫饮冰室,又号饮冰子。
其他文献
在《丹纕》影片里,在卓娅入团的时候,区委书记打开窗子,指着天空问她看见了什么,当卓娅回答什么也没有看见时,他说:“这不是满天闪亮的星星吗?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这是因
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奉命从宁夏同心出发,马蹄裹布,昼伏夜行,一路长途奔袭,抢在国民党王均部和马鸿逵部前头,攻占素有“陇秦锁钥”之称的会宁城,为
一、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需求问题在我国历经长期短缺经济下的投资过热症、经济高增长、高通货膨胀的种种痛苦煎熬后,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并雄心勃勃地开始推进两个根本性的
欧洲足坛现在是烽烟不断,热闹非凡:各国联赛已相继拉开战幕,传统的三大杯赛事也随之鸣哨开战,各队重又拼得你死我活。尤其是95’欧洲杯预选赛已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各个国
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才是推进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强大动力。近年来,深圳市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如资金投入与
宋太祖胸襟宽广历史上的那些帝王,不见得个个心地龌龊、心胸狭隘,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即便从一些小事上,也足以显示出其胸襟的宽广。赵匡胤是从后周得来的天下,立国之初,也有诸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班主任要善于用书信对学生进行教育。虽然现在书信作为一种通信手段的作用在逐渐丧失,但其独特的魅力使之在教育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书信可永久保留,可反复咀嚼,其教育作用
由于小学时考进了双语班,所以我在一年级就接触到英语。回想开学第一天,老师教的“Jack”和“Mary”我都记不住,但这其实并不重要,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后来,我完整地学了
自2006年、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和《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两个文件以来,增值税红字专用发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