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手机铃响鼓掌

来源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了,我掏出手机高高举起,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上课了,请关掉手机!”之后,我给他们一分钟的关机时间。久而久之,不但学生养成了上课关机的好习惯,我自己也有了关机的习惯。一上课,不用我督促,学生也会很自然地掏出手机关掉。
  当然,也会有个别学生忘了关机,或者故意不关机,或者屡教不关机,怎么办呢?有一次上课时,我正讲到兴头上,“嘀嘀,嘀嘀”,一阵铃音响起,是鹏的手机来短信了。声响虽然很小,但在安静的教室里却显得那样刺耳。学生们学意顿失,开始嬉戏,我也没了再向下讲的兴致。我灵机一动,索性不讲了,风趣地对学生说:“铃声挺好听的嘛,咱们给他鼓一下掌吧!”我带头鼓起了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四起。伴随着热烈的掌声,鹏脸红到了脖子根儿,头也勾得很低。我想,他以后一定会记住上课关机吧!
  为了尽量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我与学生有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定一个规矩:上课了,谁的手机响起,咱们就用掌声邀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吗?”有学生还提议说,会唱歌的就高歌一首,会跳舞的就秀上一段,哪怕讲一个笑话也行。虽然是才艺展示,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这是被罚出的才艺,不光彩!此招一出,果然镇住了不少“手机族”,毕竟谁也不愿意上台“丢人现眼”。
  有的学生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幽默感也差,没啥才艺可展示,怎么办?简单得很,站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三鞠躬,说“对不起”,以求同学们的原谅。有时我也变个花样儿,比如让他在台上表演一个哭的神态、笑的样子等。
  接下来,还是有几个冒失鬼“顶风犯事”,撞在了“枪口”上,我也毫不客气,罚了他们表演节目。这一招儿还真灵,很快便刹住了“开机风”。久而久之,学生上课关机成习惯了,上课不玩手机也习惯了,习惯了便不再心痒难耐,不再刻意想着去玩手机了。我常常对学生们说:“上课了,请关掉手机,还课堂一个清静吧!”这句话学生们也已耳熟能详,能脱口而出了。
  上课时铃音突然响起,刺耳不合时宜,破坏了原有的教学情境。对此我们不能“心太软”,睁只眼闭只眼,含含糊糊,该出手时还是得出手,必须来个“猛刹车”才行。单纯说教是不行的,一耳进一耳出,那无关痛痒。而适当的“羞臊”不伤皮肉,却能在诙谐风趣中直击心灵,可谓入木三分。学生毕竟是爱面子的,令人羞臊的事儿谁都不愿意亲自体验。
  上课不关机,不涉及学生品行,仅仅是一个习惯养成问题。上课关机养成习惯了,一上课便会条件反射似的把手机关掉;同样,习惯了不关机,上课前他脑海里也就不会产生关机的意识,“课堂铃响”也就见怪不怪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最近,我在班上没收了一个手机。而这个“战果”,是被我“钓”出来的。  我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班主任,我的班上是允许使用手机的。不过,关于手机的使用,孩子们必须遵循我们之间的君子约定:“上课的时候不准开机,睡觉的时候不准开机。否则,无条件没收!”  一开始的时候,我很严肃地跟孩子们约法三章。  孩子们很高兴地答应了。  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放心。我特别解释了什么叫“无条件没收”,然后还专门印发了班级手机使
期刊
在学生依赖手机的问题上,班主任应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态度。正面引导学生认识手机的作用以及如何恰当使用手机,比生硬的禁令更为有效。  通常,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在开学初召开以“认识手机”为主题的系列班会,分三步引导学生。  第一步,让学生客观看待手机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我会开展班会,以“手机对我很重要(不重要)”为话题,让学生自行讨论,并列出“很重要”或“不重要”的十大理由,然后进行综合归纳,
期刊
目的:深入研究全面护理在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后分别给予常
症状:总是有攻击他人的冲动  春节过后开学不久的一天,正好我在心理咨询室值班。房门被悄悄推开后,闪进一个畏畏缩缩的男孩,用一脸的痛苦面对我的笑容。  “老师,您可要帮帮我,我太痛苦啦!简直受不了!”刚刚落座的男孩一声叫苦,整个脸也随着痛苦扭曲了,双手捂住脸说不下去了。  这时候,窗外的光线很强,直射在男孩的脸上。我拉过窗帘遮住刺眼的光线,也让室内光变得柔和一些。但是,男孩依然久久地捂住脸不说话。我
期刊
目的:综合分析磁共振诊断精神分裂症后应用奥氮平合并经颅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磁共
手机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浪费电话费,更浪费了学习的黄金时间。那能不能“善假于物”,让学生的手机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呢?  下午,我在办公室改作业,手机有短消息提示,我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体育老师发给我的短信:“赵老师,我头疼得很厉害,到医院检查后,必须输液,晚自习不能来上了,请帮忙看一下学生。谢谢!”看完她发来的短信,我用短信回复:“没问题!”  我一边改作业,一边想起了这
期刊
目的:研究和分析超声新动图对小儿卵圆孔未未闭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3-2019.12月的80例小儿资料,对这80例小儿进行超声心动图筛查.结果:其中40例小儿经过超声心动图筛查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设计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患
读罢案例,我感动于杨老师为学生所做的种种努力,但更真切地感受到:要根治“学生依赖手机”问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仅有“君子约定”是远远不够的。  从案例中来看,杨老师为了解决手机问题,先“约法三章”,印制协议,让学生签名;再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们,做人要有底线,要讲诚信,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接下来,找借口去检查,没有发现线索;最后,收集学生电话号码,在规定关闭时间拨打,终于“钓”出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