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自制教具,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研究,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本文通过对自制教具的特征及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出科学可行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自制教具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会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明显是错误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一、自制教具的特征
  1.直观性.自制教具,不仅可以针对物理教学中的疑点、难点解决问题,还能够非常方便地辅助教师教学,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一个宏观性的理解,顺便能够解决学校物理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器材数量紧张等问题.自制教具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将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转化成宏观模拟,能够更加形象地将物理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2.趣味性.由于物理本身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程,所以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物理是存在恐惧心理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物理产生了厌恶心理.自制教具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这会使学生对自制教具产生兴趣,使初中物理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3.廉价性.初中物理教学讲究的是基础与实践并行,但是由于学校的经济实力有限,实验设备又大多昂贵,导致了学校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短缺.自制教具的出现,彻底解决了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设备短缺的现象.由于自制教具的制作材料大多为废弃的矿泉水瓶、破旧的课本等,这些原始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将这些废品利用起来制作自制教具,既能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4.针对性.由于学校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本没有真正地实际操作实验设备,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全部知识,但是利用自制教具廉价性的特征,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际操作实验设备,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自制教具的原则
  1.科学性.自制教具要遵守基本的物理基础科学原理,不能够盲目地贪图经济或其他利益因素而忽略科学的重要性.
  2.教育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中心思想、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根据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教师的相关经验,自制教具,体现启发式教学.
  3.实用性.自制教具要利用自身的廉价性和针对性,才能做以致用,要做到比真正的实验教学设备更加实用,才能使自制教具发挥巨大的实用性.要从教学需求的中心思想出发,不能为了应付学校号召而自制教具,要认识到自制教具的优点和特征,才能使自制教具发挥最大教学效果.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对于物理教学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式:(1)结合教学内容.在自制教具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来制作.(2)简单方便.自制教具对于制作材料要求不高,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能使自制教具的制作更加简单方便.(3)师生共同完成.如今,师生关系能够做到真正融洽的少之又少,但是在自制教具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完成,将能够最大限度上地增进师生感情.(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由于如今各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和温暖的成长环境导致了初中生仍旧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适当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离不开实验,实验设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有学校不能做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完善,自制教具的应用能解决此类问题.自制教具具有针对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廉价性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水准和实践能力.因此,推广自制教具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程时生.自制教具激活初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2013,12(32).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课程偏逻辑性和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促使理解性教学发挥作用,是当前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理解性教学模式.  一、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理解性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序展开  目前,很多课堂教学模式依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这种课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增强学生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信心,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课前五分钟”演讲;培养途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就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在小学语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初等数学教育阵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运用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实践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一直都是广大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师生关系是课堂氛围的主旋律,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的践行措施,思维能力则是实践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构建起良好的有效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初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初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可以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就是创设问题情境.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现状,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必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数学史上的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
摘 要: 为揭示法语不定式中无引导词的现象规律,本文借助熟悉的英语知识引出法语中的同类知识,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还总结了法语不定式中无引导词的独特现象,以便全面掌握法语该现象规律。  关键词: 英语 法语不定式 无引导词 巧解    法语和英语不定式都有两种构成形式:1)引导词 不定式动词,英语引导词总是to,法语引导词是de、à或其他介词。2)仅不定式动词。本文将研究第二种形式——不定式中无引导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迷恋于对考分的追逐,通过机械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绩,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心生恐惧和焦虑,这种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将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把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验“再发现”的过程,感受成功的愉悦.  一、数学问题情境的涵义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达到预设的目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传递数学知识、
Red :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意思差不多,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汉语中“红双喜”就是传统的喜庆象征,“开门红”中的“红”代表好运气。红色也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英语中的 become red-faced或Her face turned r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