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铸就天平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仅37岁的他走了,从发病到辞世只有短短两个月。当他的遗体从北京运回时,凤阳法院院党组全体成员在凌晨2点冒雨赶往20多公里之外的蚌埠淮河大桥处等候。凌晨3时,当护送赵家忠遗体的车子经过凤阳法院和临淮法庭门前时,同事们燃起“爆竹”,以最古老、最传统、最真情的方式来迎接魂归故里的好战友、好兄弟。
  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临淮法庭审判员赵家忠,留下的是一名普通党员、基层法官用生命铸就天平的闪光足迹:自1997年任助理审判员到2005年,他9年共审结各类案件155l件,位居全院审判人员榜首,且没有出现一起错案。15年的审判工作,赵家忠先后十余次被评为办案能手、优秀法官、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1年至200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1年被安徽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在赵家忠同志去世一个月之际,凤阳县法院举行了一场“身边人说身边事——赵家忠同志的故事”演讲报告会,共同追忆了一个个留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故事。
  
  法庭就是他的家
  
  临淮法庭庭长陈柯说:家忠就是一头黄牛,他是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陈庭长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近年来,凤阳法院审判人员年均结案不到50件,而赵家忠自1997年任助审员以来的9年间,共审结各类案件1551件,按全院法官平均结案数计算,他是9年干了其他法官30年才能干完的活。
  家忠之所以能办这么多案件,没有任何秘诀,在他身上,你会感受到法官那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看到当事人有困难、有难处,就想立马解决,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你看到的他总是来去匆匆,就像是一股风,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候。无奈,好的法官就如同医院里的知名医生一样,由于多年来家忠在办案中形成的良好信誉,他已经成了我们法院的一张品牌,很多当事人就是慕名奔着他来的。
  200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正准备下班的赵家忠接手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当事人是一位家住淮河对岸五河县年逾古稀的高义其老汉,由于老汉的子女下落不明,案子一时难以审理。而此时,赵家忠的爱人又打来电话告诉他女儿发烧,叫他赶快回家。但是,面对高老汉出现的急躁情绪,他一面耐心地向其讲解法律规定,一方面仔细询问其生活困难,表示一旦找到其子女下落将立即审理。做通了高老汉的工作后,赵家忠见天色已晚,老人年事已高,行走不便,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把老人送到码头,并从自己身上掏出20元钱作为路费。
  
  视当事人为亲人
  
  审判员丁伟和赵家忠是一对好搭档,俩人平时在一个办公室。谈起他对家忠最深的印象,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家忠同志有一颗火热、善良的心。无论对同事还是对当事人,工作中凡需要家忠帮忙的,他历来是有求必应。他对待别人的事就像是对待自己承办的事一样仔细、认真。
  
  丁伟回忆到:那是2004年7月的一天,我承办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当我向家忠同志提出想到原被告家中再去做一次庭前调解的意见时,他没说二话就爽快地答应了。当时正是七月酷暑天,原被告远在30多公里外的石门山镇一个偏远的山村,到达原告家中,我们都已是汗流浃背。70多岁的秦老太见我们大汗淋淋,忙催老伴去打盆水来让法官洗洗。家忠同志见状忙接过水桶,直奔水井,秦老太说什么也不愿意。家忠恳切地说,您老这么大年纪了,就当我们是自家的孩子。一句话说得老两口泪眼汪汪,不再阻拦。家忠看到其家中的一口水缸空着,执意把水缸洗刷干净,直到把水缸打满清水。事后,秦老太感叹地说:几个儿子成家后就没有为我们打过一桶水,要是能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儿子多好啊。事后,原告的子女也为家忠同志的言行所感染,最终使该案调解结案。
  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尽其所能地方便群众诉讼,使当事人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与温情,是赵家忠在办案中的一个显著特点。2004年初,他审理了一起辖区内殷涧镇桃园村村民王忠仁、康正英老两口诉其子王从中赡养纠纷一案,在送达应诉材料时,赵家忠同志发现原告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年老体弱,而且当地交通十分不便,到法庭要走40多华里的山路。对此,赵家忠当即向同去的书记员说,我们把开庭地点就定在原告家里,这样,既可方便了原告二老,又可以通过现场开庭,扩大法律宣传效果,增强农村爱老敬老意识。
  在法院工作十多年来,对有困难的当事人赵家忠同志总是充满了善心与爱心,在平时的办案中,他始终坚持能调则调的办案理念,2003年在他所承办的案件中,调解撤诉结案率高达68%,2004年调解撤诉结案率达59%,2005年1到4月份,在他带病审结的63件案件中,其中判决的仅有8件,55件是通过调解撤诉结案的,其调解撤诉率高达87%。
  
  把审判工作看的比天还大
  
  执行员张世伟与赵家忠同是2004年3月院机构改革后一同来到临淮法庭工作的,在一年多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的眼中,赵家忠同志不仅是一位热心肠的好兄弟,更是一位善学习、爱思考、把审判工作看成比天还大的好法官。
  他说:家忠同志经常说,法官是个责任比天还大的职业,要当好一名法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法院工作期间,家忠同志从来没有一天放松过学习,在基层法庭工作十多年来,他先后取得了法律专科、本科文凭,又报名参加了法律研究生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深厚的法学理论素养,成了庭里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法官。对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他总是有求必应,耐心讲解。
  在工作中,赵家忠同志在全院法官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这不仅表现在的办案数量上,更体现在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上。府城法庭庭长张祖成说:1996年秋,赵家忠同志在我庭工作期间,还是一名书记员,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骨质增生,每天腰弯着坚持上班达半年之久,直到实在无法坚持上班了,最后到医院动了手术。手术出院后,他不顾医生多卧床休息的嘱咐,回家的第二天就跑到庭里吵着要求上班,我要他立刻回家休息,可他就是死缠硬磨不愿走。他说,年底庭里工作这么忙,我又是负责内勤的,诉讼费结算、卷宗整理装订,哪一样也少不了我。看到他近乎哀求的神情,我实在拒绝不了这个一心想着工作的年轻人,也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凤阳县临淮镇的装潢个体户张国忠是赵家忠所办的最后几个案件中的一名当事人,当我们在临淮法庭采访赵家忠的事迹时,恰巧遇到他来法庭领取执行款,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这位当事人如是说:在赵法官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公正力量和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今年元月,因镇上的一家医药公司拖欠我7万多元的工程款,我起诉到当地 法庭,案子是赵法官办的。以前我们不认识,通过接触,我感到赵法官特别诚恳热情,由于我经常在外施工,在诉讼中遇到问题,我每次打电话给他,他从来没有一丝怠慢,总是热心解答我的问题。去年4月,他的病情已是很重了,我也看出他人消瘦了许多,但他仍带病坚持查封了对方的两处房产,其中一处在40公里外的偏远山乡。前几天,我听说赵法官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人怎么这么快就走了,今天我连本带息拿到了8万多元的执行款,我很感谢赵法官为我主持了公道,现在我想请赵法官吃顿饭的机会也没有了。
  在凤阳县法院审判大楼一楼门厅的显著位置,在全院优秀法官的光荣榜上,“赵家忠”依然名列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安徽省举行大会,追授赵家忠同志“全国模范法官”的荣誉称号。
  在法庭二楼的办公室里,赵家忠的办公桌摆在一前一后两个同事中间。桌上那本台历翻到了4月14日,那是他离开法庭前往北京就医的日子。过了这个日子,他就再也没有回来。同事张世伟每每瞅见赵家忠办公桌上的浮尘,都会习惯性地擦去。在他感觉中,赵家忠还会回来,回来办理那些永远办不完的案子。望着那块压在台历上的刻有“不息”二字的大理石镇纸,张世伟说,赵家忠是不息的。
  今年农历八月十四中午,赵家忠的妻子黄家秀一家人正准备吃饭,一位大姐带着豇豆又来到她家,一进门便喊着:“家忠弟弟,姐来看你了。”赵母抑制着悲痛告诉她:“家忠走了。”大姐还不知情地说:“家忠真忙,快中秋节了也不在家,又去办案了,我每次来总是见不到他。”后来当大姐得知家忠永远走了时,放声大哭说:“我们住在大山里,不知道家忠弟弟的事,要是知道,说什么我也得看他最后一眼。”
  黄家秀深情地说:“家忠走了,他静静地躺在那儿,我看到他的法官制服已穿出旧色,便花了2200元给他买了一套西装,这是他今生穿在身上最贵的一套衣服啊,但我还是把他一直喜欢的法官制服穿在了西装的外面,因为他是那样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啊,在他的生命中,他心头装着的永远是他办理的案件,永远是他的当事人。”“11月2日是你37岁生日,你的妻子在心中为你默默点燃了37根蜡烛。你走向天堂的路一定光辉灿烂。”
  编辑:陈畅鸣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全新时代,社会分化所引发的各种危机有增加的趋势。防范风险的最好方法是提高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而公平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不仅是化解当前危机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与社会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
一位公司职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在得到肇事方提供的医疗费用后,又向自己的单位索赔医疗费和伤残费等。单位在给付了工伤职工这些费用后,将肇事单位告上法院,要求肇事单位返还应该由他们支付的医疗费和伤残费等,否则即造成给工伤职工的重复赔偿。然而,2008年6月,法院却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难道交通事故成工伤,可以获得重复赔偿?    一起交通事故案例      2006年1月25日,上海通饰贸易有
我国刑法中列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它对惩治腐败起了一定作用。不过,司法实践表明,犯罪嫌疑人在被发现其财产超出合法来源时,如果态度老实,讲明其超出部分是贪污受贿所得,数额超过10万元的,按刑法规定,就有可能被处10年以上徒刑乃至死刑,倘若态度恶劣,故意隐瞒贪污受贿行为,拒不说明财产来源的,即使他有千万元甚至上亿元难以查清的犯罪所得,其最高刑罚也只有5年徒刑。  于是,腐败者在案发后,往往对巨额财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020年1月27日,也就是大年初三早上,72岁的张伯礼院士从渤海之滨飞赴江城武汉。武汉疫情耽搁不得。  临出发前,一切就绪,张伯礼老骥伏枥,壮怀激烈,挥笔写下气势磅礴的《菩萨蛮·战冠厄》:“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冠魔休猖獗,众志可摧灭。”  武汉的疫情远比想象严重得多。1月27日,张伯礼一下飞
原刊译文    问个为何所以然  Why We Are, as We Are    美国一年要处决四十名左右的杀人犯。尽管如此,谋杀案例依然居高不下。在美国,杀了人几乎总会落网或是难逃偿命的下场,那为什么还要相互杀戮呢?妇女参选和女权运动已经分别有了80年和40年的历史了,为什么男子的收入仍然更高?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仅仅由于肤色不同而仇恨别人?  按理说,现代生活中的此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已经在哲学、
去年6月15日凌晨,陕西省咸阳市身价过亿的煤矿老板朱宝岐被人用乱刀杀害在自家的车库内……  咸阳警方经过5个多月的严密侦查,终于破获这起全国首例夺矿谋杀案。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幕后主犯郭红安竟然是远在500公里开外的延安市子长县政协常委、药材医药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更让人吃惊的是。沉迷于“准亿万富豪”欲望中的郭红安,为夺回本不属于自己的6平方公里井田,支付给三个军师、探子和杀手的佣金高达180万
这就是我们认识到的80后,在张扬的个性背后更有一份侠义、一腔热血。我们禁不住要对他们说:郭敬明、韩寒作为文学青年中的新星,在时代的潮流中搏击风浪,以新生代特有的锐气受到文学界的关注时,“80后”这个词,渐渐地被约定俗成,成为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的代名词。有人认为,这是在糖水中泡大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苦难,不需要自己去垦荒,在家庭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也有人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
11月26日,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喷泉击伤女大学生案作出二审判决:广场管理单位西峡县建设局承担的责任由一审判决的20%改为60%,赔偿受伤女大学生经济损失8.6万余元,精神抚慰金1万元。    乐极生悲,喷泉击伤女大学生    2004年,素有“恐龙之乡”美誉的河南省西峡县耗费巨资,修建了南北长250米、东西长450米的时代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华灯齐放,五彩缤纷的喷泉随音乐高
合法的判断和不合理的考量  刘 源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任何一个国家因采取非监禁刑事强制措施而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肯定是存在的,所以,如果不是因为人大代表的身份,广东梅州石育清潜逃事件将不至于引起如此众多关注。如果我们理性而不过分情绪性地看待这起事件,就不至于因为出现犯罪嫌疑人潜逃后果而一概否定检察机关不予批捕决定本身的合法性,而应客观求是地考察检察机关作出决定时是否合法、合理地考量法律规定
大难临头:海事警察是先救人还是先救己?是不能还是不为?曾经备受关注的太仓市“3·11”江难事件引发的行政不作为案日前在江苏一审结束。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法院以被告没有过错责任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判决一出,社会各界引发争议……    亲属投诉:求救未果,船翻人亡    2005年4月14日,一直在寻找妹夫杨开珍、妹妹纪翠平的失事船民亲属纪长荣在报警后从上海、太仓警方获悉,人船失踪近一个月的妹妹、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