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社会空间批判的三重逻辑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批判呈现着经济运作机制批判的显性批判逻辑、政治权力体制批判的隐性批判逻辑和城市生活模式批判的具体批判逻辑等三重逻辑.在显性的经济运作机制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引起的混乱的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内在经济逻辑,分析了资本和空间生产的内在关系,要求建立合理的社会空间运作机制;在隐性的政治权力机制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政治权力对社会空间的分割,阐释了政治权力导致的空间剥削和空间压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空间的平等政治,打破空间的不公;在具体的城市生活模式批判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空间对立,分析了工人阶级的住房短缺,要求改善工人的城市生活,实现居民的城市权利.马克思社会空间批判的三重逻辑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带来的空间生存困境,有利于中国吸取资本主义城市化教训,建立和谐的空间生产和城乡生活.
其他文献
通过选取2011―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数据,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及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综合指数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最终得到不同时序演变、空间截面的耦合协调类型.目的是分析二者是否有效衔接并探究其量化衔接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序演变上,新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态势,2017年开始进入高级协调阶段;而在不同空间截面上,新疆耦合协调呈现北疆高于南疆的分布态势.高级协调类型反映了新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系,这从不同时序、
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以北京客运枢纽为例,研究各种运输方式如何进行运力资源优化配置以最大程度提升枢纽能力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论,将城市综合枢纽框架下的场站枢纽、市内交通和区域交通(城际交通)依此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以枢纽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分析运输资源在每个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优化配置.研究认为,从封闭系统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力大小取决于核心层的资源配置状况、受制于市内交通的通达度;从开放系统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力高低依赖于城际间交通
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人力资本投入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强。根据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FGLS(广义最小二乘法)分别研究在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分地区来说,教育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均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人均GDP的增长和科技创新也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然而,除中部地区外,教育财政支出和
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高质量发展,这是建立在科学分类基础上的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多样化发展。构建“管办评”分离、“放管服”一体化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治理关系现代化;平衡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的关系,实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建设多元化评价机制,对不同高校分类评价,实现评价机制现代化;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互动,将高等教育学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从而不断完善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建设。这样,大学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现实的人”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现实的人”的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认识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原则,其发展成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密切关注的问题.“现实的人”不断追求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有效发挥,进而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获得和占有,这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就现实地体现为人的发展成才过程,这个过程的前提一定是人的现实存在,而这个过程的结果一定是人的发展成才.人的发展成才过程可以说就表现为数量上的“人”转变为质量上的“才”,这个转变过程不仅需要客观外在的
我国当下医患关系备受关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其中农村患者可能因为刻板印象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这也加深了医患的误解和矛盾。运用行为公共管理的理论视角和调查实验的研究方法,探究医患纠纷中的患者行为方式与身份特征的影响,可以为应对医患等社会群体矛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实验1分析了医护人员的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行为方面,患者选择暴力的掌掴方式时,医护人员会降低对患者的同情心以及对事件的己方责任认定;身份方面,医护人员并不存在对农村患者降低其同情心并减少己方责任认定的情况。实验2分析了一般社会群众的判断
留学教育本身是一种知识迁移活动.我们应当站在全球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知识迁移的视角来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和传播起着巨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科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都将伴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流动向世界各地迁移.“中国知识”将随着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知识迁移的视角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落实习近平主席要求“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的独特路径.
网上网下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场域,既要守牢传统网下育人主阵地,也要占领网上育人新平台,两场域育人作用不是此消彼长而是融合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网上网下场域协同效应才能推动高校践行铸魂育人使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要素,以激发互动主客体铸魂育人的内生动力、打造显性隐性结合的协同介体、构建现实与拟态互通的无缝式环体为抓手,充分借力传统的丰富经验与互联网的广延无限及用户粘性,织就多维立体育人网络,增强高校教师主体主导性、大学生客体主动性、介体环体实效性,助力高校实现网上网下场域协同
[教学内容]rn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n[教学过程]rn一、情境引入rn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一次数学探秘之旅.rn师:(课件出示问题)请用两种方法进行列式计算.rn生:4+3=7,3+4=7.rn板书:rn师: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rn生:左右两边的算式都等于7,得数一样.
期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已出台十年之久,但检察指导性案例适用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尤其是相比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情况.究其原因,是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内在逻辑缺乏统一性,宣传功能和适用功能未能很好发挥,文本格式存在问题,适用空间狭窄.2019年发布的两批指导性案例有着明显的改善与进步,建立在“四大检察”布局下的新型指导性案例正在形成.当今问题在于一方面要使检察机关的隐性适用纠正为显性适用,加强相关文书说理,并以文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使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共同体亦能使用检察指导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