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大学治理——访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sh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高质量发展,这是建立在科学分类基础上的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多样化发展。构建“管办评”分离、“放管服”一体化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治理关系现代化;平衡行政与学术、学校与学院的关系,实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建设多元化评价机制,对不同高校分类评价,实现评价机制现代化;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互动,将高等教育学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从而不断完善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建设。这样,大学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
其他文献
法典作为法律的最终表现形式,其编纂过程必须审慎为之.法典化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都应当在法典化运动开始之前就已成就.多数学者支持法典化皆认为我国的环境法法典化条件确已成熟,应当尽快开始环境法法典化运动,但大多是从环境法法典化能够改变我国环境法律混乱矛盾的现状以及环境法典应当选用什么样的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忽略了什么样的内外条件才足以支撑环境法的法典化运动.在少有的研究中,封丽霞教授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环境法法典化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客观方面大致包括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历史传统等,而
网络政治学是政治学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它以网络虚拟空间为环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政治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其研究范围是分析网络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对政治发展产生的可能性影响。政治学为网络政治学的发展与构建限定研究范围,网络技术及其所构筑的虚拟政治空间使网络政治学与政治学在部分研究内容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即网络政治学的国家学研究、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研究、政治关系研究、公共事务研究与政府及其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与实在政治学的相关对应研究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二者在研究范畴上的差异性是网络政治学
以“讲授”—“吸收”—“讨论”为基本模型、以本科法学通识课程《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的深度教学案例为例,构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立徳树人目标的教学机制。“对分课堂”成功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对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完成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就是,教师作为引领者,建立与学生的彼此信任,在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破解当前课程思政难以融入教学的难题。
库恩所提出的范式概念及科学革命论为理解知识变革提供了分析框架。从范式转换的角度来看,国家中心范式具有理论转折点意义的创新价值,国家研究由此从传统政治学进入了新的理论时代,实现了从行为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变革。在承继国家知识传统的基础上,该理论范式通过生发概念、拓展进路、创新主题开放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即以国家为中心讨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形态,以科学分析的方法考察国家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具体事实。国家中心范式所实现的“科学革命”体现在理论内容上对国家主题的“找回”和研究方法上对科学分析的“承继”,在“回归”与
近年来,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国家持续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乡村创业为例,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政策供给的力度较大,然而政策供给和大学生乡村创业需求之间仍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基于行为公共政策的视角,结合前期的政策调研和深度访谈,利用调查实验重点探究政策内容和行为政策工具对实现政策行为效应的影响,考察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的实现机制及其提升机制。研究发现(1)在主效应方面,人才层面、财政层面和基础设施层面政策对大学生乡村创业政策行为效应有着正向影响,三者之间无显著差
协调发展思想由来已久,发展是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协调是系统中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达到良性联动.基于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中国31省域协调发展度,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省域发展存在协调发展差距较大、四维系统建设水平低、协调与发展不统一等问题,为了实现中国长期平稳发展,必须采取推动区域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四维系统建设、实现协调与发展的良性共生等措施.
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道德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新乡是一座英模辈出的“红色之城”,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显著优势.通过深入考察新乡红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现实路径,以形成强大的红色育人合力.
通过选取2011―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各地州市数据,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及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综合指数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最终得到不同时序演变、空间截面的耦合协调类型.目的是分析二者是否有效衔接并探究其量化衔接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序演变上,新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态势,2017年开始进入高级协调阶段;而在不同空间截面上,新疆耦合协调呈现北疆高于南疆的分布态势.高级协调类型反映了新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系,这从不同时序、
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以北京客运枢纽为例,研究各种运输方式如何进行运力资源优化配置以最大程度提升枢纽能力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论,将城市综合枢纽框架下的场站枢纽、市内交通和区域交通(城际交通)依此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以枢纽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分析运输资源在每个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优化配置.研究认为,从封闭系统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力大小取决于核心层的资源配置状况、受制于市内交通的通达度;从开放系统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能力高低依赖于城际间交通
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人力资本投入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强。根据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FGLS(广义最小二乘法)分别研究在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分地区来说,教育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均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人均GDP的增长和科技创新也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然而,除中部地区外,教育财政支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