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输给大力丸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些年有段时间(估计那时候“超女好男”们还在啜奶嘴),电视有奖问答节目曾大行其道,惹得我有空还瞄上几眼,直到有一天撞见以下场景:主持人亮出四个噪声数值,面露一贯的自得+神秘表情,答题人必须选择,其中哪一个超标了。记得结果是答题人通过电话向场外亲友求援,主持人照例兴奋地高呼:恭喜你顺利过关!第二天跟几位同行说起,大家面面相觑一致苦笑:看来只有外行才能答对。假如拿这个问题来问我们,我们会追问:是环境噪声还是产品噪声?是城市噪声还是别的什么区域?如果是城市噪声,那么该噪声数值是在城市五类区域中的哪一类区域测定的?是昼间还是夜间测定的?除此之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农用运输车噪声限值、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
  从此谢绝任何有奖问答节目,并且对国人省略前提的能耐彻底心悦诚服,直到这次被编辑抓差,来对国学用于管理的缺陷发一通谬论。事先声明:在国学的概念尚且模糊的前提下,要想真正讨论国学在现代管理当中的运用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梦见的。以下的谬论仅仅效仿当今电视主流,聊充娱乐。
  
  早先我们视野所及被称作天下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国学这个词。那时皇极高明如亘古不移的北极,一直不会偏向任何别的方向。与我们长相、语音不同的,那是化外之民,说得难听点就是蛮夷,在我们眼里基本只比禽兽稍微好点。他们来到我们中华上国,当然是来俯首归顺的。偶尔,他们也会有些新奇的玩意儿,好东西当然可以拿来,但最终都可以从我们这里找到根源,其实我们原先都有,只不过他们玩得跟我们有那么一点不同而已。接下来我们当然可以吸纳,直到这些玩意儿重新变成我们自己的,就跟我们把借出去的东西收回来重新登记上账没什么区别。几千年都这么过来了,忽然,有一天,坚船利炮来了。这回轰开的不仅是国门,动摇的不仅是天朝皇极。
  这些化外的野人,呃,现在该改口叫洋人了,或者洋鬼子,凭的是什么能耐?机巧?看来只有机巧。坚船利炮,不就是些小机巧么?这种机巧,老祖宗一直是鄙夷的,那是下等人的事情;专门鼓捣这些玩意儿的人,以前我们笼统唤作“百工”;更早些时候,就是我们梦想回去的那个“三代”,法律条文写得清清楚楚:“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但洋人的玩意儿毕竟是狠。我们拿什么抵挡呢?依了惯例,还是拿来用吧。张之洞的《劝学篇》就说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原先那套,唤作“中学”,中外有别,西洋外国那套,不妨名之曰“西学”,到底不过是“用”,我们的“中学”才是根本,是“体”。这之后又有了“国粹”、“国学”、“国故”诸多名目,后来一帮留洋的,或者不满的,干脆就叫起了“旧学”—老祖宗教导说要“苟日新、日日新”,拿老祖宗的东西唤作“旧”,还搞出个“新学”当做宝贝来作对,简直数典忘宗大逆不道;最最荒唐的,是有人居然叫嚷着要再“破四旧”,说是破除什么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话说回来,洋人当中毕竟也有几个明白的,知道中华上国的东西好,追慕之余肯花工夫来研学,于是又有了“汉学”的名堂。
  苦笑着的娱乐告一段落。现在我要说:如果要研究“国学入股管理”的缺陷,首先要分清国学与国民传统文化的区别。粗略地说,国学并非如同外行想象的那样,似乎是一贯而清晰易见的。事实是:国学的范畴极其丰富而复杂,甚至从来就没有统一过。习惯上认为中国是儒教国家,就拿儒家来说,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不但没有占据优势的地位,如果与兵家、纵横家、法家相比,得售的机遇少得可怜;在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儒家著作也在焚禁之列。秦的崛起,或者按照我们当下的说法,秦的管理,是纵横家、法家思想的成功运用。而中国成为后世所认为的儒教国家,要等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奠定了基础,何况这时候儒还没有成为“教”—事实上,儒始终都不构成宗教,即便是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我们大概都受到“打倒孔家店”、“万恶的旧社会”的口号熏陶太久了,现在的年轻一代恐怕又会在帝王影视剧的轰炸中长大,以至于很难对民国以前的社会形成真实的印象(这里没有使用“封建社会”这个词,因为我们习惯的用法其实是不严谨的)。难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时代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国学?难道端午重阳春节的节庆就是国学?难道道观寺庙、宽衣长袖就是国学?
  


  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延续性最强的国家之一。如果说它能够保持基本的统一数千年完全是靠运气,没有赖以存活的思想或者管理方式,那是谁都不敢相信的。如果断言它的最近数百年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国学,那同样是粗暴的臆测。
  任何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专业的基础与专门的技术。如果说国学存在着不利于管理的倾向,那么,包容性该算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身处这样的环境,如果你已经清醒,估计你最难以忍受的就是不明确的、模棱两可的暗示性的东西。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关部门”的说法。但是必须分清:现实世界中的玄虚,并不需要学术或思想来承担责任。也许有人会这样反驳:为什么不?难道行动不是思想主宰的吗?难道国学不是难辞其咎吗?那么,我要问:基督教传统下的西方世界,不是也出现奥斯威辛吗?难道需要有一个传统来为此负责吗?难道还需要某个传统来为“9·11”负责吗?
  甚至国学到底应该是学术,还是思想,我们都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区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术可以脱离应用而存在,因为学术首先是人类强烈的好奇心,或者求知欲的产物。而思想,你能这样断言吗?如果某个思想不能解决你的牙疼、脚气、上班途中发呆的瞬间、老婆的白眼、老板的呵斥……那么,这个思想就是有缺陷的?
  拜托!你需要的是时间机器,回到从前的时代,在那里的街头,经常有赤膊的大汉,耍完一路拳脚,照例会托着盘子,高声吆喝:祖传大力丸!包治百病!吃下去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其他文献
在继续往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你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你每天早上是否需要30分钟以上的时间来打扮自己,而留给早餐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或者干脆来不及吃早餐?你是匆匆忙忙地赶着时间点跑进办公室,还是悠然自得地开始每一天的工作?你是否因为明天的重要事项而彻夜难眠?你是否因为事务繁杂而万分苦恼?你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是否局促不安?你是否因为准备不足而在发言的时候断断续续、没有头绪?你是否因为身处陌生之地而无法迅
期刊
管理科学以它迷人的数学化魅力,引人注目,伯法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一个明显的例子,能够说明管理科学为何使人着迷。二战以后,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的军备竞赛,也受了数学化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在核武器的发展道路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苏联重视核武器的TNT当量,而美国人以数学模型求解,认为原子弹的杀伤力会随着TNT当量的增大而递减,却随着命中精度的提高而递增。所以,美国人走上了精确制导的道路,
期刊
在美国的企业经理人中,小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ritchard Sloan JR.,1875-1966)的名声,可以说如雷贯耳。他的名字,与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的领导下(1923年-1956年),通用公司实现了腾飞,从濒临破产一跃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1921年斯隆加盟通用的初期,通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
期刊
1923年 4月12日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毕洛伊特市  1943年 参与海军的电子技术专家程序设计  1945年 在夏威夷患上脊膜炎  1945年 与贝蒂结婚  1948年 在伊斯特曼柯达公司任经营分析员  1949年 在伊利诺斯大学工作  1953年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  1955年 提出操作次序分析问题  1958年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61年 出版《现代生产管理》
期刊
【摘要】: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应运而生。在我国,目前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整合物流资   源,成立物流联盟以提高竞争力就格外必要。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组建原则;组建步骤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速的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应更多的方面考虑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包括物流的快速反应、即时供应、最低成本、最
期刊
管理理论是从准则、思想的高度影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软件是从技术、工具的层次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虽然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但目的都是致力于影响和改变企业的管理实践,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管理理论的每一点发展和突破,都会立即体现在管理软件的创新上,进而被迅速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同样,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会促进管理软件的技术更新甚至框架调整,进而反作用于管理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
期刊
辉瑞已经走过了159年的历史,从一家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小型家族式化工企业,演变为一家代表着最前沿高技术水准的世界最大的处方药公众公司。钱德勒曾经断言由于进入壁垒的形成,其他边缘企业很难参与核心制药业企业的竞争,一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突起时,在消费电子领域形成的壁垒一样。考察制药行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高技术公司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观察或者把握那些发生在眼前的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   
期刊
在这个速度制胜的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市场竞争不只是大鱼吃小鱼,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快鱼吃慢鱼,意即赢得市场竞争最后胜利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抢先战略”。实践反复证明,在其他诸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抢占商机,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速度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关于慢的抱怨,例如“醒得早起得晚”,即比较早地意识到某件事情重要,却迟迟不能行动起来,结果贻误战机,失去竞
期刊
技术和商业系统革命性的创新往往能带来整个行业的剧烈震动。如同尤德考斯基所讲的一个寓言,千万别在山顶上抛石子,这很可能引发一场雪崩。技术和商业世界的雪崩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并会埋葬一部分旧的、甚至曾经很成功的企业。那么,雪崩仅仅是一场意外吗?如何才能发现即将到来的雪崩?以及在雪崩到来时,企业该如何应对?    从解集开始,到模块结束  汪树义    创新永远是一个让管理者既艳羡又头疼的事。商业和技术
期刊
美国工业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就是选择和训练一批善于管理的人。尽管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对于善于管理的人应具备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在经理人或教育家之间的意见之分歧,实在惊人。美国某些一流公司和大学的管理人员开发计划,在目标方面也反映出了很大的不同。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在寻找一些特性或属性,根据这些就能客观地识别“理想的管理者”,他具备的才能使他对任何企业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应付裕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