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现代化的老路邪路崎路新路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udh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各国从古代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笔者认为可综合归纳为下述四条现代化道路。
  一是18世纪英国带头开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老路,随后法、美等国紧跟。这条路使英、法、美等国实现了劳动社会化、生产机械化、国家工业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文化多元化、乡村城市化、大众知识化、思想自由化,以资本主义文明取代了古代封建主义的落后社会制度。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又带来了资本私人化、贫富两极化、社会畸形化、环境恶劣化、危机周期化、对外扩张化、世界殖民化、战争经常化等诸多弊病。不过,资本主义的一些内在因素使得它能够不断自我调节更新,所以这条老路迄今尚未走到尽头,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当今还有不少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在沿着这条老路前进。
  二是19世纪德国率先实现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邪路,随后奥地利、意大利、日本等国紧跟。这些国家没有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旧的封建主义贵族地主阶级和专制王朝主导下,通过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逐步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这些国家深重、浓厚的封建主义余毒,促使它们走上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道路:对内实行法西斯主义专政的恐怖统治,对外发动争夺世界霸权的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造成重大灾难,结果在1945年被彻底打败,自取灭亡。随后,德、意、日等国又回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老路。
  三是20世纪苏联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崎路,随后有欧、亚、拉14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紧跟。俄国本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就在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苏联实现了政权工农化、资本公有化、劳动社会化、生产机械化、国家工业化、工业电气化、农业集体化、经济计划化、分配按劳化、工农知识化、教育普及化、医疗保健化等,这些成就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但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视角看,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崎岖曲折之路。由于俄国沙皇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的遗毒很深,以及苏联共产党长期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所以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缺少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和文化多元化,还有党政极权化、公有官有化、计划法律化、民主形式化、高干特殊化、贫民平均化、社会党治化、文化单一化、思想禁锢化、民族关系大俄罗斯化等弊病。苏联不善于吸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长期与资本主义列强对立、对峙、对抗,甚至与资本主义列强争霸,长期延误了改革开放,终于使这条崎路变成歧路。古书《列子・说符》有“歧路亡羊”的典故,意为在岔道上丢失羊是难以找回的。由于苏联长期多次延误改革,这条歧路终于变成末路。1989~1992年间苏联和照搬苏联模式的东欧8国以及蒙古都发生剧变,这些国家最后日暮途穷,又都回到资本主义现代化老路。
  第四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带头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我国屡败于首先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被迫在黑夜中长期苦斗。我国历史上先后有过八次步西方后尘,争取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的尝试:明末清初第一次,太平天国后期第二次,同光新政第三次,戊戌维新第四次,辛亥革命前后第五次,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第六次,1927年国民党执政后第七次,二战胜利后第八次。然而,终因内外重重压力和阻力,均未能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克服苏式社会主义之路的种种弊病,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对外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在逐步完善。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到2007年十七大,这六次党代表大会的文件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都有明确论述。试加以综合归纳,有八个要点:第一,我国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业四大产业,科技、经济、文化、军事(国防)四大领域,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大文明,城镇、农村、沿海、内地四大地域,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四大群体。总括来看,从1992年党的十二大起就不再使用“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当今的全面现代化,包括这里所归纳的20个方面。从建国初期的“一个现代化”(工业化)到后来的“四个现代化”,再到当今的“二十个现代化”,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升华。第二,我国的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其发展战略要分三步走,即从温饱、小康到中等发达,至少要经历上百年。第三,我国的现代化不能单项独进,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这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造成社会畸形变态和人的异化大不一样。第五,我国现代化的动力是依靠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第六,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七,中国的现代化不能闭关锁国,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第八,现代化的保证是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此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西方著名学者贝克等三人合著的《自反性现代化》一书启示我们:“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现代化都有其固有弊病,而造成自己反对自己的恶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吸取其经验教训,是一种创新的自强性现代化。但同时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的政治模式还有待持续改革,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不合理的乃至丑恶的现象还有待大力克服。
其他文献
自从十三大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已进行了六次政府体制改革。当初,改革的锋芒所向是“国家干部”。十三大报告
在一般光照前提下对火焰的时空、颜色等特征进行选择时,为了找到适应火焰区域探测的最佳特征,在不同颜色特征中使用PCA特征选择方法对各颜色通道特征进行降维,然后使用Relief特征选择方法确定动态和颜色特征的最佳分类组合特征顺序,最后使用协方差矩阵对各特征的分类贡献效率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为了比较分析采用了3组融合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Relief和PCA特征选择方法得到的融合特征在火灾监控系统中表现
现在一些网络和媒体经常用“中国模式”来形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众说纷纭,报刊上已发表过多篇谈论“中国模式”的文稿。“中国模式”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笔者想谈谈对“中国模式”这一问题的新解。  从哲学的高度看,偶然与必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偶然是必然的表现或补充,任何偶然都含有必然,任何必然都要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首先要搞清楚是谁最先提出“中国模式”的。很多人认为,“中国
广东近日出台了《从严治党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对曾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官员、“裸官”等实行职位限入和提拔限制。为“裸官”设限是反腐败的重大利好消息,近年来,一些孤身一人留
1949年2月25日凌晨,停泊于吴淞口的国民党军“重庆”号巡洋舰上,眭世达等20名水兵趁着黝黑的夜色,秘密聚集于281号雷达室中。1时30分,水兵陈洪源、武定国、刘忠等人起身,隐人铁门
1925年10月,上海江湾港口。悠长的汽笛声中,一艘苏联货轮缓缓驶出长江口。甲板上站着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望着逐渐远去的港口,唱起了《国民革命歌》和《国际歌》。激昂的歌声在深秋的风中飘扬……  这群将要经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的年轻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根据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派往苏联的留学生。里面有几个应该记住的名字:一个叫张锡媛的美丽姑娘,一年后成为邓希贤的恋人。邓
1920年代,斯大林入主苏俄权力中枢后,立即发现自己面临执政道义合法性的巨大挑战——一帮白卫将军纷纷撰写俄国内战史,所披露的史实对斯大林很不利。斯大林决定自己编一套《内战史》,给对手以批判和反击。他组建了几套班子编写,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于是,斯大林想到了高尔基,想到他在编修《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筑史》中的创作能力,便选定由高尔基主编一套多卷本的《苏联国内战争史》。由高尔基挂帅,组成苏联建国后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  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
为实现视频流特定人物检测,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检测方法,即基于稳健哈希签名的流级检测和基于子图局部特征的文件级检测。第一阶段利用签名快速发现与查询图像相似度较高的关键帧,第二阶段采用人脸子图的局部特征搜索与查询图像相似度次高的关键帧,它主要包括人脸检测、提取人脸子图的局部特征和相似计算三部分。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既可以快速检测到特定人物,也可以提升人物检测性能。
“专业人士”不算知识分子    中国百年来的大转型中,有两个重大时期,知识分子真正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一是清末,即延续两千多年的帝王制度走向绝路的时候,当时知识分子数量虽然不多,但起的作用非常大。另一个时期,今天通常用“五四”这个牌子把他们圈起来,但实际上,这些知识分子所起的作用远非这个概念所能概括。1930年代以后,中国的转型之路遇到了战争的极大冲击。这种冲击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年代末,然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