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在历史学科中包含着大量的、繁杂的历史知识需要我们的学生记忆,因此,在历史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成为了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讲求一定的记忆策略,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同时还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着自己的一些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实现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策略 学习效率
记忆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记忆过程中包含三个环节:识记、保存、回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必须要依靠头脑的记忆功能来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说,不断地记忆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行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它讲述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各种事情,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中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巨大的,而在这其中有大量的知识点是需要我们整理和记忆的,可以说,学生要想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就必须要过了记忆这一关。而学生在记忆这些数量众多、内容繁杂的历史知识时,如果单纯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这样不但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负担,同时记忆的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因此,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归类记忆法
我们知道,在历史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类的方法来记忆。因为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类可以减少记忆的容量,从而减少记忆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对相关地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原本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归纳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关于通过联姻来促进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把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进行记忆。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与吐蕃的和亲等都是我国古代通过和亲促进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二、框架记忆法
历史教材在编撰的时候往往是按照一定框架体系来编撰的,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个特点采取框架记忆法。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知识归纳为四个矛盾、三条线索、四个阶段。其中四个矛盾分别是指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半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三条线索是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四个阶段分别指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工场手工的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资本主义阶段、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阶段。通过这四个矛盾、三条线索、四个阶段就把这部分的历史框架构建了起来。接下来学生要做的就是把相应的知识往框架里填充就可以了,这样,所记忆的知识就不再是零散的,而是具有整体框架性,从而让学生站在了一个整体的高度去记忆这些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和效果。
三、读图记忆法
历史地图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通过读图,我们可以从地理角度来了解历史中很多事件的发展进程,而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如果通过读图来记忆相关知识也会有很好效果。例如,在记忆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疆域时,就可以采用画坐标图的方式来记忆,在记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过程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太平天国革命进程图来记忆这些知识,在记忆红军长征过程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着长征行进地图来记忆,总之,利用地图来记忆历史知识不但可以让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同时,在图形和文字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记忆的保存。
四、趣味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在记忆一些较为繁杂的知识时可以采取一些趣味记忆的方式,如顺口溜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来辅助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增添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记忆知识充满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秦两汉成,蜀魏吴争晋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来记忆中国的古代历史朝代,还可以利用谐音“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来记忆“李渊618年建立唐朝”这个知识点、利用“刘叶煮粥喝”来帮助记忆“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这种带有趣味性的记忆方式不但使得学生在记忆起来比较容易,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利于记忆的保存,可以说是一个简单、实用又有趣的记忆方式。
五、年代记忆法
人类的历史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在编撰历史教材的时候也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这个基本的依据来编制的,而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同样也可以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年代顺序来记忆相关知识,例如,在记忆美国独立战争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据独立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记忆这部分的历史: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爆发、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建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建国、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这种年代记忆法虽然是比较普通的记忆方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记忆方式。
常言道“记忆是学习之母。”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需要一定的记忆作为支撑,而对于历史这样的学科,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是意义非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记忆策略,这样,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之下来记忆历史知识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红.浅谈“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的方法”[J].科学教育,2010年第05期.
[2]王建新.初中历史教学记忆方法谈[J].现代教育探索,2009年第8期.
[3]孙开敏.浅谈初中历史记忆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策略 学习效率
记忆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记忆过程中包含三个环节:识记、保存、回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必须要依靠头脑的记忆功能来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说,不断地记忆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行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它讲述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各种事情,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中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巨大的,而在这其中有大量的知识点是需要我们整理和记忆的,可以说,学生要想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就必须要过了记忆这一关。而学生在记忆这些数量众多、内容繁杂的历史知识时,如果单纯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这样不但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负担,同时记忆的效果也不见得很好。因此,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归类记忆法
我们知道,在历史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类的方法来记忆。因为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类可以减少记忆的容量,从而减少记忆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对相关地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原本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归纳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关于通过联姻来促进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把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进行记忆。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与吐蕃的和亲等都是我国古代通过和亲促进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二、框架记忆法
历史教材在编撰的时候往往是按照一定框架体系来编撰的,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个特点采取框架记忆法。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知识归纳为四个矛盾、三条线索、四个阶段。其中四个矛盾分别是指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半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三条线索是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四个阶段分别指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工场手工的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资本主义阶段、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阶段。通过这四个矛盾、三条线索、四个阶段就把这部分的历史框架构建了起来。接下来学生要做的就是把相应的知识往框架里填充就可以了,这样,所记忆的知识就不再是零散的,而是具有整体框架性,从而让学生站在了一个整体的高度去记忆这些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和效果。
三、读图记忆法
历史地图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通过读图,我们可以从地理角度来了解历史中很多事件的发展进程,而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如果通过读图来记忆相关知识也会有很好效果。例如,在记忆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疆域时,就可以采用画坐标图的方式来记忆,在记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过程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太平天国革命进程图来记忆这些知识,在记忆红军长征过程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着长征行进地图来记忆,总之,利用地图来记忆历史知识不但可以让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同时,在图形和文字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记忆的保存。
四、趣味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在记忆一些较为繁杂的知识时可以采取一些趣味记忆的方式,如顺口溜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来辅助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增添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记忆知识充满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秦两汉成,蜀魏吴争晋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来记忆中国的古代历史朝代,还可以利用谐音“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来记忆“李渊618年建立唐朝”这个知识点、利用“刘叶煮粥喝”来帮助记忆“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这种带有趣味性的记忆方式不但使得学生在记忆起来比较容易,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利于记忆的保存,可以说是一个简单、实用又有趣的记忆方式。
五、年代记忆法
人类的历史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在编撰历史教材的时候也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这个基本的依据来编制的,而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同样也可以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年代顺序来记忆相关知识,例如,在记忆美国独立战争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据独立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记忆这部分的历史: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爆发、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建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建国、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这种年代记忆法虽然是比较普通的记忆方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最常用、最实用的记忆方式。
常言道“记忆是学习之母。”我们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需要一定的记忆作为支撑,而对于历史这样的学科,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是意义非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记忆策略,这样,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之下来记忆历史知识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红.浅谈“记忆初中历史知识的方法”[J].科学教育,2010年第05期.
[2]王建新.初中历史教学记忆方法谈[J].现代教育探索,2009年第8期.
[3]孙开敏.浅谈初中历史记忆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