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主问题的策略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是否中肯扼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足够精练,统领全文,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提纲挈领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主问题,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要提出有效的主问题,必须做到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吃透教材,抓住文眼、文心、文题,巧妙提问。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主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足够凝练,中肯扼要,统领全文,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主问题,有效主问题的提出,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以下笔者谈谈提有效主问题的一些策略。
  一、与文本对话,吃透教材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阅读教材,深入文本,理解文字。弄懂文字表达的意蕴,清楚教材的重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挖掘主问题的切入口。
  1.抓文眼,巧切入
  每一篇文章,作者都会通过一些关键词来表达他的思想,这些关键词就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透过关键词来窥视文本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眼,能够巧妙地提出主问题,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有效思考。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第1课《观潮》,文眼是“天下奇观”,我们抓住这个关键词,提出文章的主问题: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再如人教版第七册第17课《长城》,文章的文眼是“伟大的奇迹”,提出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抓文心,巧提问
  浏览许多课文内容,我們不难发现,文章总有一两个比较核心的句子,高度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这就是文心。抓住文章的核心,就抓住了课文的提纲挈领,避免教师提问的琐碎。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第1课《草原》,文章的中心句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是文章的文心,也是全文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提出这样的主问题: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再如,人教版第六册第21课《太阳》,文章的文心是最后一句话: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文心,提出这样的主问题:太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跟我们的关系很密切?
  3.抓文题,活提问
  作者写文章,题目的确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大程度上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琢磨文章的题目,提出相呼应的问题,往往就能够把全篇文章牵引起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第10课《幸福是什么》,题目就提出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幸福。可以提出这样的主问题: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时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再如人教版第六册第31课《女娲补天》,文章就叙述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文章的主问题就很明显可以这样问:说说女娲补天的原因和经过?
  二、与编者对话,明晰意图
  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会发现,编者是按照一定的主题来进行编写课文的。一个单元讲述一个主题,所选的文章也紧密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所提的主问题也必须紧紧扣住单元的主题。
  1.存同求异,精准提问
  虽然同一单元的课文是按照同一主题进行编排的,但是编者所选的意图还为了说明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教师还要正确地带领学生在学习文章共性的情况下,了解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是写动物为主题的,在提问题的时候,离不开问: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我们还要进一步比较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人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以爱为主题,但在不同的文章里却能体会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表达的爱。在提主问题的时候就要关注其中的区别。
  2.摸清意图,明确提问
  细读三四年级中年段的教材,编者的安排有许多共通点。一是描写事物的特点,包括各类的动物、植物、景物,要求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描写的方法。可以形成这样的主问题提问的套路:文章描写的这种**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描写的?例如,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和第七册第一单元,都是写景的内容。二是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例如人教版第六册和第七册的第五单元都是写传统文化的内容,作者的意图就是想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丰富,感受文化的精髓与力量。所以主问题的提出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套路:文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提炼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既减少课堂的繁冗缛节,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又大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模式。这就需要执教者深入与文本对话,吃透教材,抓住文章的文眼、文心、文题,巧妙切入进行提问,又必须深入与编者对话,摸清意图,明确目标,寻找规律,不偏离方向,还须具有高度概括的语言组织能力,力求精简。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运用語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强调感染、熏陶,用氛围去培育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触和认知。因此,本人推崇简约的小学语文课堂。首先,简明教学目标;其次,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再次,简化的教学环节;最后,用简便的教学方法呈现简约的语文课堂。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智慧;课堂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
近年来,扁滘小学全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倾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品牌——“三三三”高效幸福课堂。  一、“三三三”高效幸福课堂新理念——“三个强调”  扁滘小学“三三三”高效幸福课堂教学强调弘扬三个方面的理念:一是强调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预学,尝试先学后教,坚持少讲精练;三是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重视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时代产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英语教学者,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微课呢?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PEP版小学英语高年级微课案例,浅谈阅读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年级;视觉素养;阅读教学;微课;运用策略  一个人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吸收有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摘要】本文以四会市5所中学的学生、中学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及中学领导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等对四会市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四会市校园足球人口少,学生参与率较低,场地、经费、师资短缺,领导不够重视,学习负担重等问题成为制约四会市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调查结果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努力探讨、提出改善和提高四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段,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化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学教学手段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这部分同学,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之一。本文提出用“四心”来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四点具体对策,并通过笔者具体管理经验作以论证。  【关键词】后进生;四心;教育转化  转化后进生是一道难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去解决这道难题呢?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只要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后进生同样能转化为品学兼优的优秀
【摘要】现行的新教材、新课标,我们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设法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要让每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分配好每节课所需的时间,注意时间上的优化。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要注重教法上的优化。只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给予适度的评价,这样方可成为成功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精心设计;营造氛围
【摘要】幼儿园是发展孩子全身心发展的一个社会层面,而教师在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身心协调发展。《指南》的颁布为了帮助我们幼教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3-6岁幼儿在体育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发展的最初阶段,我们要把幼儿健康放在第一位。幼儿教师首先要思考要发展幼儿身体素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再确定设计出适宜各年龄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以激
本报综合报道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