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技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
  一、把握设疑时机,发挥设疑功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设疑的时机,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把握设疑的时机是发挥设疑功效的关键。
  1、在开课导入处设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导入时进行巧妙的设疑,能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刚刚结束的全过程评优课 “圆的认识”教学时,导入设疑:同学们,老师设计了一个趣味比赛项目,二十个小朋友站成一排进行套圈比赛,比谁先套到花。你们对老师的这一设计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被巧妙的具有挑战性的设问所吸引,纷纷开动脑筋,结合课本上的所讲的内容进行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在解疑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2、在重点处设疑
  知识的重点是教学的核心,是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此处设疑能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使落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比较分数大小”时,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再学习同分子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接着设疑:那么,要是分子分母都不同,这样的分数怎样比较呢?这样,在教学的重点处设疑,诱导学生由联想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3、在难点处设疑
  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点,突破难点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难点处设疑,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克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分数除法法则时,我发现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并不容易接受,为了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更深刻,我做了以下设计:87÷125你能口算吗?这道题对学生来说口算比较困难,当老师很快报出答案后,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老师是怎么算的?为什么会这么快?当学生知道算法后,就对这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出示:0.24÷2.5、3/8÷2/9,通过前面的设疑铺垫,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自己总结出分数除法的法则。
  4、在模糊处设疑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对有些知识易混淆产生知识的模糊认识,对形成知识系统构成障碍,把设疑的着力点放在此处,能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关联,为学生顺利地接受知识创造条件。
  例如:教“垂直”时,学生往往对“垂直”、“直角”“90o”混淆不清,多数学生看作同一概念,于是我设问:“垂直”、“直角”、“90o”是同一概念吗?有区别吗?这样,唤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辨清三者之间的异同,深化了概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巧用设疑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科学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提高功效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功能,就必须掌握科学的设疑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技法。
  1、比较设疑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设疑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出示:24×3=_____24×10=_____为新课搭桥启思。再出示例题,学生把13盒分成了10盒和3盒,分别算出枝数,再算出一共的枝数。此时,引导学生看书,对照比较,并设问:书上的竖式与自己的算法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比较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自学中弄清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观察设疑
  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的前后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发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3、纠错设疑
  把一些学生易搞错的问题,以错题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克服此类错误的发生,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出示小马虎作的一道题,并提问,计算对吗?为什么?学生有的用乘法进行验算,有的重新计算,非常活跃。同学之间还进行了讨论,找出了错误原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拓展设疑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例如:教“周长与面积关系”时,先出示:分别计算下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①长18,宽2;②长15,宽5;③长12,宽2;④长10,宽10;⑤长16,宽4。学生解答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规律,作适当的练习后拓展。李大伯用100米长的篱笆围一个羊圈,怎样围面积最大呢?让学生在讨论中拿出方案。这样对规律进行了一般性的推广拓展,使学生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新知识,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是问题垒成的思维之山,在数学中问题无处不在,疑问无处不在。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采用合理的设疑方法,讲究设疑技巧,使教学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学、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必将为全面实施新课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开辟一條大面积提高数学创新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管理当局选择在一个有悖常规的时机调价,可能其中蕴涵了更多的信号意味。5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一则关于降低汽油价格的通知让有关各方非常意外。管理当局选择在一个有悖常规的
经济新常态要求可持续发展,要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中国的过度劳动已成为部分员工的工作常态,休息权依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过度劳动对个人身心健康、职场工作表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谈谈我个人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能开展教学工作,还要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事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教学一样是我们必须学习并掌握的.如今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在新课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学生学习基本材料后的实践材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与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语文教学“链”上的一个环节、所以作业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如果说过去学生做作业是一种被动行为,有一种习惯说法是“完成”作业,认为这是学习的一个任务。而现在,作业是学生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最理想的生成过程,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或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信任并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凡事不浮于口头,要身体力行;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谈心,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和谐 尊重 赏识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探究、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即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其首要的环节,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一个人能经常提问,处处设疑,时时探究要比单纯的寻找它的答案,更为困难和更具创造性。  
夏丽梅原是中国石化湖北荆州石油分公司的一名普通的核算员,2004年3月下旬,通过竞聘,她成为人民加油站站长。该站位于古城荆州的新北门外,是荆州石油分公司2000年收购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