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的思考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大学生就业趋势的逐渐紧张,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有不断研究国内大学生就业局势,对大学生加强良好就业观念的教育,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促使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5-0154-02
  
  200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480万人,比去年净增70万人,虽然增幅有所回落,就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就业工作仍相当繁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2007年高校的就业工作仍面临着更大困难。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正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以何种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及时把握就业机会,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高校学生心中持久的疑问。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适时分析自我优势和社会需求,使其树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及良好的就业观念,对于高校毕业生、学生家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 大学毕业生所处的就业环境分析
  
  (一)从大学毕业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2002年以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很大,已逐步进入全面贯彻执行“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阶段
  仅2003年,中央就发出了14个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新文件,明确了107项具体政策。进一步打破和扫除了限制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形成了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好社会环境。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就业工作的6号文件,各地正在取消限制毕业生就业的一切政策性壁垒。国家和各省市领导都极为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把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健全了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2/3的省市建立了地市级领导协调机构;高等学校普遍实施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二)从就业市场的内部环境看,全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更趋严峻,随着下岗职工、农民工的转移,新增劳动力的数量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将会长期存在
  一方面劳动力供需矛盾较突出,职位空位和失业现象共存,另外由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人才高消费,高薪水平下降等趋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分析目前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现实,其就业外部环境越来越好,高校毕业生逐步步入了“无障碍就业”的畅通渠道;但就业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必须把握良好的就业理念,注意就业中的自我定位,建立适当的就业期望值,才能使自己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二、 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分析研究
  
  (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逐步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期望值方面已有所降低,他们在毕业时,能够树立从底层做起,从普通岗位做起的职业理念,希望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发挥自身能力和优势以达到获取精英岗位的理想和目标。有的大学毕业生热衷于找一些热门、高薪、受人尊敬的体面工作,例如近几年来国家公务员的公开招考和组织部选调等考试吸引了众多毕业生青睐的目光。这种精英就业观念导致部分毕业生竟相滞留于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职位门前,造成这些单位和职位的竞争过于激烈,形成了这些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
  (二)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期望值反差
  有6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毕业生的薪金要求普遍较高,不切合实际,企业认为自己以相同的薪金可以招聘到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人才。而同时有7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他们期望的薪金要求是合适的,与他们的学历、能力相吻合,另外由于大学生在被培养和受教育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提高很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家庭和个人对于其就业回报期望的提高。这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所出现的期望值反差也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成了一定困难。
  
  三、 认清形势,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择业观是择业主体对于择业目的、意义、就业性质等有关职业选择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择业观,从择业动机看,有个人私利型、单纯经济动机型、光宗耀祖型、成就功名型和贡献社会型等。从择业倾向看,有的把是否利于专业发展放在首位,有的把地域选择放在首位,有的把行业选择放在首位,还有的希望薪酬待遇好等等,各种不同的择业观和择业行为,使得人才市场上不断出现就业“冰点”和“热点”,这些现象都需要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教育,以使他们确定合理的择业期望和择业意向。树立正确的擇业观,需要高校教育者在就业意识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就业不完全是个人的事,也要把为国奉献和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指导大学生在择业实践过程中,排除自私自利、狭隘短视的择业动机和倾向,树立目标远大、动机高尚的择业观念,这需要高校进一步通过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不断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奉献精(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54页)神培养,以使学生的就业思想升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即对自己有正确、全面、客观、公正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还要对社会中的有关职业和择业的问题深入了解,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规章制度有较深认识,才能使学生面对择业现实时,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和择业意向,职业生涯更加辉煌。
  (二)顺应市场需求,建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值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如果大学毕业生仍以精英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面对当前的就业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择业挫折。作为大学毕业生,刚毕业的职业开端是个人事业规划开始的最佳时期,事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大学生只有通过在职业生涯的锻炼和体验中,才能尽早的提高工作能力,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学生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才能最终达到提升职业价值的目的。实际上,近一个时期内,我国各地各行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西部地区、基层部门等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多,可供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也很广阔,大学生应建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值,立足于先谋生存、后图发展的就业观念,从而适应国内就业形势,达到顺利就业、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的目的。
   (三)正确定位自己,以积极心态树立灵活就业观念
  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和各有关部委在国务院领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措施,同时提出了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以及担保,并在应届生创业初期的税收、管理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方便。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自主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艺术类、医学、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合作开办企业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多,他们之中已有的在不断尝试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因而对高校中具有着较好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指导和鼓励也是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就业观念时应特别关注的。
  对高校学生进行良好就业观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对毕业生成功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是相当关键的,这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不断研究国内就业新形势,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使他们正确定位自己,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更好的完成顺利就业。
  
  作者简介:王嶂,男,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级政工师。
其他文献
“十一五”以来,建湖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为目标,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推进优质服务为突破口,以实施人口计生法律法规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落
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将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幂平均是毕达哥拉斯平均的一种抽象化,由基本不等式推广的不等式链是幂平均不等式的特例.不等式链的几何模型,揭示了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恙虫病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西环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虎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退
柳永《望海潮》(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语文》必修4)之歇拍向两浙转运使孙何提了一个建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孙何日后进入朝廷任职,不妨把杭州的自然景观和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均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历史学科也同样如此。如何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正确发挥历史材料的应用价值,逐渐转变为广大教师
宝钢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衡量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第一标志、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是管理者的第一责任、生命安全是企业员工的第一需求,严格苛求、科学创新的精神是宝钢安全文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中国的网民已经近7.7亿,越来越多的网民涌进社交平台、新闻客户端,其在对新闻热点进行围观的同时,更愿意通过留言、点赞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