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贾广健 1964年生。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十二、十三届美展中国画评委、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广健 1964年生。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十二、十三届美展中国画评委、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天津画院院长。发起和创建天津市中国画学会。

贾广健 非洲鸳鸯茉莉 50cm×50cm 2018年
贾广健是当代花鸟画坛中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也是当代“京津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之所以提到“京津画派”,是因为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和天津,形成了以继承传统为主脉的花鸟画家群体,并且在天津地域以及现在的天津美术学院中得到了极好的继承和发扬。如较早的画家有孙其峰、霍春阳等,他们试图把传统花鸟画向青藤白阳和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进行优良的传承和当代性转换。而贾广健就是从这条文脉中跳脱出来的代表人物。
贾广健的花鸟画是以小写意没骨画为主体,他的没骨画虽有恽南田的幽深寂静和清新高逸,但在视觉感受上又比恽南田更加写实和生动。因为今天的画家都经历过专业院校的造型和色彩训练,具有扎实的对景写生功力,所以贾广健笔下的花和鸟,尤其是在表现花头、花茎和花叶之间的关系上更加贴合实际,而且这种鲜活感绝不是来自画家个人编造的笔墨趣味,而是画家长期以来对充满生机的自然形态的一种体会和感触。

贾广健 荷塘秋意 136cm×66cm 2015年
实际上,贾广健非常善于表现花的种种细节,在某种意义上讲,他的作品之所以充溢着饱满的意象,正是因为细节的生动刻画。因此,我设想贾广健可能会经常或者至少在他的青年时代对花的自然生态做过细致的研究,所以他才有能力将花朵、花茎到花枝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如此微妙和精彩。再者,贾广健在花卉的表现方法上,特别强调虚实的变化。如最常见的荷花题材,他多采用色粉的晕染和冲撞方式,在粉的成分和水的成分较多的情况下,将色彩冲撞到花朵的边缘地带,也就是说,贾广健的绘画并不是涂满了红色或黄色,而是用清澈的水去撞击浓厚的色粉,使得荷花的明暗和冷暖变化更具有一种淡雅的美感。

贾广健 巴中恩阳古镇作品系列之二 50cm×50cm 2018年
花瓣与叶梗之间的叠加结构是最能体现花科种类特征的,也就是说,在普通人看来,更多在意的是诸如牡丹、桂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在叶瓣形状上的不同,而关于花瓣与叶梗之间应是如何叠合,却少有人去关注。所以,我认为贾广健在表现自然花卉的细节能力方面明显是超越前人的。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很多画家笔下的荷花,只是徒有荷花的外形,却缺少一种生命的质感。另外,贾广健很少描绘败落凋零的或是完全绽放的花卉,最喜欢刻画花朵刚刚盛开的瞬间姿容,如同美丽的年轻少女,这表明他是希望借助花卉的容貌来体现人性的美感。贾广健作品中的禽鸟也非常出色,尽管他的画面中很少出现禽鸟,但也不同于一般画家仅仅把鸟当作绘画符号,仍然是用心绘画、细致入微,趣味感也非常丰富。虽然画面的勾染不是十分厚重,却能够显现出鸟的精神和风采,这是贾广健花鸟的重要特色。
贾广健在没骨花鸟画中还借用了水彩画中的透明画法,包括不同色彩之间的叠加技巧。这些技巧更多是在没骨里面能够体现用笔的特点,花瓣、花叶与花茎之间,如何在体现形的同时体现笔意,或者是在用笔的同时体现花草的外形。实际上,花鸟画的最大难度在于既能表现出对象的形象特征,又能通过传统的笔墨体现出物象的意趣,从这方面来看贾广健做得非常出色。

贾广健 巴中恩阳古镇作品系列之四 50cm×50cm 2018年
贾广健在画面中追求的饱满感也是一般画家所不具备的。传统的花鸟画多是淡雅清秀的折枝花鸟,是一种在极简的笔触中感受花鸟画的趣味。而贾广健喜欢在画面中制造出很多繁复紧密的图示效果,即使荷花、叶片以及花和叶之间的位置与实际不符,甚至同时加入了两三种不同的花卉来充实满构图,也会在贾广健淡雅笔意的转化中给人以空灵、疏淡的感受。

贾广健 瓷玫瑰写生 2018年

賈广健 西双版纳写生之一 2018年
其他文献
在二○二○年纷繁动荡的魔幻现实之中,诺贝尔文学奖如约而至,花落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以表彰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以及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的“朴实的美感”。无独有偶。同年十月,德意志语言文学科学院将二○二○年德国文坛最重要的奖项毕希纳文学奖(Georg-Büchner-Preis)授予八十二岁高龄的作家兼诗人埃尔克·埃尔普(Elke Erb),因为“无人能像她那样在语言中实现思想的自由和轻盈…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局部)安美版《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五辑)·二王帖(二)(明拓本)》封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局部)中國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局部) 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
关键词:滕县;李鱓;绘画;黄家瑞;黄钟 1982年第2期的《文物》刊载了《李鱓手札》真迹一通,同时发表了王咨臣先生一文。王文就信札中内容确定了李鱓滕县离任与定居扬州的时间。为了论述的需要,现将李氏原札部分内容引用如下: 至好叔侄,滕县未晤。归里门匆匆数言,彼此经年,仆仆天涯,可发一笑。愚已决计家居,近复作出山想,来郡城托钵,为入都之计。十月底离家,三长兄三长嫂暨阖宅安好,无烦系念。愚有急需事是
图1 李可染 巫峡帆影纸本水墨设色 61.9cm×48.7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作品共有19件,其中18件为中国画作品,1件为书法作品。除一幅创作于1979年的书法作品和几幅尚无年款的作品之外,其他中国画作品均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于李可染重要转型时期的作品。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早年即显现出艺术天赋,师从国画老师钱松龄,16岁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随着现代艺术的崛起,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方法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以罗杰·弗莱(Roger Fry)为代表的形式分析方法。如果看一幅画,主要是想从这幅画里看到故事的话,那还不如去看一部小说,因为靠绘画来讲故事,肯定不如小说;如果看一幅画,主要是想从画里看到历史叙事和历史意义,那还不如去读史书,比如《史记》或者《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述提及的这些内容,并不是说绘
一 说起江南精致文化,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昆曲了。尤其是对于从未到过江南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昆曲表演,不必到江南旅游,也能感受江南的精致生活形态和秀美园林,多少体味白居易说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或是苏东坡说的“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自晚明以来,昆曲就展现了中国表演艺术的精粹,也从中显示江南精致文化的精髓。昆曲舞台演出看似很容易:纯净的舞台,只有一桌二
关键词:宣纸;天人合一;玉文化“天人合一”是什么? 造纸术为什么在中国横空出世?之后,为什么会产生跟书画极端匹配的宣纸?各种说法,莫衷一是。除了直接的科技原因和间接的社会原因,应该还有文化传统和哲学认知上的原因。世间万物,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中国古代,从万物有灵的起点出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的由来,是中国农耕社会向精耕细作发展的自觉。在农耕社会,人们需要从天地自然
一、许承尧其人 许承尧(1874—1946),曾用单名芚,字际唐,亦作霁塘、霁堂,号疑庵(盦),又号悔庵(盦),别号芚父(甫)、芚叟、芚翁、涤玄叟、婆娑翰林、檀干村人,室名“眠琴别圃”“三遮室”“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涤玄室”,安徽歙县唐模人,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文物鉴藏家。 许承尧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为光绪甲午(1894)科举人,光绪甲辰(1904)恩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为中
端午节那天晚上,玉璞兄与世长辞。这几天,我一直很难受,心情也平静不下来。但是,我想,无论如何,我应该把过去这些年来与玉璞兄交往的点点滴滴,整理一下。这也算是对玉璞兄的一份怀念吧。 2012年11月,我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工作,随后也就认识了玉璞兄。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还在北京读博时,我就从我的导师刘守安教授那里知道了玉璞兄其人。我和玉璞兄都是潍坊人,又都是刘守安老师的学生,又都深爱着书法。所以
从地上捡起一片金黄的秋叶,因而有了一幅记录着这一刻的心情与感动的作品。看到插在花瓶中随意开放的花而被吸引,因而也通过笔墨和色彩幻化出一幅充满着生意的作品。随意散落在案头的海棠果、嫩黄的秋叶,可以点染出一幅精致的画面……这些都因为对于自然的吸引和感动才产生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冲动。但倘若对自然是冷漠的,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这不仅仅是因为兴趣使然,我以为这些都与态度有关。如何对待自然、如何观察自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