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城市教师对普通乡镇小学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369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敲打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我在这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经历与见证的一幕幕场景,我用文字记下了几个印象较深的画面,并附上我的思考。
  这是苏北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有29 名教师,13 个教学班,近600 名学生,一栋楼,一幢平房。2006 年暑期,这所学校的前任校长被降职并调往他校。直接原因是在这位校长任职期间,学校出现了学生安全事故,更深层的原因,是教育教学管理过于松散。上级部门从其他学校调来了新校长。
  我是在新学期开学后响应上级的号召,通过城乡两校交流而到这所学校工作的(我担任教导主任一职,兼做部分教学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地熟悉了这里的工作环境,了解了这个学校的过去,感受到了这所学校发展的艰辛,并有了我的一些思考。
  
  谁是学校的主人?
  
  学校无大事,但事事都得有人做。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职工都有主人翁的意识。
  案例一:主动装订门牌和制度镜框
  开学两个多月了,办公室、教室都已作了调整,可是里面的布置和门牌却未作相应的调整。以前的校长室改作教师办公室,里面却张贴着“校长职责”、“岗位分工”;现在的校长室门牌上却写着“办公室三”。教室也是如此,班牌张冠李戴。
  初到这所学校,我跑错了好几个部门。学校安排我在教导处办公,可是我抬头一看,上面门牌明明标的是“办公室二”;跑到“教导处”,里面坐的却是其他学科的教师。
  校长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天下午找来起子、钳子和一把榔头,搬了一张椅子准备换门牌。我觉得既然我到这所学校工作,就应当主动帮忙去做这些小事。
  我一间办公室接着一间办公室地干了起来。不到两个小时,门牌以及办公室里的制度镜框各归其位了。我干得大汗淋漓,校长忙不迭地说:“辛苦了!太谢谢了!”
  思考一:为什么开学两个多月了,这些应该在开学前做完的小事,一直要等到今天才做呢?
  学校的生存、发展主要靠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就是学校的主人。是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就应该担负起主人的责任和义务。
  主人的身份要求每一位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由29 名教师组成的集体应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每个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主人的身份要求每一位教师关注学校的中心工作。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该做的事不折不扣地做完、做好,全身心地付出,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主人的身份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良好的习惯。教师良好的习惯反映在细微处:在校园里互相见面主动问好是细节,地上有纸屑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是细节,上下楼梯靠右行走是细节,骑自行车上下班,进出校门推着走是细节,等等。教师只有在细节上身体力行,才能影响、教育学生。
  
  谁组成学校的团队?
  
  教师每参加一次比赛,都是一种展示,一种促进,一种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群体的凝聚力都受到了检验。
  案例二: 帮助试教,参加决赛
  在这所学校,教师每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学生每天急急忙忙上学、放学。教师每一天都忙忙碌碌,但最终都碌碌无为。有一定志向和上进心的教师都已想方设法调进城里了,留下来的教师在感叹与消沉、茫然与迷惘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在我到这所学校的第二周,大丰市教研室在全市小学中选拔数学优秀教师参加市里的比赛。各学校先要在“片”里进行选拔,然后每“片”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丰市的决赛,争取最后参加盐城市的决赛。已往这所乡镇小学也会派出选手参加“片”里的比赛,但总认为自己是凑凑数,谁也没有奢望取得好的成绩。
  夏季亚老师,35 岁,被学校选定参加这次比赛,她从未上过公开课。接到任务后,她有一定的情绪,觉得反正无法“出线”,随随便便参加一下了事。但新任校长很重视这件事,这是校长任职以来学校参加的第一次教学比武,他希望能出点儿好成绩。因此我提了一个建议:这样的课必须打破原先单兵作战的模式,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试教几次(已往参加比赛,基本上没有什么试教)。
  在参加“片”里比赛前,夏老师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次试教,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夏老师站在讲台前显得愈来愈自信、从容了。正是这种自信、从容,使夏老师从竞争异常激烈的“片”里“出线”了!
  夏老师在“片”里的比赛中脱颖而出,给这所沉寂多年的乡镇小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参加大丰市决赛前,在校长的带领下,夏老师先到邻近的大龙小学进行了试教,又到省级实验小学进行试教,并邀请了教研室的教研员和市区小学的骨干教师一起进行听课、评课。在整个过程中,最受益的当然是夏老师,同时,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思考二: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个团队有了凝聚力,就有了战斗力。在营造和谐氛围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了团队的发展甘做铺路石,甘做成长梯;每一位教师应能在不分彼此的交流中,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在相互协作中共同提高。
  
  学校的发展依靠谁?
  
  案例三:组织“我为学校做什么”的讨论
  针对学校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我为学校做什么”的大讨论,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在学校工作的经历,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得与失,从学校主人的角度畅谈自己应该为学校做点儿什么。
  很快,每位教师都上交了书面文稿,我细细看了一下,文稿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工作总结,二为保证书、决心书,三为发泄牢骚和情绪。从文字上看,大家都认真地进行了思考,都真实地表露了心迹,做到了实话实说。不管是发牢骚,还是表决心,都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看出,大家是第一次这么认真、负责地关心学校的发展。大讨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师大会上畅谈自己的感受。其中让人尤为感动的是几位老教师的朴实话语:
  “学校的发展与腾飞,一直是我的心愿。多年来,我一直在为这个心愿努力着、奋斗着。这些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力地照顾每一个学生,并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批改作文时哭笑不得的滋味尝过,备课备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经历过,把学生留下来补课被家长破口大骂过,批评教育学生,学生扬言长大后要杀我的事有过,看到学生死活学不进去,自责、一筹莫展过……我为学校做什么呢?我想,就一句话:继续认真地、无怨无悔地去品味这教学工作的酸、 甜、苦、辣、咸吧!”
  “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感慨万千。我在这所小学前前后后工作了近二十年,这中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要为学校做些什么。说实话,大多想的是学校应为我做什么……”
  思考三: 教师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学校发展做了最大的贡献。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前提就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求每一位教职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要求每一位教职工做的比说的多,做的比说的好。
  
  学校的未来需要谁?
  
  案例四:认清现状,谋求发展
  这所普通的乡镇中心小学存在着与很多学校相类似的问题。
  例如:学校每天中午都有近二百名学生在食堂用餐。按照规定,学生用餐后,教师(学校提供工作餐)要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对他们进行管理。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午,大多数学生或是在操场上追逐打闹,或是在教室里狂欢。而值日教师则自己手捧茶杯,坐在办公室品茶养心;即便有领导质问,他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学校里呢,只要不出事就行了呗!”
  再如:学校每天放学后教室的门大开,没有人去主动关门;有的教师办公室的门也是一推即开,为顺手牵羊者大开方便之门。
  又如:学校门岗室兼做学校小商店,学校小商店老板兼做学校门卫。教师出入校园自由,下午,老师护送学生走出校门,可以和学生一同回家,无须等到学校规定的时间下班。牺牲休息时间辅导个别学生的无私奉献行为在这里成了不正常现象。久而久之,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滑坡。
  上述现状已经够令人头疼的了,又加上学校负债累累,每隔一两天就会有债主上门逼债。教师的福利待遇可想而知,教师队伍有些人心涣散。
  我们在组织讨论“我为学校做什么”的基础上,认真地剖析现状,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理性地谋划学校的未来。那就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常规管理,着力打造名师,争取在三年之内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有明显的改观。
  思考四:类似这样的学校,在乡镇有很多。这些学校大都是因经费紧张而在困难中前行,在夹缝中求生存,因此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领导的关心。
  政府要在政策层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努力消除城乡学校之间的配置差距,消除城乡教师之间的福利差别,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要有高远的目标,当然,学校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校长要敢于迎接挑战,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总之,唯有奋斗才有出路,唯有上下一心,才能创造辉煌!
  (编辑许丽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