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中,都将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特点,计算机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潮流,与学科发展接轨,与时代同行。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 教学改革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特点,结合学校近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提出了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案。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点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不仅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大调整,而且要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
  创新教育标准应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画,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我校近年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B程序设计》教学中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编排讲课内容的前后顺序,不按部就班,不做硬性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案
  1、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免修考试并进行分层次教学。
  以新生为对象进行免修考试,达到合格成绩的学生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门课程相应的学分,同时提前学习《VB程序设计》。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第二学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第三学期进入课题,同时通过浙江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二级考试。对免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进行分层次教学,分中等和差两类,基础差的集中教学,基础中等的辅导教学。
  2、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加强上机实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是学生认知的重要环节,辅导中应特别重视“实践”这一环节。有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不是靠辅导教师教和读讲义,而是靠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只有多上机动手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所以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上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
  之所以说加强上机实践对提高学生兴趣很有效,其道理在于上机操作与教师讲授有很多的不同之外:讲授时,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上机时学生则处于主动一方,教师主要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引导他们去探索及创新,这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即把辅导教师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头脑加工及动手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去完成教学任务。
  3、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在校外教育这个特殊的活动过程中更要強调教学活动信息的反馈,即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反映及处理。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反馈,可以实现和矫正教学活动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搞好每次活动的教学信息反馈,即做好“行程性”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暗示性”问题,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而对反馈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辅导教师既要修正自己的教法,又要修正学生的学法。统一、深入地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4、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中,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机知识教育之中,这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为了客观、准确并经常地掌握和检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必须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目前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考试一般分为各高校自己组织的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两类,其形式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由于这种考试的组织难度大和不经常性,使许多学生无法在平时自我检测自己的程度和能力。我校开发完成一套先进的考试系统软件,并建立内容丰富的可以随时更新的题库,供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自我测验。这一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大学一年级学生因中学学习计算机程度不同而是否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这一突出问题。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又给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电刺激癫痫点燃模型的制作;研究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 MEAs)标测技术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特性的研究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综合了多人报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优缺点,人们褒贬不一。本文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兴趣 直观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为学生创设
摘要: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程度较低,资料分析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以兴趣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 兴趣教学 乐中学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的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它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活动的润滑剂。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理解 形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已经广泛使用。由于多媒体它把视听有机结合到一起,声情并茂,能够是静止的内容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另外,
摘要:高中实验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仅仅是将实验原理现象和公式推导的过程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小实验来讲解,这样一些动态、直观的感性认识、清晰的物理图像学生仅靠传统的教学很难获得。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
目的运用3.0T高分辨MRI成像技术,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成分,判断斑块稳定性,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期间因急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任务驱动”比较适用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通过精心设计一个个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模式 分析 教学 应用  任务
摘要: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语文 自主性 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教育内容之一,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相对独立存在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一、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