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kin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诸多探究要素构成的。在课堂45分钟的学科探究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含盖所有的要素,根据需要,只要抓住问题、探究过程、表达与交流和得出结论,就可以完成探究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在教学中,常用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策略一:原理导向型教学策略
  原理导向型策略是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这是一种整体性策略,从全局来把握,理清问题的已知情况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摆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局部问题,使问题简洁化,明了化,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清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一种定量实验,其理论依据是CO2少:从而得到。由于C,为已知浓度,那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得到Vl、V: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要得到Vl、V:的准确数据,对实验仪器有什么特殊要求,如何知道酸碱正好中和,即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选择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认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让学生自己选择酸碱指示剂并进行酸碱中和滴定。这样教学即使学生滴定过程有误,也会有所收获,从知识角度来说,学生知道了滴定管的设计原理,并体会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将来很容易就能理解诸如滴定误差分析、氧化还原滴定等知识内容。
  策略二:样例引入型策略
  样例引入型策略就是将已有的学生已知的实验解决方法迁移到新的未知实验中。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实验者在具有一定的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后通过知识迁移,在未知实验中加以应用,从而将相关知识内化到长期记忆中,比较适用于具有相似性的系列知识总结中。
  例如: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
  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知的许多高中重点实验的发生装置特点,例如:制备氢气和二氧化碳所用的启普发生器;制备氧气所用固一一固加热型实验发生装置;制备氯气所使用的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备乙烯的液一一液加热型确定温度发生装置;等等,分析清楚这些种类的发生装置设计特点、对药品、条件的要求等。然后,对于学生还未知的目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其药品,条件等因素。最后,学生自主选择药品和实验仪器,自主完成气体的发生和制备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有能力自主分析许多高中不属于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等,譬如:铜和稀硝酸制备一氧化氮、石油的分馏实验、乙醚的制备实验等。自主设计诸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要求较高的实验,要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像教师,他们的思维不受很多已知知识的限制,是一种放松状态,某种程度上是无限的。
  策略三:情境分析型策略
  实验者并不是单纯凭抽象思维来决定实验中要用什么仪器、药品等,而是根据教师根据所需教学情境而提供的实物来选择。当然,这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是合适的,不超出所有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的。在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对于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具备分析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对实验仪器和药品具备一定的选择性,实验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二、对于缺乏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实验具有一定自目性,实验者不能从认知结构中提取正确的知识点。而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预见性、计划性都不强。
  化学本身与生产、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研究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大到化学发展的历史,都可作为设置问题情境的素材。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亲身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与爱国主义意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教师就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细致、妙趣横生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例如,市场上有一种产品为热敷袋,启用时在袋上扎些小孔,轻搓就会发出热量。热敷袋内有何成分,温度变化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些疑问就可为新课改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探究活动学习“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创设问题情境。
  策略四:开放型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向导,重视预设的开放性,善于把书本知识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将结构化的以概念描述、以符号表达的书本知识进行重组,设计成“开放性”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解读。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一旦被调动起来,教学的“动态生成探究”就会呼之欲出,呈现丰富的创新态势。例如,铝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教学会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会问从反应方程式看,生成的H2有1/3是由NaOH提供,2/3是由H2O提供,H2O和Na0H都作氧化剂,为什么一些辅导书、训练题上只说水是氧化剂?并对课本上该方程式书写的正确性提出疑义。这时可给出比较流行的从反应历程分析电子转移的开放性选择题,然后组织引导分析探究。
  总之,教师再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
其他文献
现在,家庭都只有一个独苗苗,有些父母对孩子看的都很重,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尤其是我们小班的家长们,刚接触我们老师,同时社会上很多听到对幼儿园教师的负面影响,所以对老师总是不信任。  在我们班级同样也有发生类似的情况,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班级,却躲在一个角落偷偷观望;有的家长来接孩子时,仔细打量自己孩子,脸上有任何蛛丝马迹就会向老师询问;由此看出在他们的心里对我们老师还是有一些不放心的,所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直都比较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有关“读写结合”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有了“小练笔”的身影。但是怎样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对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小练笔提出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力求使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练笔;实践  感悟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技术  1.制定课堂规则  课堂规则是课堂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告诉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学生事先知道这些行为规范,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就可能不出现或少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规则都能发挥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作用,它必须至少满足3个条件。首先,在制定程序上必须发扬民主,征求广大同学的意
【摘要】创新型大学英语教师是指在英语教育和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创新教育理念,培养英语突出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其在教育观念上、教育能力上、人格素质以及教育技术方面都应该具有创新性。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前提下,不懈努力和终身学习成为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关键。【关键词】创新素质2007年,教育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摘要】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着眼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探索、创新多种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新的贡献。【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质量如何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小学就奠定好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
【摘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关乎全民族发展大计,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实力。科普资源的利用能够最直观地向未成年人展示科学原理,最直接地使未成年人掌握科学方法,最有效地使未成年人获得科学资料,最高效地使未成年人记忆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科普资源。这是科学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科学。  【关键词】:科普资源 未成年人 科学素质  未成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是必然,很多教师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误区。总将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起来。错误或夸大地使用了CAI.然而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整合 CAI 辅助教学 学科交叉性  信息技术在全球蓬勃发展,推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革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目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启发诱导性,直观性,层次性,发散性等。为
一、案例背景   美术新课程改革重新界定了“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性。美术鉴赏课课程中,教材的设置以文化标题统领专业知识。改变了过去以画种为主线的编法,拓展了美术的文化情感背景。而且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教师可以大胆的选择教材,重新进行整合。   在设计《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课时,教材处理上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正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教育现实,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
【摘要】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的强化”。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及当前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状况分析,浅谈对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作业的看法,以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物理作业 新课改 调查 兴趣 布置  一.物理学习作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由于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习惯了以前那种方式。选择了学物理的学生基本上是物理学得比较好或是对物理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