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构建语用课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学术界普遍以这样的概念来界定“语用学”这一概念,本文试图立足课堂教学时段,营造语言运用环境,链接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关键词: 随笔指导 教学细节 语用课堂
  
  教了十多年語文,心田碱土板结,教学墨守成规,矫情造作,陈词滥调,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打折,心增困惑和苦恼。近日偶读刘仁增老师的《让语文回家》一书,有所感触,而后尝试着开设了一节市级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妥帖地运用语言,语文课堂鲜活不少。有所体悟,整理成以下文字。
  一、简言方能激趣
  失去了精神“故乡”的鲁迅带给读者的是忧郁和悲凉,而行文开始却仅是一句“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二千余里”“二十余年”,对故乡的复杂情感浓缩在短短的一句话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一个背影,两行清泪”感动了无数现代中国人,而文章开首却如学生作文般简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名家写文章开篇“用语”是那样简省,表达的“语用”却是那样意味深长,我们的课堂开始是不是应该简言导入呢?
  授课之初,教师表情或宁静平和,如春日里柔柔的阳光;或豪放奔腾,似黄河的一泻千里,而用语却期待要言不烦。简略不繁琐,学生自然不会“烦”你,不会讨厌课堂,这样做能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留下良好的首因效应。
  “随笔”写作指导课堂我这样开场:
  有人讲:随笔掌中看,天地无限宽
  也有人说:随笔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随笔有哪些特点,该如何写呢?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第五卷12页《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要言不烦的导入,能攫取学生听课的心,引导他们搜寻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感点,产生听课的冲动。
  二、感知方能顿悟
  教学中,我们常常重文章的条分缕析,轻学生的多读多练;重字词句段语义的解析,轻语言的实际应用;重作文指导的理论言说,轻学生随手随笔作文后的心得感悟。语文学科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础科目,是慢功夫,需用温火不急不缓的煨。教师常用演绎法操练语文教学,学生常常是“欲辨已忘言”,而用归纳法分解整合语文,学生往往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但却很难精妙地运用语言。教随笔,讲随笔,首先需出示随笔佳作,在感性的基础上梳理随笔的特点,学生方能自我感悟,抑或灵光顿现,触摸作文真谛。
  随笔指导课堂我先让学生读两篇短文:《多看了一眼》《面具》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一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一直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人物,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变成为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作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多看了一眼。”
   ([美]马里杰·斯比勒·尼格文,李娟译,选自《百味小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面 具
  人面原不如那纸制底面具哟。你看那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喜笑的、悲哀的、目眦怒得欲裂底面容,无论你怎样裹奖,怎样嫌弃,他们一点也不改变。红的还是红,白的还是白,目眦欲裂底还是目眦欲裂。
  人面呢?颜色比那纸制底小玩意儿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可是你褒奖他底时候,他虽是很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愿意的样子,你指摘他底时候,他虽是懊恼,脸上偏要显出勇于纳言底颜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我们要学面具, 但不要戴他,因为面具后头应当让他空着才好。
  (选自《许地山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文章:结合随笔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两篇作品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默读,思考,言说,总结,教师聆听,观色,辅学,释疑。师生初步总结了随笔的特点:
  板书:随笔特点——随 真 活 短
  随 信手随意
  真 取材、情感真实
  活 表达灵活
  短 篇幅短小
  结合佳作,印证随笔的特点,避免学生宕开范围,远离教学主旨,降低教学实效;对作品的体会和认识,应让学生感知思考、继而交流汇集,然后在班级范围内分享。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感知到底什么是“随笔”,目力所及,口中所读,心里所想,嘴上所说,环节相扣,使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知道这就是随笔,好的随笔里似乎还包含着一些特点。这样,会给学生留下可观的视觉和真实的感受。
  三、合作方能共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是对教师主宰课堂的否定,是对学生互助学习的期待。张永君老师曾著文讲,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支持、扩充、建议、悦纳”等习惯。
  基于此,我在示文题—说思路—写文章后,安排了以下环节:
  1.组内交流
  (1)学组内传阅。
  (以学组为单位,交流作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多读几篇文章,毕竟,多读——无论何种方式,总是需要的。)
  (2)推荐一篇最好的,学习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简要写下评语。
  (学生甄别、筛选,合作写下小组的意见和建议,拓宽写的途径。)
  2.展示修改
  (1)实物投影学组推荐的随笔
  (2)所属学组提出拟就的修改意见
  (3)学生各抒己见谈体会
  无论组内传阅,书面推荐,抑或佳作展示,组际共享,均期待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在学组高层次的范围内交流分享,激荡学生的思维生成,疏浚学生表达渠道。你文我读,我文你阅;你文我评,我文你说,在合作中共同提升。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如是期待。
  四、尊重才是教育
  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并非让你蹲下身子甚至“跪着教书”(特级教师吴非语),倡导教师保持师生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心绪的每一处细微变化,打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生态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场中得到主动、和谐、自由的发展。
  随笔指导课堂上,学生习作展示后,学生的发言、习题、文章等当做靶子被同学“指手画脚”时,可能会心生不快,我特意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习作者发言。“随笔”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探索,一种对自我人生意义和与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探求和追问;“随笔”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表述,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流露。给小作者一个发言的机会,阐述写作心得,抑或辩解明志,对作者是一种尊重,给其他学生也会带来新的认识。这样做,或许应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简言、感知、合作、尊重,是从学生的心理和语用的教学目的出发,是为了学生激趣、顿悟、共赢,也是为了教育——学生个人抑或授课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师授课时,应该顺应教育规律,关注师生行为,注重学生体验,突出语言运用。培养学生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说出声韵悦耳的话语,合理妥帖地将汉字生灵组成和谐优美的篇章,让学生自如地使用我们的母语,在本应生机盎然的学堂,充满对生活的美好遐想。
  一堂课下来,稍有授课后的轻松和成功,或许,离姚伟斌老师在《江苏教育》2012年第1期著文憧憬的理想又进了一步,他如是说:“只有当‘有效’成为我们的教学追求,成为教学的现实的时候,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也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治南主编.语用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祖晶策划.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王元华.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语文建设,2008,(Z1).
  [5]张永君.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探微.中国校外教育,2008,(12).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政治利益的集中体现,其正确性在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有力的证明。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绝对不能取消。  关键词: 人民民主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 阶级 阶级斗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兼具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双重特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坚持职业化方向,进行模块化建构,探索中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有效衔接,是实现培养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目标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中高职衔接 人文素质课程  传统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学科内容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中高职课程之间缺乏层级性。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必须改变传统学科式建构模式,按照职业生
摘 要: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快速。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的推广方式单一、宣传途径不畅、读者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欠佳等问题,作者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通过丰富阅读推广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力量实现多元化阅读推广方式,促进阅读推广工作与时俱进,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提升图书馆的正面形象的观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摘 要: 孙惟信浪迹江湖的人生经历与柳永颇为相似,词作也以恋情词为主要题材。他的词既表现出雅正的特点,又继承了柳永词俚俗的风格。  关键词: 孙惟信 柳永 恋情词 雅正 俚俗  一、孙惟信其人  孙惟信,字季蕃,开封(今属河南)人。因爱好种花,自号花翁。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卒于理宗淳祐三年(1243),享年六十五岁,葬于杭州西湖边上。孙惟信祖上三代都是朝廷武官,他以祖上恩荫入仕,调任监
摘 要: 如何改变边缘化学生群体,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将学院提倡的赏识教育及全面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 关爱 边缘化 阶梯式人才培养  国家发展是靠人才,而人才发展则靠谋划。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总则明确强调: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
摘 要: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不同的班主任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存在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班主任可分为管理型班主任与教育型班主任。前者将自己视为管理者,后者将自己视为教育者,二者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存在不同。管理型班主任在具体落实班级管理任务时,由于观念和意识的错位,容易出现因“管”害“教”的现象。要完成教育这一根本任务,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才是管理者。  关键词: 班主任
摘 要: 面对“90后”层出不穷的新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当前校园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已有大量研究,但并没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作者认为,主要问题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本文以思想品德中考题为例,讨论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难题和困惑。  关键词: 思品教育 实效性 以人为本  当前,中学校园里,学生出现了严重的
摘 要: 和田师专地处“少—边—穷”的西部边陲,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顺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优化的问题。如何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优质化、专业性的幼儿教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各高校“学前教育热”现象频出。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师范生素养的保
摘 要: TF-IDF算法在文本相似性的度量中有着广泛地应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本文运用一种综合考虑词频、逆向文本频率、类间信息熵和类内信息熵四个方面的改进的TF-IDF算法计算了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庄羽的《圈里圈外》的相似性,从定量的角度判定了前者的确抄袭了后者。  关键词: TF-IDF算法 文本相似度 梦里花落知多少 圈里圈外  0.引言  目前在国内外,文学作品、学术著
摘 要: 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融会贯通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作者主要把与学生、朋友、同事的一些文化对话进行披露,试图揭示这种文化工作对群体建设和个人修养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融通 必要性 时代意义  笔者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融会贯通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限于时间和精力,目前无法做体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