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四访天竺的唐朝使者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王玄策,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唐初4次出使天竺,后升任朝散大夫。他与使团开拓了由西藏、尼泊尔入印度的丝绸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朝代,不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巨大发展,“使者”也因此成为唐代的一个关键词。而在唐代众多的使者中,王玄策绝对令人印象深刻。
  王玄策是洛阳人,或许因为官小,他没有在正史中被立传。但后世的学者、百姓把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他4次出使天竺(现印度),在青藏高原和尼泊尔都留下了痕迹;他向友邦借兵攻打摩揭陀国,缔造了百姓戏说中“一人灭一国”的传奇。
  661年,王玄策带着使团回到唐朝,照例向唐高宗汇报出使成果,并谈到有高僧玄照在天竺,不料唐高宗派他再次到天竺,邀请玄照入京。虽然前面三次出使已令王玄策精疲力尽,但圣命难违,他又一次毅然出发。请回玄照后,王玄策经尼婆罗国,至吐蕃,还拜见了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和文成公主“深致礼遇,资给归唐”,再一次成功完成任务。

三大贡献


  王玄策4次出使印度,以古代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实属不易。除了在历史上留下“借兵灭国”的英雄事迹,他还有另外三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玄策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开通了西藏至印度的道路,这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支线。在他之前,进入印度一般要通过新疆的丝绸之路,也就是600多年前张骞开通的老路,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显还是唐初的玄奘走的都是这条路,所以才有“火焰山”这样的独特美景,也有“九九八十一难”这样的艰难险阻。而王玄策和他的使团,作为历史记载中第一批从长安出发,经过青海、西藏、尼泊尔到达印度的人,成功开辟了一条新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条道路的开通,除了归功于王玄策等人的开拓精神,也得益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助力。当时,松赞干布统一吐蕃,迁都拉萨,势力蒸蒸日上。唐王朝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双方形成了迅猛的文化、经济、贸易交流,使得长安至青藏高原的道路顺利开通。同时,松赞干布也十分注意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与尼婆罗也建立了联姻和贸易关系,所以王玄策使团经吐蕃至尼婆罗再至天竺的道路就畅通了。此后,很多高僧大德都通过这条道路西行求法,造纸术、造酒术以及桑蚕技术等也是通过这条路线传到西藏和印度的。
  王玄策另一个功劳是将制糖法从天竺带回唐朝。糖在我们今天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在汉唐时代,却是一种奢侈品,闽越王就曾把甘蔗制品作为贡品献给刘邦。唐朝时人们虽已学会制糖,但工艺落后。经王玄策等人第一次出使天竺,以及从其他使者口中,唐王朝得知天竺的制糖工艺比较先进,于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时,派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取制糖法。最终,王玄策从天竺带回2位制糖工匠和8位僧人,然后在南方找到甘蔗制糖。当时人们称糖为“石蜜”,原来的石蜜是紫色的,经过改进工艺后,唐朝可以把糖熬成白色,这个工艺后来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回了印度。
  王玄策不仅是个使臣,还是个有心人。在4次出使过程中,他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汇成了一部书,即《中天竺国行记》。书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天竺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宗教故事等。可惜这本足以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媲美的书,此后竟淹没于滚滚红尘中,不知所终。在书中,王玄策记录北印度有一个水火村,村东一里地左右,有阿耆波尔水,不流常沸,若点一个小火苗投进去,满池子起火,火焰蹿得老高,用水往火上喷,火更猛烈,在上面支个锅做饭,很快就能做熟。他问国王是怎么回事,国王说,这个地方下面有一个金柜,人们想把它拽出来,但是越拽越深,人、象都拽不动。有传说,这是弥勒佛的“成道天冠”,火龙在这里守着,而这个池火,就是“火龙火”。如今,在敦煌莫高窟中,还保存着根据王玄策的记载创作的关于“水火池”的壁画。这个故事和“油河”的故事一起,揭示出印度当时或许有石油的情况。
  虽然王玄策所撰写的《中天竺国行记》没有流传下来,关于他的正史记载也屈指可数,但许多后世的史家都努力为他正名。经过几代人的考实,王玄策4次出使天竺的史实和所走路线被一一考证出来,他所开辟的西藏经尼泊尔至印度这一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的支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后,中原与吐蕃的交流日渐紧密,民族融合逐渐加强,大唐的盛名也沿着南方丝绸之路传向了印度洋、太平洋一带。
其他文献
他自幼喜爱拳法,并拜了大家为师。但因铲除恶霸犯了人命官司,他被关进监牢。在大牢里,他依旧每日练拳不止。牢房空间狭小,他的手脚又戴着镣铐,跨步练拳并不容易。但这些并没有难倒他。跨不出一步就迈半步,不方便换步就不换,拳伸不开索性就不伸,冲一半就回来,再换另一个拳,如此循环往复,无一日休止。  等到释放时,他在狱中所创的“半步崩拳”已独步天下。那时盛行比武大会,他也应邀参加。当他上台表演时,众人十分好奇
西西和爸爸漫步在林荫道上。   秋天的季节里,黄了的树叶和凉爽的秋风,把阳光切割成丝丝缕缕,这些暖人的光线像是一个个探查人心的精灵,钻入到西西的每一个毛孔中去。   “爸爸!”西西终于大声地问道,“我要怎么做,才可以每天都不要这么忧郁呢?”   西西想到了马上就要凋零的可怜树叶,还有很快就要到来的寒冬。可怜的树叶已经没有了光泽,而要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还需要度过漫长的时间。西西惧怕失去,惧
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没有从竞选获胜的狂喜中冷静下来,他的反恐事业爱将、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就给他浇了一盆凉水。2012年11月9日,奥巴马正在主持一个会议,面色阴沉的彼得雷乌斯悄悄地走到他身边,递上了一份辞呈。彼得雷乌斯告诉总统:“我缺乏判断力,有了婚外情。请批准我辞职。无论是作为一个丈夫,还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组织的领导者,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奥巴马诧异而又惋惜地看着这位去年9月才被自己一
他的作品对美国流行文化的批判入木三分,在拍卖市场也深受追捧    在美国艺术圈,没有谁比理查德普林斯更让人觉得矛盾和不可思议。这位没进过暗房的摄影艺术家一直顶着“剽窃者”的头衔,却没有影响他名利双收,他的作品往往是把别人的照片再加工,售价就能飙到数百万美元。最近,一场打了3年多的官司让人们再次注意到普林斯。2008年,法国摄影家帕特里克卡里奥指控普林斯擅自翻拍自己的照片,构成侵权。2011年3月,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叫三江源。同学们知道是哪三条江的源头吗?”靠近讲台的一名藏族男孩被喊起来回答问题,可无论如何引导,他都始终羞涩地低垂着头,不发一言。  讲台上的老师走过来,语气温和地告诉他:“你要把头抬起来回答问题,挺直腰板。我的职业是警察,在我眼里,只有做错事的人才会低着头不敢看人。你们都是好孩子,所以要勇敢地抬起头,别怕。”  老师名叫王启成,“90后”,高大的身材,浑圆的肚子,一张亲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王范儿”成了一个中文流行词,那些气场强大、外形明艳的女明星、女强人纷纷得此称呼。在流行语系里,这个词包含一种人生赢家的姿态,最好伴有一张“高贵、冷艳、睥睨一切”的照片为证。  如果这就是女王范儿,伊丽莎白二世倒不像女王了。她平和、含蓄,总是从容不迫。  借十年一遇的中国国家元首访英之机,已经89岁高龄、在位63年的英国女王,再度盛装出场,亲迎习近平主席夫妇,向亿万民众示范了
朴槿惠成功当选,有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的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在于她的执政理念和政治策略,而这也是她未来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基石。  朴槿惠多次强调“国家至上”,称要把大韩民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国家”,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整体的国家运营体系。在她看来,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领导人的卓越领导力。只有国民对领导人充分信任,才能实现整体和谐;如果人心涣散,国家就无从发展。她强调,
平时容易犯二,遇事常常小白。八零后作者,学于清华,混在藤校。职业啃老族,业余写字人。  说来无耻,我的高考之“船”不但没沉,反而人品爆发乘风破浪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比模拟考试高了一百分左右。所以在这里谈这个问题好像有点欠抽,但我只是在白猪的婚礼上想到一个事儿,让我很感慨高考过去那么多年,居然依然存在于周围,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白猪和上任女友分手是大二,原因是姑娘有名校情结,始终不
2015年11月3日,孙郁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傅聪 摄)  孙郁,原名孙毅,1957年生于大连。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曾担任鲁迅博物馆馆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品有《鲁迅忧思录》《鲁迅与周作人》等。  “趁现在光线还好,不如我们先下楼照几张相片吧?”采访孙郁之前,《环球人物》记者这样提议。北京的晚秋,太阳下得特别早,才不过3点来钟的样子,感觉暮色就已临近。斜斜的日光照
英國伦敦·邮筒方向标(PODs)英国伦敦·邮筒方向标(PODs)  伦敦的邮筒大概是全球最有辨识度的邮筒了,和他们的电话亭一样。而我们却很少注意到许多邮筒头上其实还顶着个小小的方向标,指向最近的邮局。  这些1930年代就被设计出来的方向标常常遭遇损毁与偷窃,英国邮政系统时不时就得安个新的,所以原版的方向标已经非常罕见。看来全球历代人民都有“用铁换麦芽糖”这个普世价值观。丹麦哥本哈根·路灯丹麦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