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绪福斯神话》教学三法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西绪福斯神话》是法国哲学家加缪的哲学随笔,难读难懂难教,实际教学中,运用综合运用对读法、比较法和关键词圈阅法,可以达到理解课文句段、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哲学蕴含之目的。
  关键词:《西绪福斯神话》 教学 对读法 比较法 关键词圈阅法
  丁帆等《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新老版上一直选有加缪的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神话》一文,这是借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极好契机。但由于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且所要说明的哲学观点具有抽象性、特殊性,所以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即使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将课文较顺畅地地读下来也往往是流于表层意义上的了解,而对于其中的深层意义——哲学意义的理解也往往是捉襟见肘,无法理解课文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句子含义问题、人物形象问题、哲学蕴含问题等等,即实际上并未真正读懂课文。
  实际教学中,采用对读法、比较法和关键词语圈阅法,可一定程度上扫除阅读障碍,达到读懂课文、获得教益的目的。
  一.对读法。目前《西绪福斯神话》可见不同的译本,翻译质量与特色各有千秋。翻译本篇课文既需有中文功底又需有法文功底,还需对存在主义哲学及加缪有深刻的理解,某一家译本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用不同版本进行对照(当然最好是与法文原本对照,但一般院校条件均不具备)可以弥补单阅读某一家译本的不足。如郭宏安译“关于使他成为地狱的无用的劳动的原因,看法有分歧。”(译林出版社,丁帆等《新编大学语文》采用的译文)一句,显得非常突兀,也有语病,而另一版本译文为“各种说法的分歧在于是否要赋予这地狱中的无效劳动者的行为动机以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则意义比较清晰易懂,能够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对上号,介绍给学生进行对读,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尽管如此多灾多难,我的高龄和我的灵魂的高贵仍使我认为一切皆善。”一句与前文无甚联系,而广西师大版的译文“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而伟大,故我认为我是幸福的。”则较易理解,也与课文主题中西绪福斯的幸福观联系较紧。通过对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理解了句子和段落并进而理解全文。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更有效地彰显文章主题的学习方法,学习《西绪福斯神话》值得一用。如用贝克特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等与本文进行比较,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进行比较等,对课文意义的理解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实际教学中还可与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相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特别是两者哲学清意蕴方面的差异,以求准确、清晰地把握课文。如通过比较可得出结论:(一)愚公移山是主动性行为,而西绪福斯推动巨石是被动性行为。(二)愚公的行为是有目标的,精神是伟大的,而西绪福斯的行为则是漫无目标的,只能是哲学意义上的“荒诞”英雄。(三)理论上愚公一定能达到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目的,而西绪福斯则永远也不能将巨石固定在山顶上,也不在乎达到推巨石于山顶并固定下来这一目的。(四)《愚公移山》的哲学意蕴是人类代代相传、延续不断,力量无比,一定能够改造世界、改变生存环境,给人们以信心力量斗志,而《西绪福斯神话》则表现的是加缪存在主义的哲学观——人在荒诞中生存却又多不自觉,人和世界都是荒诞的,不存在改造问题也无需改造。
  三.关键词语圈阅法。如何把握《西绪福斯神话》中西绪福斯的形象特点,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进行分析,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是翻译课文,所以一般不宜直接抓住关键性词语分析其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因为这是翻译者的功劳。但不无论怎样,通过关键词语可以也应该能够分析出人物的心态、特点等,从而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旨。如“那张如此贴近石头的面孔已经成了石头了!我看见这个人下山,朝着他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脚步沉重而均匀。”扣住“成了石头”和“沉重而均匀”,可分析出西绪福斯劳累但内心坦然,没有怨恨,他是个头脑清醒的人。又如“造成他的痛苦的洞察力同时也完成了他的胜利。”“洞察力”这个关键词说明西绪福斯对世界和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使得“胜利”有了根据。
  实际教学中,教者如果强行将分析总结出来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往往显得枯燥无味,也不能排除不少学生仍然一头“雾水”的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方法进行教学,对于读懂句子和段落,全方位地把握西绪福斯形象,读懂《西绪福斯神话》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贯彻教学原则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介绍:施发笔,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教授,博士)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中,英语老师往往扮演的是“机器操控员”及“答案提供者”的角色,结果造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录音,然后便跟老师核对答案。这种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师生的互动,听力技巧也几乎没能教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改善听力。因此,学生的听力理解难以提高。然而,如果老师能通过PWP听力教学设计,即“听前--听中--听后”,来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高中
内容摘要: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有些成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高中生学习它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能力;成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生活智慧,并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此外,成语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成语 议论文 思维能力 素材  成语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扩展教学资源,又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语言的热情。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中,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定为山东威海一中田径队短跑队员14人,年龄平均为16岁,把他们随机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等电子资源,查阅相关领域的资料,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的基础上,对所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为研究设计提供全面系统参考。  1.2.2实验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设计实验组
傅炯业先生的《蓦然回首》,虽说是一本个人回忆录,但读起来却有史诗的味道。它宏观、真实、细腻地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但不是平铺直叙,不是面面俱到,更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努力从一个人的历史中洞见哲理,发掘美感,打捞诗意,从而让自传写作达到了以史写诗和以诗写史的文学高度。   作者用一百零八章的篇幅,详略有致地叙述了自己从当初的垂髫稚子到如今已过古稀的一生经历。从年少时刻苦求学,到后来从教、从政、从文的勤
内容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有效教学”的主张,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延边二中于2005年提出了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探索时效性教学理念,笔者在遵循“双互动四统一”这样的教学范式下,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目《苏幕遮》为实践对象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探索和尝试。  关健词:双互动四统一 教学范式 高中语文
内容摘要: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语言焦虑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讨论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并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哪些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最后提出合作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语言焦虑,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焦虑 合作学习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心翟因素,英语焦虑一直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语言习得的特殊性,外
一  我常常在想,到如今这个信息过剩、自媒体爆棚的时代,人们为什么还要拍照?摄影的行为本身,和照片这个东西,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这种怀疑在本质上是悲观的。并不是说这是一种对照相术本身的学术反思,而多半是一种流行文化下的、深深自知的忧虑。  关于摄影的意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区别于绘画的意义,和摄影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人文意义,中西方已有太多的学者和摄影师给出了他们的意见。而许多百年前就被证明为
内容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从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比较入手,分析在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异,得出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等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素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
内容摘要:通过研究唐诗和唐传奇中爱情题材的叙写,探寻唐人在诗歌和传奇这两种不同文体中爱情观的差异极其成因,进而发掘唐人从爱情中升华出的哲学思考和对现世世界的大胆体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呈现出更为深刻和完整的唐人爱情观。  关键词:唐诗 唐传奇 爱情观 哲学情思 现世体验  诗歌与传奇是唐代文学中的两座高峰,它们不属于同一文学领域,发展的时间不同,却在不同的时空遥遥相望,彼此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的
内容摘要:残疾人遭受了天生的厄运或后天的意外伤害。这种种苦难是潜在的精神财富,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倡导,残疾人生活更多地进入作家的视野。残疾叙事也就被学界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新时期文学的残疾叙事呈现的作者的痛苦经历、传主的不幸遭遇,揭示残疾叙事的励志奋进等作用,意在引起人们对残疾人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关爱。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残疾叙事 作用简析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