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设计例谈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vina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有效教学”的主张,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延边二中于2005年提出了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探索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探索时效性教学理念,笔者在遵循“双互动四统一”这样的教学范式下,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目《苏幕遮》为实践对象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探索和尝试。
  关健词:双互动四统一 教学范式 高中语文 《苏幕遮》
  一.课程设计理论
  1.“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的内涵
  “双互动”的内涵是:课内——显性“双主体互动式”、课外——隐性“双主体互动式”;“四统一”的内涵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作用,教、导、学、习四种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的设计,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这四方面各自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而这四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最终目标又共同统一服务于“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虽然因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而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我们是沿着“问题——发散——收敛——综合——创造”的思路来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①依据这个教学理念,我准备结合电子白板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科学合理的设计相关问题,扮演一个引导着的身份。带着问题去思考,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思考学习的主体。
  2.新课改要求
  对于选修教材中的诗歌部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能够诵读并且学会运用一定的方式鉴赏诗歌。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拓宽自己的文学欣赏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仍是要强化学生的学,让诗歌的美内化为学生的内心的情感。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②并且强调“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③这样看来,我校的“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也正是符合了新课改的相关精神。不过,“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又在具体的操作曾面上做了更为具体的细化。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课程设计理念我在我的这堂课上设计了几处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为了让每一个环节更有效,我在具体的操作上还略显不同,在后文我会进一步的论述。学习一首诗歌总是要给学生留下什么的,但是我想也要给教师留下些什么。其实,也就是课改精神中的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我越来越感觉到,向别人讲解一首词首先应该有一个自己对这首词的领悟。因此,在课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包括购买了一些有关于周邦彦的传记和其它的诗文。我们常说向学生倒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3.单元目标要求
  《苏幕遮》这首词处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而这个单元的单元提要明确写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欣赏指导也指出“这个单元将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中国的诗歌是讲究韵律的,那么怎么能通过读来进行诗歌鉴赏呢。这激发了我对《苏幕遮》这节课的设计兴趣,周邦彦本人对音乐是非常精通的,而且他写的词也很注意韵律。所以,我想把我的课程设计为以“诵读”为线索贯穿整个课程。我想以此为例,让学生能够除了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之外,再接触“诵读鉴赏”的方法。所以,我最终在课程设计上弱化了“知人论世”而强化了我的线索——诵读。
  二.教学设计构想
  1.教学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我基本上按照了“问题——发散——收敛——综合——创造”这样的模式来进行。问题的呈现和导入合并为一体。我的问题是“回忆有关荷花的诗文”可以说一开始活跃了整个课堂,让学生有话可说,增加了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发散环节是以诵读为线索穿插其中的。“如何更好的去诵读,为和要这样读,学生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读试一试。”收敛主要体现在对整首歌的部分语句应该如何去把握情感如何去诵读的落实,其中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综合部分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本文中的情景关系图,让学生再次体会应该如何去读整个文本。创造部分主要体现在对周邦彦词风的思考,呈现之前的学案。有关于周邦彦的另外一首词和其他的作家写的关于思乡的诗文,做一个对比和总结。
  2.教师活动
  根据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主导。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程不是教师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应该成为一位导演甚至是一位客观的大众评审。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进一步弱化了教师的活动,让教师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最开始的朗读,大家显得有些拘谨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我拿起了折扇朗诵了这首词,打开了沉默的局面。接下来我的活动主要是把我的疑惑和学生的疑惑呈现出来指导大家分小组讨论。比如,我们在讲解每一句应该怎么读的时候,我用一面的板书来呈现小组同学说的读的时候的语调和语气,其他小组觉得不合适可以进行补充或者修改。而我仅仅是一个“御用书写者”要么不发问,要问就一定要掷地有声,这是一位有经验的前辈的谆谆告诫。
  3.学生活动
  本课程的设计线索是“诵读”,所以在整堂课中“读”一直在进行。由最开始的学生回忆有关荷花的诗文到初步诵读本词,再到后面学生讨论分析每一句应该如何去读到最后通过情景关系来把握如何去读整首词。可以说我就是用读的方式让学生去鉴赏诗歌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班级有善于作画的学生,所以我让几个学生了画了关于诗歌中部分诗句的意境图。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的同学的图画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当然作画人自己也对作品进行了分析。使得整个课堂在有序的讨论中。学生的讨论不应该仅仅是花架子,不应该是摆设,而是应该有时效性的。让学生动起来需要用一些具备合作探究的可能性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调动学生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课堂效果评述: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也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并且,生生互动中碰撞出了精彩的智慧火花。学生能够通过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周邦彦词的词风,准确的把握了周邦彦的语言特点。学生在一个相对更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本单元非常重要的鉴赏诗词的手段“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这样的结果来看,“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切实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满堂灌”等弊端,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学习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期来看,是一个非常具有时效性的课堂教学范式。
  当然,这其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比如在对电子白板的应用开发上本节课就显得不足,没能更好的发挥人机互动的功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把电子白板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资料
  注 释
  ①延边二中“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简介材料
  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吉林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独”解释为“单独、独自”,侧重于数量上的形单影只,解释为“孤独”则侧重于内心感受。独,只解释成独自,貌似少了点什么。独,只解释为孤独,仅关注内心感受也有些片面。独,是独自深思,有思想家的孤独,也有政治家的冷静。  关键词:独 独自 孤独 独而不独  “独立寒秋”是《沁园春·长沙》的首句,“独”,独占句首,独领风骚。在讲授这首词的时候,感觉“独”这个字用得真好,很有味道,它直接塑造了一个
内容摘要:在国内的翻译界,翻译标准一直是学者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对象,这使得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于翻译标准的研究资料,为商务英语翻译标准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商务英语翻译质量与翻译标准对商务活动成功与否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翻译标准、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与4Es标准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几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加强人们对商务英语翻译标准的研究,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标准性。  关键词:
内容摘要:“强制阐释”自张江教授在2014年提出后已成为当下文艺理论界持续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其论争根源在于文学与理论、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上,并由此基本问题衍生出文学理论的发生问题、古代文论的现代化问题、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文学对非文学理论的征用问题、文学理论的发展问题等。本文从“强制阐释”现象对“哲学诠释学”的误读误用入手,指明“强制阐释”并非对理解本体论进行否定;进一步对“强制阐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有一些作家不仅对母爱的崇高和无私进行了解构与颠覆,也对传统父子关系和父亲的权威进行了挑战。张欣就是其中的一位。  现分别以她2003年发表的《泪珠儿》以及2011年发表的《不在梅边在柳边》为例来分析张欣对传统父亲和母亲形象的解构,并通过其他作品概括其对父亲和母亲形象的塑造,以此来分析解构父亲、母亲形象的意义。  张欣的《泪珠儿》塑造了一个在人生困境时自私地抛弃亲生女儿,
1.国庆假期,嘟拉拉宅在家好多天了。今天,他决定去找伙伴们玩扑克牌。    2.嘟拉拉:我们来玩翻牌游戏吧。我这里有三张牌,一张黑桃A和两张红桃A,看你们能不能翻到黑桃A。    3.谷拉拉:我能翻到黑桃A的概率是,那3次里面我肯定能翻到一次黑桃A。  古拉格:概率是一种可能性,你有的可能会翻到黑桃A,但是3次里面你可能一次也翻不到。    4.玩了好一会儿,谷拉拉一次也没翻到黑桃A。  嘟拉拉:
内容摘要:女性话题历来备受关注,本文从女性形象这一视角出发,以茅盾《幻灭》中的慧女士为典型。在“五四”历史背景下,解读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的共同特性以及慧女士身上散发出的独特人格魅力。  关健词:慧女士 幻灭 独立性  慧女士是《幻灭》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代表。她有着“五四”新思潮带来的觉悟,对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有着别样的理解和强烈的叛逆意识。她在巴黎留学二年回到大上海,正是
内容摘要: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中,英语老师往往扮演的是“机器操控员”及“答案提供者”的角色,结果造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录音,然后便跟老师核对答案。这种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师生的互动,听力技巧也几乎没能教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改善听力。因此,学生的听力理解难以提高。然而,如果老师能通过PWP听力教学设计,即“听前--听中--听后”,来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高中
内容摘要: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有些成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高中生学习它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能力;成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生活智慧,并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此外,成语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成语 议论文 思维能力 素材  成语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扩展教学资源,又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语言的热情。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中,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定为山东威海一中田径队短跑队员14人,年龄平均为16岁,把他们随机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等电子资源,查阅相关领域的资料,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的基础上,对所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为研究设计提供全面系统参考。  1.2.2实验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设计实验组
傅炯业先生的《蓦然回首》,虽说是一本个人回忆录,但读起来却有史诗的味道。它宏观、真实、细腻地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但不是平铺直叙,不是面面俱到,更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努力从一个人的历史中洞见哲理,发掘美感,打捞诗意,从而让自传写作达到了以史写诗和以诗写史的文学高度。   作者用一百零八章的篇幅,详略有致地叙述了自己从当初的垂髫稚子到如今已过古稀的一生经历。从年少时刻苦求学,到后来从教、从政、从文的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