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后处理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是否与抗炎抗氧化有关.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七氟烷后处理组(Sham+Sevo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Post C组).摘除右肾后夹闭左肾蒂30 min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evoPost C组于再灌注起吸入2%七氟烷1h.再灌注24 h后检测肾功能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及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Akt及GSK3β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TNF-α、IL-6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均升高(P<0.05);给予七氟烷后处理可以使Scr、BUN、TNF-α、IL-6、MDA的水平及肾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Akt及p-GSK3β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与IR组比较,七氟烷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β通路调控的抗炎抗氧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量膀胱体积变化,评估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影响.方法:2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在Ⅱ~Ⅲ期行单纯性放
语文教学是特殊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开展其他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先天不足,特殊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同龄学生对象的语文教学,在普通学生教学中的经验也不能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