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策略,促进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作出反应的一种教学行为,正确、积极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学习进程,对学生的阅读与运用能够起到调节、催化、促进等作用。本文从“导向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四方面浅谈如何优化评价策略,促进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关键词】评价策略;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阅读与运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运用却存在着不和谐的画面,如: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出现偏差,由此导致學生一听到写作文就痛苦不已,畏难情绪溢于言表。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学语文不仅为了提高人文素养,学会运用亦是同等重要。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每周一两节作文课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在平时阅读课上渗透写的意识,提升写的能力,并采取多种评价策略,促使学生的阅读与运用能力有效结合、和谐发展。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做出反应的一种教学行为,正确、积极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学习进程,对学生的阅读与运用能够起到调节、催化、促进等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一种过程性方式。那么如何优化评价策略,促进
  一、导向性评价,实现“学课文”到“学语文”的华丽转身
  语文的“根”在哪里?就在“语”和“文”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要树立好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从“关注文本内容”向“关注语言表达”华丽转身,才能够引领学生反复穿越在语言实践的丛林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借用著名学者成尚荣先生的话,那就是要让学生阅读的触角降临在文本的大地上,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体温,掂量语言的轻重,辨别语言的色彩,玩味语言的意蕴。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整理出“小艇样子的特点”“船夫驾驶船的技术特别高超”“威尼斯的小艇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我顺势评价:“同学们读书能力真不错,谁能用关联词将这几方面的内容连起来说说?”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还……”“既……又……”,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条理地连接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在理解中运用,运用中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学生如何表达所思所感,培植语言智慧,让阅读与运用紧密结合。
  又如教学《桥》这一课时,我从课题入手:“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应该边读书、边思考。而这种思考,从你们看到课题的那一刻,就应该开始。齐读课题,说说课题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我给予时间、机会,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随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当学生说到读懂了“水很凶猛”,我顺势评价:“对,这是文章为我们交待事情的起因。”有的学生通过“像泼、像倒”读懂了“水势很危险”,我又给予评价:“你真会读书,把文句中的表达特点也读懂了。”当学生概括出山洪暴发时的特点为“凶、狂、猛”时,我及时地肯定他们的想法,随后提出“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生动地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呢”。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有时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此时教师的导向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追问,一个评价,可以将学生从阅读理解引领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上来,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法,通过研究写法进一步升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二、激励性评价,实现“阅读体悟”到“表达运用”的无痕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在他的课堂上,激励性评价艺术会让你深深折服。“说得有根有据!”“说得多么好,既准确又严密”!“说得多么简练!”“你真是好样的,把对话改成叙述,多简洁!”生动恰当而富有激情的评价,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文本,并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教师拥有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运用激励性评价,轻松无痕地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掌握表达运用的方法。
  《鱼游到纸上》一课中,我对“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个词的教学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叫“工笔细描”?
  生:非常认真地在画纸上素描。
  师:非常认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叫做?
  生:一丝不苟。
  师:青年一丝不苟地画着什么呀?
  生:画金鱼的每个部位。
  师:对极了!所以工笔细描就是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的每个部位,就像姑娘绣花一样的细致。
  师:那什么叫做“挥笔速写”呢?
  生:我觉得挥笔速写就是三下五下就把金鱼的样子画下来了。
  师:理解能力真不错!课文里有一个句子解释了你说的话。
  生:“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师:对,联系句子来理解词语,不失为一种学习词语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我见过金鱼在水草里窜上窜下,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生:我家的金鱼一见我靠近,就“嗖”的一下全都靠过来,嘴巴鼓得圆圆的,特别的可爱。
  ……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是生活中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平日里也非常喜欢观察金鱼,把金鱼都说活了!其实,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一样。同学们,在青年的画笔下,那一条条游到纸上的金鱼的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想到的写下来。(生进行小练笔)
  以上教学环节中,对于两个学术性较强的词语,我采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情境去理解体会,这是理解语言能力最好的训练方式。而后通过“你们见过金鱼的哪些动态呢”这个问题的切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口头表达自然得心应手;接着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了学生是“生活中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最后要求写写游到纸上的金鱼的样子,自然无痕地将“说”过渡到“写”,学生轻松创作,毫无困难,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可见,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随时随地的点拨、引导,可使读写结合更加高效。教师的评价有的放矢,精准而富有情趣,贴合文本的意境和学习情境,使得教学无痕,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生成性评价,让“阅读”与“运用”碰撞出意外之花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女士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因此,教师运用生成性评价能化腐朽为神奇,让语文课堂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全情投入课堂,更好地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获取文本的精、气、神,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1. 还原课堂本真,积极面对“不完美”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程度受个人智力因素所影响,所以学生的参与表现也参差不齐,发言不可能个个精准、个个精彩,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状态。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课堂本真,顺木之性,顺势而为,做到不强求,不放弃。充分听取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见解,用生成性评价从容应对每位学生的不完美,以彰显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
  2. 运用教学机智,化解课堂“小插曲”
  在探求未知世界的路途中,学生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所以经常会闪现出“奇思妙想”的火花,成为课堂不可避免的“小插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手持灭火器或是机智化解?
  难忘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中出现的一个“意外”:
  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谁知道?(生朗读)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有点绕口。按照我的理解,这句话为什么不说:真理就是一个真理,这样更直接一些。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这里出现了两个“真理”,所以让你觉得绕口了。真理就是正确的道理,这两个“真理”,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我觉得第一个“真理”是指从一件事情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来的一个道理;第二个“真理”是指前面那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师:也就是说它们指代的对象是不同的,对吧?这句话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的题目,能谈谈你们的认识吗?
  生:我想,真理就是在别人提出问题之后,经过反复不断地研究发现才得出来的。
  生:我认为要想知道是不是真理,就得多提问题多思考。
  师:两位同学的思维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学会了在课文中抓关键词来帮助他们理解句子的含义,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板书:抓关键词)
  课堂上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就让我始料未及,“我觉得这句话有点绕口”,当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面对课堂的卡壳,我先评价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让他思维的小火花熄灭。但又不急于解释这两个“真理”的不同,而是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两个‘真理’,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这样,我很自然地将教学拉回到课文主线上来,并且引发学生对论点的讨论和思考,及时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虽然学生有时的发言不是我们所期许的,却是个不期而遇的课堂生成,教师就要关注学情,抓住生成,相机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的教学机智,换来了学生的被懂得和被尊重,换来了学生对文本更深入的研读和把握,换来了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更换来了课堂生成带来的一幕幕精彩。
  3. 挖掘文本空白,拾掇语文“语言美”
  在语文課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挖掘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用生成性评价及时促动学生有效地进行创造性练笔,慢慢拾掇,渐渐进步。
  在《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教学中,在与学生交流“什么叫网络?”“网络可以让大大的地球变成小小的村庄。”对于网络时代的孩子们来说,网络太熟悉了,他们滔滔不绝地发表着各自的见解,发言的声音此起彼伏。于是,我灵机一动,当堂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还知道网络能干什么呢?试用“可以 可以 还可以 ”来说说。这样一种说练形式,既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将阅读教学与表达运用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听说读写的能力稳步提高。
  又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在教学“?”“!”两个标点符号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范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读吗?(生练习读)
  师:对极了,读书就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朗读。在这段话中,“?”“!”这两个标点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生:我认为“?”代表发现问题,“!”代表解决问题。
  师:你谈的是自己的见解。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看能不能发现这两个标点符号所讲述的不同的意思。(生讨论)
  生:我觉得问号是从那些细小的司空见惯的想象中看到的问题,而感叹号就是指他找到的真理。
  师:说的对极了!两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竟暗藏着这样的真理。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达出这样的意思,而用上了这两个标点符号呢?
  生:我觉得这两个标点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我们读起来兴趣更浓一些,这样,我们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就会更深刻一些。
  关注课堂的生成,抓住精彩的瞬间,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文本空白处,依然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语言的深处、语言的背后去触摸语言,感知语言,积淀语言,尽情体味中国语言的精妙之处。
  四、延伸性评价,让“阅读”与“运用”迈向广阔的发展空间
  延伸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现有的阅读状态做出拓展性的评价,旨在给予学生一种自然发展的和谐空间,指引学生把阅读实践带出课堂,使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施展和积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我以“理解——内化——表达”为主线,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最后还运用了延伸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再创作:
  师:四五十年之后,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德国土地,重游故地的时候,他发现有些东西变了,一些东西却没有变。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创作这首小诗吧。
  (出示)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依然
  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
  满街的窗子前依然
  这境界依然
  那就是
  有道是课虽止,思再起。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总是能给学生以思考和启发。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一门艺术。优化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成长,寻求学生语文技能发展的共生点,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阅读与运用的有效结合,做到激励有方,指导到位。于是乎,在静心聆听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中,我们终将看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共同走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玲琴.促进读写有机融合的策略. 陕西教育(教学),2016(05)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走近小學数学名师的课堂,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视角设计教案,以缜密的知识逻辑关系构建课堂脉络。他们也作为学习者,参与知识的理解,带领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奥秘。  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品味名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以吴正宪老师的《小数除法》为例,谈谈怎样赏析一节小学数学课。  精妙的知识结构构筑是一节优秀课堂最大的亮点。因此,分析其知识结构构筑是赏析该课的重中之重。  吴老师这节课首先设计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生基础的教育,在此阶段推行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收获幸福人生。德育教育和书画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我校书画社团活动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书画社团活动开展,而且不利于学校德育长远发展。基于这种情况,笔者以本校书画社团开展活动中存在的德育教育缺失的现状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一些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
【摘要】提倡小班额,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小班额作为行动的纲领来构建和管理班级,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活动,使学生都能“动起来”,人人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关键词】小班额;文化构建;班级管理  小班额的优质教育,它不仅仅需要教学方面的改进,更需要班级文化的构建和班级管理方面的改进。我对小班额的文化构建和班级管理已有一些经验,现写出来既是对小班额的构建和管
【摘要】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要求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课堂中渗透素养,让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核心素质。  【关键词】新型教师观;转变观念;以德育人;美学素养;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可是,有人也许要问了,教学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怎么可以随心所欲?的确是的,在治学方面,怎可儿戏?那么,我所指的随心所欲是什么呢?  一、教学素材随心所欲选  生活处处皆语文。天上飞过的鸟,地上窜出的狗,枝上传出的歌,水里漂浮的花……嘴里说的话,心里想的事,眼里藏的喜悦,脸上漾的笑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语文素材,都可以顺手拈来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体力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本文将结合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践,探讨如何在大课间活动方面有所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能效,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实践  当前,少年儿童的体质问题已经引
【摘要】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安全感,胆小、敏感、自卑、倔强和缺乏自信心。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班主任对单亲孩子要深入了解,摸清底细,家校合作,有的放矢地改善单亲孩子的心理背景,用真心、爱心感化单亲孩子。  【关键词】单亲;子女;教育;问题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日渐上升,出现的单亲孩子也就越来越多,单亲孩子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没有完整的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单亲
小学一年级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期。“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就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与适应情况应该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笔者担任过初中教学、小学六个年级的循环教学、小学班主任等工作,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本文通
【摘要】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校长应该清楚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如校长应以升旗仪式为依托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和培养;校长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进行道德行为培养;校长应以传统节日为特色进行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和培养;校长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校长;德育;道德行为  道德
【摘要】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是小学身体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模式中,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激发教学方法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并不知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评分制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与健康心理。  【关键词】体育健康;体育活动;教学方法;评分制  每个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表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