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台湾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来台湾的第12天,没有特别的安排。这些天来我与各派学者叙谈,尤其是与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一位J教授的交流,受到启示特别大。根据自己在台湾的亲身观察以及与各界人士的恳谈,大体上,可以按台湾人在两岸关系上的看法,把他们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这七种类型。这样,从急独派到急统派,可以纳入到一个光谱中来。
  一、深绿派即台独的基本教义派。他们中的中坚分子是一些年纪已经七八十岁的“皇民”,这是一批有“台独使命感”的人,有“传教士”般的执着态度,李登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深绿派要求建立独立“国家”,凡是与中国大陆有关的一切事物,均在他们摒弃排斥之列。他们的人数大概占全台湾人口的3%~5%。为实现台独目标,他们甚至盼望流血冲突,在他们看来,这种冲突越早越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台湾人迄今为止,对大陆的共产党只有“不满”,或说“不喜欢”,而从“不喜欢”到“仇恨”,需要经过流血这一阶段。只有在与大陆的对抗中流血,才能制造两岸间的族群仇恨,完成台湾“独立”的使命。流血的效果深刻强烈,极易上升为仇恨。而这正是台独事业所需要的。他们说,所有“国家”的独立都要经过这一流血过程,“二·二八”流血事件最终造成了国民党的下台,美国脱离英国也是如此。“台湾‘独立’什么都不缺,就缺仇恨。有了仇恨,就有了‘独立’。”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两岸之间流血不会导致中国大陆对台湾最终以武力统一,而是使台湾分裂为一个独立“国家”?深绿派会回答,只要台湾流血了,美国人按其保护自由人权的理想主义的天性,就会来帮助台湾人打抱不平,从而卷入战争。如果你对他们说,美国卷入两岸战争,就会像在伊拉克那样,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因此,美国不会轻易出兵卷入两岸战争。他们的回答是,美国完全可以在不出兵情况下,通过远距离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与威慑,每天定点精确轰炸大陆几个军事与工业重点目标,迟早会迫使中国让步。中国炸美国的核弹只有20颗,而美国炸中国的核弹则有2万颗,两者力量不成比例,中国决不具备与美国全面决战的实力。这种看法在台南深绿派人士中尤其普遍。他们认为,美国人天性决不会让共产党军队攻击“自由台湾”而不管,当年日本打中国美国都不会不管,何况台湾。深绿派甚至希望让台湾“菲律宾化”,附庸美国,成为对付中国大陆的桥头堡。他们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来煽动民间对大陆的不满。
  
  二、中绿派这是些具有台独理念但又具有机会主义性格的人,在台湾人看来,以前,陈水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台湾人一般认为,陈水扁当选为“总统”初期,还不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他由于处于“总统”的既得利益地位,必须承担起对台湾全岛的“安全责任”,因此,他与基本教义派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基本教义派需要陈水扁,另一方面陈水扁在选战中也需要基本教义派的票源支持,两者在选战时期会建立起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但选战结束以后,陈水扁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激进台独派保持距离。陈水扁可以说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具有台独倾向性,另一方面,他的“总统”地位与角色,又决定了他必须是“务实”政客,否则会威胁台湾的利益以及他本人地位的稳定。使两个特性统一起来的因素就是机会主义。我在台湾听到对陈水扁最多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可以对陈水扁作如下估计:一方面,美国亮出底线后,他不会碰它,不会在任内宣布台独;另一方面,他又会在“不碰国号”的框架下,去做“制宪”的事,他不会“安分”。“当政”的民进党人士中的多数人属于这一派。
  三、浅绿派这是一些心态上倾向于台湾“独立”,但有更强的现实感,意识到台独现实可能性太小、风险太大、成本太高的人士。他们对大陆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知,其中不少人与大陆已经有相当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更务实,更少“理想主义”。他们与中绿派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绿派决不会主动去寻求与大陆建立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而浅绿派在发展两岸建设性关系方面更为积极,但其前提是,台湾在两岸关系的未来格局中,必须享有“独立共同体”的权力。根据我的观察,来大陆投资办厂的本省籍台商中的大部分人士,尤其来自台湾南部地区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虽然表面上他们并不这样表示。另一类的浅绿人士是对大陆“打压”台湾不满的亲民进党倾向的人士,他们并不反对大中国,也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在苗栗一家茶馆见到的一位具有浅绿观点的顾客,他在交谈中对我说,如果你们把飞弹对准美国与日本,我没有意见,你们把飞弹对准我们,我们台湾人每天生活在大陆飞弹的阴影里,这叫我们怎么不反感? 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从中间派向浅绿派转化的一个因素。据我在花莲东华大学的了解,台湾持浅绿与浅蓝观点的人占全部选民的大多数,但近年来从浅蓝向浅绿的观点转变的趋势已经出现。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四、浅蓝派如果说,浅绿派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比较亲近民进党。那么,浅蓝派则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比较同情国民党,而对民进党抱有更强的批评态度。他们尤其反感民进党不择手段的选战行动,认为台湾民主已经走进了不正常状态。浅蓝派中坚力量是国民党籍官员的下一代,其中又以外省籍的留学回台专业人士为其中坚力量,此外也包括中产阶层。台湾各大学教授大多数是外省籍第二代,他们大多有留学美国的经历,持浅蓝观点的居多。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包括认同“国民党中国”而形成国家认同感,以及“国家(中华民国)自尊心”,他们不愿接受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行政独立特区的安排(即使这种制度安排比香港还要宽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现实感,由于台独可能导致的“牺牲太重,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前景叵测”,他们也决不愿意冒险支持台湾“独立”。一方面,他们对民进党的投机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国民党在选战中的表现像是“扶不起的阿斗”,对此深感焦虑。一方面,他们不愿回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自治区的体制中来;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接受“台湾独立”后受歧视的“准犹太人”待遇,他们处于深重的矛盾之中。
  他们与浅绿派共同构成台湾的中间派,此类中间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受某种程度的模糊的形式上的统一,也可以支持不统不独的局面。这种中间派在台北市及台湾中部、北部占大多数。台湾的中间派以中产阶级为主体,比较温和务实。
  中间派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如果未来大陆的经济状况与台湾差不多,并完成了他们所说的政治现代化即民主化,两岸归为同一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二、如果数十年后大陆前景不好,台湾独立并不会有太高的风险与成本,他们也会支持台独,但这些均不是现实的事。三、在目前的条件下,他们也并不希望现在就与大陆统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在他们看来,台湾不妨保持不统不独的局面。四、如果要在中期建立与大陆统一的关系,他们所能接受的可能模式,则只能是一种松散独联体模式的邦联制,或是比欧盟模式更紧密一些的类欧盟模式。维持现状几十年不变,以后有机会看情况而定,则是他们心里最想说的话。
  目前,台湾大多数人可以归入此种中间派。如果以他们作为争取对象,则有可能与台湾当局达成协议,因为他们最具选票优势。然而,如果两岸矛盾日益尖锐,形成强硬激进的格局,两岸关系进入准战争边缘,那么中间派的影响力将在两岸发生冲突时不断被边缘化。因为一旦出现流血民众就会两极分化,中间派将出现失语状态。
  五、中蓝派国民党忠实党员,亲国民党的知识分子, 均属于这一派。他们是政治上最不得志的一群,数年以来台湾民主化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充满挫折感与失落感。族群分裂,民主失败,政客机会主义的表演、出尔反尔的行为,两岸关系恶化的险情,这些都使他们十分痛苦。他们中好些人对我说,他们已经很久不看电视了,因为只要一看电视,就会很痛苦而又无能为力。一方面,他们十分不满民进党,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大陆不能在前些年放宽条件谈判深感不满。中蓝派在政治上已经处于准边缘化状态。
  六、深蓝派国民党时代的老官僚、退休公务员、外省籍老人。他们一般出生于大陆,但他们已经在台湾政治生活中完全被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力。虽然他们常常受邀来大陆访问,但在台湾生活中的重要性急剧下降。
  
  七、紫派所谓紫派,指的是深蓝中夹杂了若干“红色”。一些退役老军人属此类。他们多来自大陆,政治上认同于国民党,对民进党台独倾向抱有极其强烈的反感,由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感,而产生对“一国两制”的完全认同。他们常常以成为国台办的座上客为荣,时常会从口中说出一句“一国两制好”。大陆人可能以为他们代表了台湾的大多数的民意,并由于他们的强烈反台独情绪,而产生对台湾社会民情心态的误判。
  前几天,我曾见到一位典型的紫派人士。这位可敬的老人已经80余岁,强烈地抨击民进党台独政策。他说台湾总有一天要回归大陆,他可能看不到了,但希望能快些回归,使他能看到这一天。他还说,回大陆老家看到家乡变化如此之大,他觉得共产党伟大。虽然自己地主家庭出身,父亲在大陆受到镇压,全家都吃了许多苦,但回大陆亲眼看到共产党治国的成绩,他也服了。他说,“当年参军报国,为的不也就是国家富强吗?”“解放军赶快过来,三个月就可以解决问题。要快动手,让美国没有还手的时间。”“当年解放军先解放台湾,再打四川,就不会有现在的台湾问题了。”“把台独分子抓起来,送去劳改!”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使这位内战时与共产党不共戴天的老军人,此刻却把统一看得高于一切。在他看来,共产党统一台湾,比分裂为台独要好一万倍。祖国统一是神圣的,不可讨论的,不能通融的,为了统一,党派政治界线早就该“一笑泯恩仇”了。听他们的谈话,不少大陆来的人会有一种温暖感,甚至产生一种对知遇者的谢意。但问题在于,这些老人早已进入古稀之年,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已经被彻底边缘化,几乎没有任何现实影响力。他们的民族主义精神值得尊重钦佩,但解决问题,已经不能按他们的思路。必须正视台湾总体的、占优势的思潮。
其他文献
去年12月30日,广西柳州市计划爆破拆除位于柳江路的22层高层公寓,这也是目前广西爆破拆除的最高单体建筑。巨响过后,人们却发现——被劈成两半的大楼一半完全倒塌,另一半却斜立原地,在柳江边摇摇欲坠。  22层公寓曾经是柳州江边的地标性建筑,地处城市中心地段,紧邻居民区与人潮稠密的商业区,风光过,也招摇过。柳州市的摄影师们都喜欢到这幢楼的楼顶天台取景,临江的风景,这边独好。  回收钢筋的人发现,这座1
纵然佛家教人要“舍得”,但在许多人内心深处,圣严过世,实在令人沉痛不舍。只因他生前对台湾社会的宏大影响无远弗届    长年承受肾病之苦的台湾知名佛教领袖、“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于2月3日圆寂,享寿80。李连杰、林青霞、林怀民、马英九、刘兆玄、谢长廷、郭台铭……台湾及华人世界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政坛领导不分蓝绿党派,商界老板不分产业类别,处处皆有圣严法师的信众、弟子、朋友。听闻圣严圆寂,无分亲疏,
摇滚音乐节青春强心针  在多方利益的融合中,音乐节开始了频繁的全国游行式巡回演出。音乐节,如同这个时代青春的一针强心剂,让处于空虚与繁荣夹缝之间的年轻人,确认自己的生命依然鲜活    5月15日,唐朝乐队在草莓摇滚音乐节西安站上唱起了《梦回唐朝》。张炬已然逝去,丁武也嘶吼不出年轻时的肆意与不羁。和脚下站着的大唐芙蓉园一样,希冀用形式去召唤开元盛世,却终究显得苍白。不过,这阻止不了台下摇滚歌迷的热情
“你如果不转变理念,那你肯定是光剩下技术层面的东西,那顶多你今后不去抢人家的相机、抢人家的笔,但是你公开透明的理念还是没树立起来”    伍皓选择了失约。在遭遇“扔钱门”后,他本答应网友约请,准备4月28日晚赴后海面谈的。不过3天以后,这位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反悔了,他在一条批评他的微博后写道:“考虑到28日之约我如前往,难免再成新闻焦点,难逃作秀嫌疑,想来想去也不去了。”而那条让他“脊背冒汗”的
北京话,指倒买倒卖的人。1979年后,国家实行原材料价格改革,许多产品的国家统配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抬高,而另一方面,国家也允许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这就形成了所谓价格“双轨制”。“双轨制”是“倒爷”阶层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中俄边境贸易的开放,由此产生“国际倒爷”。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5月12日这天凌晨3点,一年没困扰王学文的痛风找回来了。腿疼难忍,站不起来
我的四舅姥爷,是一位很有型的老人。  四舅姥爷其实就是我姥姥的四哥。太姥姥、太姥爷一家是东北满族人的大家族,二老一共养了我姥姥等兄弟姐妹10人。我至今记得那张全家福照片,太姥姥和太姥爷居中而坐,大舅姥爷至四舅姥爷四个半大男孩齐刷刷坐在二老前面,旁边围坐着还都是青春少女的几位姨姥姥。那时候我姥姥还是个粉嫩的小婴孩,坐在太姥姥腿上东张西望。据说太姥爷家的盛况一时无人能及,家中有上千亩林盘,备有专用于巡
大马士革天国里的城市  “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必与之齐名。”  ——阿拉伯古书    大马士革有着4000年历史,从古老的罗马帝国起,它一直被誉为“天国里的城市”。  千年历史并没有给大马士革带来沧桑和沉重,反而赋予了它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神奇的传说。  当地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穆罕默德来到大马士革郊外,从山上眺
入选理由:碧海蓝天、干净的城市、低生活成本……威海是一个被山与海所围住的盆景,是大自然转了一圈之后的收笔    历史    梁月昌老了,实际上,他看上去比62岁的年龄更加苍老,往后一缕一缕梳理平整的头发如同雕塑,给人以质地坚硬的印象,皱纹像是深凿,仿佛早已过70岁的光景。  他会随手从身上的多袋马甲里掏出一个破损的、卷边儿的、水渍明显的小记事本,还有一根红色的圆珠笔。这是他的成瘾之物,如同烟斗烟丝
谁是你最敬佩的人?  在多年记者生涯中,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这些或高傲或刻意低调的中国企业家们都会提到一个名字——斯蒂夫乔布斯。一说到这个名字,他们脸上流露出一种奇异的痴迷和崇拜的神情——他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他光芒万丈,高山仰止。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在精神上向他寻求支持。” (田溯宁语)  别怪他们没见过世面,成就辉煌如比尔盖茨也说——他此生最尊重的人不是他自己,不是巴菲特,而是也将他视为此生唯
身为总经理的项松茂先生大义凛然,不顾危险亲赴敌营要人,却被日军逮捕到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他拒绝与倭寇合作,最终和11名员工一起被杀害      盘点中国民族工商阶级发展史,那一个个“火柴大王”、“面粉大王”、“纺织大王”的名字如同璀璨星空里的明星一样熠熠生辉。当他们离开这个繁华世界时,却都无法逃过自然规律的命运。  集旧上海“西药大王”、“肥皂大王”于一身的项松茂先生却是一个极大的例外——因抗战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