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父母

来源 :都市家教·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为人父母需要做的是彼此相爱、爱孩子,教会孩子爱,拥有爱才有成长的力量。
  【关键词】父母;爱情;进步
  司马迁曾说:“父母者,人之本也。”正是因为父母之于子女身心的重要性,使人特别重视让父母高兴,也希望自己成为父母的骄傲。中国有个成语“光宗耀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仅要让父母高兴,还要让父母的父母公公婆婆在泉下都高兴。中国甚至盛行过《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子的故事至今仍然受到不少中国人的追捧。
  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明白,做父母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坐等老有所依的简单事儿,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当上父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做一对让自己满意孩子尊敬喜爱的父母呢?以目前之浅陋的见识总结出三部曲。
  第一部——浪漫曲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又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祖训,我的理解是古人从各个角度督促男女婚配交合不过是为了人类的延续、家里长辈饮食起居有个年轻力壮的女人照顾。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鼓励甚至丑化男女相亲相爱,由于传统婚姻是年轻女孩儿真正意义上抛弃亲生父母进入男孩儿家庭生活,待男孩儿父母兄弟姊妹如自己亲生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傳统好妻子的标准是可以照顾公婆、搞好姑叔关系、与妯娌和睦相处,说到与丈夫相处只有“夫唱妇随”这个词,女孩儿的自我价值全然隐没在男方长辈利益体系里。然而奏好恋曲对今后子女性格发展、独立成长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传统夫妻关系只看重社会生存的意义,男人的情感需求可以转移到其他名分不好听的女人身上,而女人的情感需求却无处发泄,所以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作为母亲对儿子的控制尤其严重,在这控制里有对儿子成功的期待,也有对异性的依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家庭里连女人都巴不得生出个儿子的原因,她们除了儿子再也找不到、也不敢找爱她们的男人。然而,她们是女人,需要异性的温存和重视。在这样悲剧的夫妻关系下才会有了《孔雀东南飞》里不让儿媳妇儿跟儿子好好睡个觉的恶婆婆,其实这个婆婆正是利益主导婚姻的牺牲者,却又把悲情施加在儿子身上,因为只有在儿子这个男人面前,她才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顺手毁了另一个无辜的女孩儿。
  巴金的小说《家》中高觉新与钱梅芬的爱情悲剧以及高觉新的暮气沉沉是我们这一代人不愿意再过的人生,更不应该是我们展示给子女的情感世界。
  爱情应是为人父母的基础。中国现代社会家庭矛盾严重、离婚率相比古代高得太多,最根本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女人因为爱情与男人结婚,而男人起初会因为性与女孩儿接触、被催婚了又糊里糊涂结婚,婚后基于照顾长辈的心情又对老婆苛责,说到底,就是中国传统家庭、尤其是男方原生家庭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孙子因为爱情与某个女孩儿结合,怕自家孩子被爱情操纵的恶果。“红颜祸水”就是对爱情最大的污蔑。
  相信爱情、敢爱因两性需求而结合的孩子妈(爸)的父母才有资格成为父母。
  加强自身修养,增长个人见识,敞开心扉,勇敢爱!有孩子之前先与心爱的她(他)奏出甜蜜真诚的浪漫曲!
  第二部——小夜曲
  两个心智成熟的男女,在心心相印的爱的宣誓后进入婚姻,创造出受法律保护、传统社会认可的新生命,任何一对正常父母都满怀喜悦与期待。然而,在孩子婴幼儿期高质量陪伴的父母并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孩子小不记事儿,谁带都一样,只要身体安全”。
  稍稍对自己的童年引起重视、并在成年后涉猎过心理学书籍的人都该知道,三岁之前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六岁之前的所有家庭教育都该由父母亲自进行,这样的孩子才会与父母建立有效的亲密关系,长成一个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在今后遇到困难、挫折和烦恼时愿意求助父母。
  只重视事业的成龙近期出来说想做一个好父亲,正在尝试跟35的房祖名多说说话,可是房祖名还有话跟他说吗?
  不要等孩子的心跟自己远了才想到用“父母在不远游”将子女栓在自己的身边,对己对人都不是好事儿。
  所以,在孩子处在依恋期、对父母深深爱恋的时候,请无条件爱他,为他哼唱温暖的摇篮曲!
  第三部——进行曲
  随着父母相处时间增长、相互之间形成了相互帮扶一生的信任与默契,孩子也一天天长大,逐渐独立,具备自己年龄段该具备的能力,开始有梦想。这个时候,男人、女人、孩子应该是注重自身身体健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又对小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精神、体力或物质帮助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大家共同进步的时期。
  这个时期时间很长,长到父母与世长辞那一刻,哪怕父母垂垂老矣,仍然可以给子女提供精神支持。然后又进入下一个轮回,孩子找到灵魂和身体的伴侣,创造出孩子……
  在这个近乎一辈子的时间里,父母要引导孩子,全家一起合奏希望的进行曲!
  培根有句名言: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而这幸福,需要浪漫曲做背景音乐、摇篮曲做间奏、进行曲做尾声……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减法是聋校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新形势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应该通过何种方法、怎样改变才能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呢?加减法的教学涉及到联系生活情境﹑形成运算技能和发展数学思考策略等方面。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大舞台”的主角,是新形势下提高特教学校课堂教学算术效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句子是最基本的语言交际单位,对听障学生进行句子教学十分重要。这是聋生认识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听力受损,使聋生失去了一个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句子顺序,从而对句子的含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正常交流。因此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结合聋生的情况联系实际生活正确的表述句意。  【关键词】写句;聋生;语言表达  句子
期刊
随着《民法总则》的出台和民法典的编纂修订,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应该说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但是对于缓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对物权法定原则进行限定学者们却没有统一的定论。参考别的国家和地区发现,日本和台湾物权法都规定了物权法定的缓和原则,我国是否应当进行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以及应当怎样缓和、制定怎样的法律制度应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从物权法定原则遇到的现实困境分析,探讨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能够给现有的问题带来的解决方案以及可能性,以及缓和的条件和边界
随着全球“银发浪潮”的到来,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原因,提前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进程。社会老龄化,不仅导致我国退休人员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还促使退休再就业人员——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兴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退休人员就业的法律问题。退休人员因社会背景、用人单位需求和自身退休境况选择了继续就业,但由于我国劳动法保护的限制,许多退休人员再就业期间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为退休再就业人员的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埋下隐患。因此,如何解决我国退休人员再
【摘 要】本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讨了用“工匠精神”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基于“工匠精神”传播的校园“匠心文化”,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匠精神”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基于“工匠精神”践行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期刊
假释是将犯罪分子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的执行制度,对于以自由刑为主要刑罚种类的当今社会,假释制度的运用是犯罪分子积极接受教育、进行改造,对其所犯的罪行真诚悔过以便尽快回归社会的催化剂,对刑罚目的的实现起着促进作用。随着刑罚社会化,刑罚个人化等刑法理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假释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我国的假释制度不仅仅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规定当中存在缺陷,同时在该制度的实践运行过程之中也是问题重重。故此笔者意图通过本文对我国假释制度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对我国的假释
在教师的征途上,我已走过了十个春秋,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那种能静下来捧上一掬书香、学识丰富、有人文底蕴及思想和眼光的老师是深受学生喜爱敬佩、家长高度赞誉、同行普遍欣赏的。除了专家引领、外出学习、校本教研等途径外,我想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从而感
期刊
【摘 要】以学生考试总分参考排名不利于学生智力优化,削弱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考试;排名;座次;弊端  一、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1.学校举行学生学习检测诚信度有缺失  这都源于学生考试诚信度越来越低,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猖獗。  2.学生学习价值的缺失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不到自身的学习价值而无心学习。  内因:学生没有兴趣优势或不认真导致学习由单科某项基
期刊
【摘 要】“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只有教育有爱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宽待孩子的慢慢长大也是爱的体现,在教育的过程里要撒播各种各样的爱。  【关键词】爱的教育;宽待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
期刊
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社会转型所诱发的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增加等,使得政府不得不着力探寻更加合理的社会治理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政府将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信息公开,在教育违法行为人的同时也震慑住了那些潜在的违法行为人。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在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网络“曝光”事件中,由于行政机关在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信息公开时,没有把握好公开的限度从而对相对人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行政法中的禁止过度原则对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加以限制。故本文从禁止过度原则的视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