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胃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分析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治疗前胃癌患者18 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分析影响胃癌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在本院行PET/CT全身显像,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及视觉分析.不同病理分型、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脏器转移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原发灶部位组间SUVmax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原发灶最大厚度值与原发灶SUVmax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66例原发灶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2-fluro-D-deoxy-glucose,18 F-FDG)显像阳性,灵敏度94.3%,SUVmax9.6±4.9;PET显像灵敏度肠型胃癌高于非肠型胃癌[33/33(100%)vs27/31(87.1%)]、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54/55(98.2%)vs 12/15(80.0%)].PET/CT对胃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50.0%、76.2%、81.3%、60.0%;PET/CT提示23例患者存在脏器转移,以肝转移最常见.对各组间原发灶SUVmax值比较:肠型胃癌高于非肠型胃癌(12.2±6.3 vs 7.9±4.1,P=0.008)、非粘液腺癌高于粘液腺癌(12.9±7.1 vs5.7 ±2.0,P=0.001)、伴脏器转移高于无脏器转移(13.1 ±7.5 vs7.4 ±2.0,P=0.016);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最大厚度值2.3±1.4与原发灶SUVmax值无相关(r=0.075,P>0.05).结论 PET/CT检查在胃癌原发灶诊断及淋巴结、脏器转移探查中具有重要价值,病理分型、脏器转移是影响原发灶SUVmax值的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 (HRCT)肺小血管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连续性COPD患者105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对照组100例.所有纳入者均接受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分析所有纳入者的主要小气道肺功能指标(MMEF%、MEF50.00%及MEF25.00%)及脉冲震荡指标IOS(Z5、R5、R20、Fres、X5).采用Image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分析基于HRCT的%CSA参数,包括肺小血管截面积<5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腹膜后巨大肿块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背部胀痛感,呈持续性,余无不适.专科检查:左肾区可触及一大小约8 cm×7 cm肿块,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不充盈,无压痛.rn腹部CT表现:腹膜后见肿块状密度增高影,大小约9.5 cm×7.4 cm,边界较清,形态不规则,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推挤左肾动脉向上移位,肠系膜下动脉及其部分分支、左肾静脉穿行其中,左结肠动脉紧贴病灶边缘走行,局部可见弧形压迹.左侧肾窦受压,左肾盂轻度扩张积水.左输尿管起始段见结节状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40 mA)数字化导航技术在肺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结节穿刺活检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MSCT扫描(120 kV,120 mA),CT常规横断面徒手穿刺活检;实验组使用低剂量CT数字化导航技术进行扫描(120 kV,40 mA),层厚1 mm,间隔1 mm,重建参数B30f medium smooth,纵隔窗进行薄层三维重建,获取定位坐标后,采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穿刺活检.记录两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术前行MRI扫描并行根治性手术的57例胃腺癌患者,测量并记录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包括最大值(ADC-max)、平均值(ADCmean)和最小值(ADCmin).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间ADC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运用Logi
目的 探讨CT窗宽技术对腹部原发性大网膜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22例临床确诊为腹部原发性大网膜梗死患者的腹部CT资料,固定窗位为50 HU,分别使用窗宽135 HU、250 HU(腹部)、350 HU(纵隔)、500 HU分析比较病变检出率.结果 窗宽为135 HU、250 HU(腹部)、350 HU(纵隔)、500 HU对腹部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3.64%(3例)、63.64%(14例)、100%(22例)、100%(22例),但是500 HU对腹部肠管及实质脏器显示较350 HU差.结论
目的 探讨新一代自适应迭代重建-V(ASIR-V)不同重建级别对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最佳重建级别.方法 选取临床需要进行胸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96例,门静脉期扫描选择能谱序列,图像后处理均采用ASIR-V技术,并设置6个不同重建级别(0%、20%、40%、60%、80%、100%).测量肝脏、脾脏、肾脏、竖脊肌及脂肪的CT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噪声(SD);图像质量按1~5分予以主观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胰母细胞瘤的CT、MRI特征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胰母细胞瘤患儿7例,采用CT或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均发生于胰头区,肿块大小1.0~7.5 cm,平均约4.3 cm,CT表现为与胰腺密度相仿或低密度结节影,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呈分叶状,2例囊变,1例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2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结节影,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例主胰管扩张,3
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听力下降、视物模糊1年余,进行性加重,头痛10天入院.查体:双眼视物模糊,双侧听力下降.MRI表现:左额颞部大小约5.9 cm ×5.2 cm×6.0 cm不规则团块,边界清晰,内信号混杂,T1WI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条纹状高信号(图1),T2WI以高信号为主间以条纹状低信号(图2),DWI显示病变可见扩散受限,间以条带状低信号(图3).占位效应明显,邻近脑实质受压移位,骨质压迫吸收,左侧脑室变窄,中线右偏.Gd-DTPA增强后未见强化,周围硬脑膜明显强化.MRA显示左大脑中动脉受压
目的 基于常规磁共振脉冲序列,探讨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CC的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C患者45例(观察组)及经证实的无妇科病变
目的 探讨DWI及常规MRI征象对睾丸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睾丸恶性病变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5例,非精原细胞瘤13例,淋巴瘤8例,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2位医师双盲法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及ADC值测量,一致性的分析运用Kappa检验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计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运用x2检验或Fisher的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及LSD分析.结果 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