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氧老化对三维编织碳纤维-玻璃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复合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三维编织碳纤维-玻璃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和层合碳纤维-玻璃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在200℃和250℃分别老化10、30、90、120和180天后的弯曲和剪切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氧环境下,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界面性能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且编织复合材料老化后的弯曲和剪切性能保留率大于层合复合材料.这是由于编织复合材料中沿厚度方向的Z向纱将所有纱线捆绑为一个整体结构抵抗外力,且在热氧老化造成复合材料之间产生裂纹时,Z向纱的存在可以阻挡裂纹的扩展,减缓材料的老化速率.这说明与层合复合材料相比,编织复合材料的整体结构能够起到补偿由热氧老化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为粒计算研究方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多粒度计算强调对现实世界问题多视角、多层次的理解和描述,可获得合理、满意的求解结果.为了深化多粒度计算与决策分析的有效融合,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决策需求,文中首先介绍多粒度粗糙集、多尺度数据分析、序贯三支决策、分层分类学习四类多粒度计算模型,并阐述各自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过程.进而从属性约简、规则提取、粒度选择、信息融合、群决策、多属性群决策、分类决策、动态决策等方面总结基于多粒度计算模型的决策分析方法研究现状.最后,对大数据时代智能决策领域中若干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进
在持续学习多任务过程中,持续零样本学习旨在积累已见类知识,并用于识别未见类样本.然而,在连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灾难性遗忘,因此,文中提出基于潜层向量对齐的持续零样本学习算法.基于交叉分布对齐变分自编码器网络框架,将当前任务与已学任务的视觉潜层向量对齐,增大不同任务潜层空间的相似性.同时,结合选择性再训练方法,提高当前任务模型对已学任务判别能力.针对不同任务,采用已见类视觉-隐向量和未见类语义-隐向量训练独立的分类器,实现零样本图像分类.在4个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有效实现持续零样本识别任务,缓解
目前存储和计算成本严重阻碍深度神经网络应用和推广,而神经网络量化是一种有效的压缩方法.神经网络低比特量化存在的显著困难是量化比特数越低,网络分类精度也越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指数移动平均知识蒸馏的神经网络低比特量化方法.首先利用少量图像进行自适应初始化,训练激活和权重的量化步长,加快量化网络收敛.再引入指数移动平均(EMA)知识蒸馏的思想,利用EMA对蒸馏损失和任务损失进行归一化,指导量化网络训练.在ImageNet、CIFAR-10数据集上的分类任务表明,文中方法可获得接近或超过全精度网络的
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当节点发生故障时局部修复码(LRC)可以通过访问少量其他节点来恢复数据,然而LRC的局部度不尽相同,该文构造了短码长且局部度较小的四元LRC.当码长不超过20,最小距离大于2时,若四元距离最优线性码的生成阵维数不超过校验阵维数,可利用其生成阵给出LRC,否则利用其校验阵给出LRC.对已构造的LRC的生成阵或校验阵,利用删除、并置等方法得到新矩阵,从而构造出190个码长n·20,最小距离d?2的LRC.除12个LRC外,其他LRC是局部度最优的.
使用由双酚AF和4,4-二氟二苯甲酮缩聚而得的含氟聚芳醚酮(FPAEK)为树脂基体,以疏水气相SiO2和碳纳米管(CNT)为无机掺杂纳米粒子,采用一步喷涂法在铝板表面制备了一种SiO2-CNT/FPAEK超疏水涂层.研究发现,当SiO2和CNT掺杂量都为1wt%时,所得涂层的超疏水性能最好,其水接触角WCA可达到167°,滚动角SA为3°.该涂层的玻璃转化温度和初始分解温度分别达到170℃和480℃,热稳定性优异.将该涂层分别在pH=1的HCl溶液、pH=13的NaOH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5wt%的NaC
芳纶纳米纤维(ANF)具有大长径比、高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酰胺官能团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是制备高强度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构筑单元.本文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水凝胶加工策略,用于制备ANF增强聚乙烯醇(PVA)复合薄膜,逐步优化了ANF的含量、水凝胶的预拉伸比和PVA组份的化学交联,表征分析了复合薄膜中ANF的分散、取向、PVA的交联形式及ANF与PVA之间的界面氢键作用,当ANF的质量分数为25wt%、水凝胶的预拉伸比为55%和采用氯化铜交联PVA基体时,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最优,其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高达(14.
超疏水材料在金属防腐领域具备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为得到疏水性能及防腐性能俱优的纳米TiO2/环氧树脂复合涂层材料,首先以三甲氧基十七氟癸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纳米TiO2表面功能化;以全氟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对固化剂二乙烯三氨(DETA)进行氟化;最后通过一步共混法和两步喷涂法分别制备出两种复合涂层.利用FTIR、XPS、1HNMR分析氟化固化剂(F-DETA)和氟化纳米TiO2(f-TiO2)的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接触角测试仪和静置实验表明,当三甲氧基十七氟癸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
首先制备氟化超支化聚氨酯(FHPU),然后与具有光热转化功能的普鲁士蓝(PB)纳米粒子复合,得到光热转换功能的PB/FHPU超疏水防结冰复合涂层材料.利用FTIR、TGA和DSC等测试分析了FHPU和PB/FHPU超疏水防结冰复合涂层材料的结构及性能,通过光热转换实验证明了复合涂层材料出色的光热性能;深入探究了PB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对复合涂层材料表面性质和光热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质量占FHPU的13%时,复合涂层材料可形成具有微纳结构的复合涂层,涂层表面最大接触角达157°,滚动角为1.8°.同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食品、农业、纺织等工业领域.为了减少在大多数实际应用过程结束后失去活性的高分子因残留引起的副作用,设计并开发新型的开关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CO2开关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乙烯基磺酸钠)(P(DEAEMA-SVS)).采用1H-NMR谱和GPC谱研究聚合物的结构与分子量分布.通过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变化研究P(DEAEMA-SVS)乳液的稳定性.当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乙烯
应用于柔性显示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膜要求高透明性和低热膨胀系数CTE,而目前高透明聚酰亚胺的CTE普遍高于40×10?6/℃.本研究采用同质增强法,将高强度的纳米PI纤维与无色透明热塑性含氟聚酰亚胺(PI-F)复合,得到的纳米PI纤维增强PI-F基复合薄膜不仅保持PI-F的高透明,同时具有更低的CTE和优异的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尺寸的纤维可减少光透过时发生的散射,使复合薄膜维持了较高的透明性.当纳米PI纤维质量分数为10%时,在可见光区其透光率达到80.5%,与纯PI-F薄膜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