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村麦翁寨七架车分寨,山清水秀,古木苍翠。一些孩子出生在这里,又从这里走向更广阔更喧嚣的世界。
履历表上一般是不把这个七架车分寨写上的,这个地方实在太小了,本区的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它小得就像春天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张爱玲说过,每一只蝴蝶都有它的前生。1987年11月2日出生在这里的卢云强想到这里总是要沉吟一会儿。这时候他似乎嗅到了一阵野花的香气,接着沿着一路芬芳,看见了自己的前生。
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七架车,名字非常富有古典诗意。当时村里有七户人家,每家都有一架简朴明快的水车,依山傍水,耕作而居,小山村就此得名。七架车村的小男孩儿卢云强迷上了象棋,他惊奇地发现,象棋盘上总共有七种不同的棋子,跟这个古老的村名一样,而且也有一种棋子叫“车”,那是隆隆作响的战车,他多么渴望驾着一乘挟风雨惊雷电的战车纵横千里。许多年后,当他久经战阵,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后,当别人向他询问起他对象棋的态度时,他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七架水车,在轮毂交替的印象中体会象棋的万般变化。就像战车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法,道路却执著地印满了风雨斑驳的车辙。世上也没有相同的如法炮制的一盘棋,棋场如战场,风云突起,瞬息万变。不变的是人的勇气和执著,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战胜对手,战胜自己。
卢云强14岁开始学棋,他这执拗的想法受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母爱如水车一般的安静,不同意他钻研象棋,但是卢云强的父亲却非常赞同,他给了卢云强一片赞许的微笑和一个坚定有力的眼神。由于卢云强对象棋的领悟一开始就具备了相当的灵性,在刘良楷老师的指导下,2003年他就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比赛——贵阳市“瑞和家园杯”青少年象棋锦标赛,初试啼声,居然旗开得胜,一举夺冠。在赛场上,他接触了省冠军陈拙老师。陈老师诲人不倦地给卢云强讲棋,也借给他很多棋书,像《梅花谱》、《橘中秘》等等,为这个来自水车村的少年心扉注入了潺潺活水。这次比赛,对卢云强来说,获得冠军的意义重大,不仅把卢云强带进了神话般的象棋世界,还让他领悟一段春天般的交响。
获得冠军以后,大家都叫卢云强“少年棋王”,也有人叫他“看天书的呆子”。原来,卢云强认识陈老师以后,得到了很多明清象棋谱,这些古书里,多半都是精妙的排局和残局。每天放学,卢云强都会沉浸在那些残局谱里,听不见放学的铃声。同学们见他如此全神贯注,以为他是在看什么故事书、图画书,就趁其不备,不由分说抢在手里,却失望地发现是一些根本读不懂的“天书”。卢云强却满不在意,下课后,他都会叫上几个同学跟他一起破残棋,慢慢地,读天书成了最开心的游戏。中国象棋残局博大精深,又分实用残局和江湖残局。实用残局可以在下棋时知道何种情况下简化局势进入例胜,卢云强从书中得知,与对方兑子后你剩一只马,对方只有一士,那你就赢了。一般都是劣势情况下进行兑子后你剩单车士象全,对方双车应该是和棋。无论是例胜、例和,或维持复杂局面都需要掌握残局技巧,否则和棋和不了、赢棋赢不下、胡乱兑子则会酿成大错,一败涂地。而江湖残局则更加有趣,它乍一看几步棋就可以取胜,其实不然,变化莫测,处处都是陷阱,每个变化都有几个分支,着法较长,奥妙万千。慢慢地,痴迷于这些天书的卢云强又进入了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一战成名之后,贵阳棋院出面邀请卢云强代表棋院参加贵州省体育大会,卢云强很兴奋,又很忐忑。兴奋是又有机会比赛了,如同战车回到了辽阔的疆场,忐忑是因为首次代表贵阳棋院参赛,害怕下不出成绩,被大家笑话,有损棋院的名誉,就像水车承受着风雨的洗礼。卢云强的头上好似一直悬着一把利剑,似乎是长歌易水的壮士,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回头路好走。
比赛拉开了帷幕,紧锣密鼓地进行,卢云强认真去下每一盘棋,踏踏实实地坚持到了最后一轮。根据那届比赛规则,最后一轮只要取胜队友朱自宇,卢云强将极有可能获得全省冠军。朱自宇年少气盛,开中局一马当先,兵临城下,再下几步就可以一统天下。卢云强的心里也开始激动起来,由于胜利在望,朱自宇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洋洋自得之间,不在意对手出招的深意,掉以轻心,不但没有取胜,反被卢云强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转危为安,进而力挽狂澜。可惜卢云强由于小分比不上对手,遗憾地获得了第二名。懊恼之余,卢云强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胜利不会侥幸得来,挫折永远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无论风正一帆,还是惊涛骇浪,都要保持一颗静如止水的平常心。
战车要经历大阵势,才能在刀光剑影中岿然屹立。为了提高水平,磨炼自己,卢云强不再参加青少年组比赛,转而参加成人组。他求败,求突破,追求象棋人生的再一次升华。在一次比赛的第一轮中有幸和省棋王对弈,虽然以订城下之盟而告终,却从中得到了胜利所无法比拟的经验和收益。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曾经说过:聪明人永远不能成为一流高手,因为他总是想法子避免失败。而只有失败,才是锻造一流高手的水与火。常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因为有了和象棋名宿一起下棋的机会,卢云强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与甘甜,经历着棋艺与人生的蜕变。只有和顶尖高手下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水平提高了,才有机会参加强手如林的全国大赛。春风秋雨,人间消瘦。转眼间,迎来了2007年贵阳市成人锦标赛,卢云强以四胜三和的成绩获得个人冠军,他所在的花溪队也获得团体第一。2009年卢云强在全省农民象棋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农民赛,最终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全国男双快棋冠军,这个冠军是贵州省第一个全国性象棋大赛冠军。成语中破天荒的典故被人们津津乐道,从此贵州再也不是象棋的不毛之地。
回到家乡,从贵州省到七架车村,就像欢迎战士凯旋一样,给予卢云强莫大的荣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也来邀请他到学校做棋牌协会的指导老师。学校里下棋的人很多,有的水平也不错,卢云强家就住在贵州大学对面的小山村,中间隔着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坐船来去自如。他常常在学校讲棋、下棋,同时进行盲棋车轮战的表演,观者如堵,兴味盎然。学府的一个个不眠之夜,灯火通明的宿舍讲堂,就像是故乡七架车宁静的小山村一样,给了卢云强温暖的怀抱和行走的动力。卢云强酷爱哲学,在学校中结识了很多饱学之士,经常和他们一起探幽论道,也使他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回过头来再悟象棋,自然是水涨船高,峰回路转。 2010年,卢云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次代表贵州参加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他很小的时候,就无数次在梦里梦见那些高山仰止的的棋坛大师,在他们的棋书里长大,从小对他们的棋艺顶礼膜拜,今天终于能和他们同场竞技,卢云强的美梦成真,欣喜自不待言。
那一天,卢云强在比赛中对上了中国棋坛十连霸、旷代棋王胡荣华。他从小就爱看胡老师的书,如《反宫马专集》《胡荣华象棋自战解说谱》《胡荣华飞相百局》《十连冠的棋艺精华》和汇编他多年弈战对局的《胡荣华对局集》(上下册)《旷代棋王胡荣华全集》等等著作。卢云强也非常崇拜胡司令的棋艺和人品,有幸在全国顶级赛事与之对弈,真如鱼跃沧海,心潮澎湃。激动归激动,卢云强临场的心态却很平静,一心只想把棋下出彩,没有更多的奢望,这反而促使他下出了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盘棋。胡老师以灵活多变的仙人指路开局,像是对卢云强这个后生抛出了一张布满玄机的问卷,卢云强以卒底炮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并在中局激烈搏斗中,抓住机会炮轰底仕,一举斩将擎旗。
这盘棋,朋友们都公推他下得沉稳而有霸气,卢云强虽然也常常回味,却并不炫耀,他谈的最多的还是对象棋妙境的探索。他说:“谈起象棋,大家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象棋只是一种古人模仿战争创造出来的高智能游戏,这还是流于表面。我认为,象棋还可以完全与人生相通,运用于人生。反过来说人生的道理也都可以和象棋殊途同归,运用于象棋,关键看你如何去运用和融入。在比赛中,我下过这样一盘棋,我本来可以把对手的子吃了,但我没有吃,因为吃了以后他就不会再想取胜,全部子力都回防,这样我就不能取胜了,留住对方的子,这样他才有力量进攻我,后防才会空虚,我才有机会乘虚而入,这样双方都有机会,我把这样的计谋称为利人利己之计。很多时候不给对方机会,自己就没有机会,给对手机会就等于给自己机会。利人利己之计,就是先利人,再利己,以利人为手段,利己为目地。利用此计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张弛有度。”
当别人和他说起人生时,卢云强更是发表了一番独特见解。他说:“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患得患失,要有一颗平常心。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许就有悲伤到来,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或许就有好运即将到来,何必去斤斤计较呢!”卢云强有句座右铭:人性如此,勿怪于人。古人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一直以这样的人生信条要求自己,所以感觉自己生活得很自然。就拿易中天来说,他品三国,不如说他在品曹操。卢云强觉得只有那种做事踏实,有仁爱之心的人才值得尊敬。人生就像下棋一样,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急进、不强求、不奢望。对卢云强来说在贵州省这种象棋基础相对薄弱的环境氛围下,能参加大型赛事不可强求,要取得骄人成绩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想改善贵州这种象棋氛围,最好的途径就是从大型比赛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从而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象棋的精髓所在。
卢云强拥有自己的梦想。他现在就职于贵州大学和贵州名族大学,任棋协指导老师,还创办了花溪武艺棋院,拟成立云翔传媒有限公司,及与朋友开发棋牌园、生态农庄。你或许听说过蒙着双目同时和四位棋手下棋的神奇一幕,是的,卢云强就是这样的神奇小子。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他还写了一本《棋道亦人道》。既是关于棋艺的,也是关于人生的,不久之后,行将付梓。卢云强一刻也没有远离棋坛战事,2013年6月份,他代表贵州省出战全国农民赛。他年少而不轻狂,为人谦和朴实,棋艺精湛且博学多才,是一位富有哲学思维的棋坛才俊,是黔川大地的骄子。
卢云强喜欢象棋,喜欢古诗,也喜欢咏象棋的古诗。他爱象棋如醉如痴的少年时代,可以以王守仁的一首诗来显现。
象棋在手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士入三川逐波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
象若心头为人揪。
如今,他年少有成,严亲的脸上经常挂满了幸福的微笑。他对象棋理解的第一境界,可以用清代刘墉《咏象棋》来说明。
隔河灿烂火荼分,
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唯卒伍,
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
飞炮凭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
也随彼相录忠勤。
这时候的卢云强,专注于搏杀,专注于战阵。再后来,他悟出了明代大文学家杨慎《咏棋诗》的妙处:
兵卒冲千里,将军座九宫。
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
士相维城国,江河无堑雄。
笑度几番局,月白映日红。
这时候,他理解了笑对棋枰,笑对人生。而象棋的最高境界,或许就藏在宋徽宗赵估最早的一首象棋诗中:
白檀象戏小盘平,
牙子金书字更明。
夜静绮窗辉绛蔼,
玉容相对暖移声。
此时声色俱寂,一番磨洗,不见头角峥嵘,万古棋局,归于平淡。卢云强挥笔疾书,草成一首《跃龙门》:
寒窗十载一心恒,志在惊云,学海誓嗫风,扬帆斩浪携圆梦。千磨万击固苦耕,雨落流星过,饮恨食赛试心生,尝尽冬夏终是眷,竞翼高飞跃。
这时,他又回想起了家乡的水车。水车是静的,不动声色,改变着水的流向。而战车是动的,它气吞山河,踏破贺兰山缺,却也在如血的残阳之下,散发出深远和静穆。象棋,就在一动一静,动静转换之间,不经意地延伸着人生的道路,丰富着心中的风景。
自战评述/卢云强
上海 胡荣华(先负)贵州 卢云强
(2010年10月20日弈于石家庄)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个人赛第四轮,我对上了一代宗师特级大师胡荣华,让我有了和他学习的机会。我从小就爱看胡老师的书,也很崇拜胡司令的棋艺与人品,有幸在全国级赛事与之对弈,感到很荣幸。 1.兵七进一 …………
胡司令稍加思考,以灵活多变的“仙人仙路”开局。形同意不同,在无形中体现出很高的境界。
1.………… 炮2平3
从学棋以来,与大师下棋的机会就不多,记忆中有过几局。面对这样高手中的高手,我没有太多的欲望,一心只想把棋下好。我以卒底炮应对。
2.炮二平五 …………
一柔一刚,这正是仙人指路灵活多变的特点所在。
2.………… 象3进5
3.马八进九 …………
面对多种选择,胡司令稳中求胜。
3.………… 车9进1
我要求自己,开局一定要注重形、反击力和子力的速度。我只有在不影响形与反击力的前提下,加快出子速度。
4.马二进三 车9平4
5.车九平八 车4进3
黑方可走士4进5的常见变化,先进车巡河,多了一种马2进4的走法。主要是想变在敌先。
6.车一平二 马2进4
7.仕六进五 马8进9
8.炮八平六 卒9进1
9.车二进六 炮8平7
10.炮六进六 …………
势在必行,不能给黑方马4进6反先的机会。
10.………… 车4退3
11.炮五进四 士4进5
12.兵五进一 车4进3(图1)
如图1形势,守住要道,不给红方扩展优势及打开局面的机会。
13.相三进五 车1平4
14.兵三进一 卒3进1
15.马三进五 马9进8
16.兵三进一 前车平7
17.马五进三 卒3进1
18.兵五进一 炮7平6
以上一段着法必然,一旦一方有错,形势不利。
19.车八进三 …………
软着。应走车八进五,炮6进4,马三进一,马8进7!马一退二,炮6平8,车二退三,车4进5,车八进四,车4退5,车八退四,双方各有顾虑,不变作和。
19.………… 炮6进3
可走炮6进6(下伏炮6平7的手段),不给红方还原车八进二的机会。
20.车八平五 …………
红方应走车八进二,不算晚。
20.………… 车4进8
21.炮五平八(图2)……
如图2形势,下到此局面,我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局面的选择又很多,危机重重,算了算,炮3进7,炮八退一,将5平4,仕五进六,黑方无棋。想走象5进3,又担心红方炮八退一,赛后复盘,我并不惧怕红方炮八退一,我可接走炮3平5,兵五平四,炮5进5,车五退一,车7进1,车二退一,炮6平5,下步有车4平5和将5平4的变化,黑方弃子大优。
21.………… 马8进7
走完这步棋,我的时间只有五十四秒,红方却还有三十几分钟。好在这次比赛时间为一小时每走一步加二十秒。红方不能车五平三,黑方可走车7平5,弃子大优。当时没有感觉到我有炮3进1的好棋,变化如下:炮3进1,车二平三,车7退1,炮八平三,炮3进6,兵五进一,将5平4,仕五进六,炮6平4,黑方优势。
22.车二退三 …………
红方车二退三败着,应走炮八退一打车,马7进6,车五进一,炮6退2,车二退三,炮6平5 1兵五进一,车7平2,车五平七,炮3进2,马九进七,车2进2,车七平四,车4平3,车四退一,红方易走。
22.………… 马7进5!
我抓住机会,先弃后取,发动进攻。
23.马三退四 炮6进4!
24.车二平三 车7进2
25.车五平三 炮6平3
26.炮八平五 车4平l
27.炮五退四 车1退1
28.炮五平六 车1平2
29.兵五进一 前炮平1
红方认负。纵观全局,双方在布局阶段都下出了新意。中局阶段咬得很紧,红方在关键时刻,没走炮八退一的正确着法,给了黑方入局的机会。
编辑/志强
履历表上一般是不把这个七架车分寨写上的,这个地方实在太小了,本区的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它小得就像春天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张爱玲说过,每一只蝴蝶都有它的前生。1987年11月2日出生在这里的卢云强想到这里总是要沉吟一会儿。这时候他似乎嗅到了一阵野花的香气,接着沿着一路芬芳,看见了自己的前生。
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七架车,名字非常富有古典诗意。当时村里有七户人家,每家都有一架简朴明快的水车,依山傍水,耕作而居,小山村就此得名。七架车村的小男孩儿卢云强迷上了象棋,他惊奇地发现,象棋盘上总共有七种不同的棋子,跟这个古老的村名一样,而且也有一种棋子叫“车”,那是隆隆作响的战车,他多么渴望驾着一乘挟风雨惊雷电的战车纵横千里。许多年后,当他久经战阵,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后,当别人向他询问起他对象棋的态度时,他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七架水车,在轮毂交替的印象中体会象棋的万般变化。就像战车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法,道路却执著地印满了风雨斑驳的车辙。世上也没有相同的如法炮制的一盘棋,棋场如战场,风云突起,瞬息万变。不变的是人的勇气和执著,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战胜对手,战胜自己。
卢云强14岁开始学棋,他这执拗的想法受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母爱如水车一般的安静,不同意他钻研象棋,但是卢云强的父亲却非常赞同,他给了卢云强一片赞许的微笑和一个坚定有力的眼神。由于卢云强对象棋的领悟一开始就具备了相当的灵性,在刘良楷老师的指导下,2003年他就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比赛——贵阳市“瑞和家园杯”青少年象棋锦标赛,初试啼声,居然旗开得胜,一举夺冠。在赛场上,他接触了省冠军陈拙老师。陈老师诲人不倦地给卢云强讲棋,也借给他很多棋书,像《梅花谱》、《橘中秘》等等,为这个来自水车村的少年心扉注入了潺潺活水。这次比赛,对卢云强来说,获得冠军的意义重大,不仅把卢云强带进了神话般的象棋世界,还让他领悟一段春天般的交响。
获得冠军以后,大家都叫卢云强“少年棋王”,也有人叫他“看天书的呆子”。原来,卢云强认识陈老师以后,得到了很多明清象棋谱,这些古书里,多半都是精妙的排局和残局。每天放学,卢云强都会沉浸在那些残局谱里,听不见放学的铃声。同学们见他如此全神贯注,以为他是在看什么故事书、图画书,就趁其不备,不由分说抢在手里,却失望地发现是一些根本读不懂的“天书”。卢云强却满不在意,下课后,他都会叫上几个同学跟他一起破残棋,慢慢地,读天书成了最开心的游戏。中国象棋残局博大精深,又分实用残局和江湖残局。实用残局可以在下棋时知道何种情况下简化局势进入例胜,卢云强从书中得知,与对方兑子后你剩一只马,对方只有一士,那你就赢了。一般都是劣势情况下进行兑子后你剩单车士象全,对方双车应该是和棋。无论是例胜、例和,或维持复杂局面都需要掌握残局技巧,否则和棋和不了、赢棋赢不下、胡乱兑子则会酿成大错,一败涂地。而江湖残局则更加有趣,它乍一看几步棋就可以取胜,其实不然,变化莫测,处处都是陷阱,每个变化都有几个分支,着法较长,奥妙万千。慢慢地,痴迷于这些天书的卢云强又进入了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一战成名之后,贵阳棋院出面邀请卢云强代表棋院参加贵州省体育大会,卢云强很兴奋,又很忐忑。兴奋是又有机会比赛了,如同战车回到了辽阔的疆场,忐忑是因为首次代表贵阳棋院参赛,害怕下不出成绩,被大家笑话,有损棋院的名誉,就像水车承受着风雨的洗礼。卢云强的头上好似一直悬着一把利剑,似乎是长歌易水的壮士,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回头路好走。
比赛拉开了帷幕,紧锣密鼓地进行,卢云强认真去下每一盘棋,踏踏实实地坚持到了最后一轮。根据那届比赛规则,最后一轮只要取胜队友朱自宇,卢云强将极有可能获得全省冠军。朱自宇年少气盛,开中局一马当先,兵临城下,再下几步就可以一统天下。卢云强的心里也开始激动起来,由于胜利在望,朱自宇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洋洋自得之间,不在意对手出招的深意,掉以轻心,不但没有取胜,反被卢云强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转危为安,进而力挽狂澜。可惜卢云强由于小分比不上对手,遗憾地获得了第二名。懊恼之余,卢云强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胜利不会侥幸得来,挫折永远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无论风正一帆,还是惊涛骇浪,都要保持一颗静如止水的平常心。
战车要经历大阵势,才能在刀光剑影中岿然屹立。为了提高水平,磨炼自己,卢云强不再参加青少年组比赛,转而参加成人组。他求败,求突破,追求象棋人生的再一次升华。在一次比赛的第一轮中有幸和省棋王对弈,虽然以订城下之盟而告终,却从中得到了胜利所无法比拟的经验和收益。台湾武侠小说家古龙曾经说过:聪明人永远不能成为一流高手,因为他总是想法子避免失败。而只有失败,才是锻造一流高手的水与火。常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因为有了和象棋名宿一起下棋的机会,卢云强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与甘甜,经历着棋艺与人生的蜕变。只有和顶尖高手下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水平提高了,才有机会参加强手如林的全国大赛。春风秋雨,人间消瘦。转眼间,迎来了2007年贵阳市成人锦标赛,卢云强以四胜三和的成绩获得个人冠军,他所在的花溪队也获得团体第一。2009年卢云强在全省农民象棋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农民赛,最终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全国男双快棋冠军,这个冠军是贵州省第一个全国性象棋大赛冠军。成语中破天荒的典故被人们津津乐道,从此贵州再也不是象棋的不毛之地。
回到家乡,从贵州省到七架车村,就像欢迎战士凯旋一样,给予卢云强莫大的荣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也来邀请他到学校做棋牌协会的指导老师。学校里下棋的人很多,有的水平也不错,卢云强家就住在贵州大学对面的小山村,中间隔着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坐船来去自如。他常常在学校讲棋、下棋,同时进行盲棋车轮战的表演,观者如堵,兴味盎然。学府的一个个不眠之夜,灯火通明的宿舍讲堂,就像是故乡七架车宁静的小山村一样,给了卢云强温暖的怀抱和行走的动力。卢云强酷爱哲学,在学校中结识了很多饱学之士,经常和他们一起探幽论道,也使他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回过头来再悟象棋,自然是水涨船高,峰回路转。 2010年,卢云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次代表贵州参加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他很小的时候,就无数次在梦里梦见那些高山仰止的的棋坛大师,在他们的棋书里长大,从小对他们的棋艺顶礼膜拜,今天终于能和他们同场竞技,卢云强的美梦成真,欣喜自不待言。
那一天,卢云强在比赛中对上了中国棋坛十连霸、旷代棋王胡荣华。他从小就爱看胡老师的书,如《反宫马专集》《胡荣华象棋自战解说谱》《胡荣华飞相百局》《十连冠的棋艺精华》和汇编他多年弈战对局的《胡荣华对局集》(上下册)《旷代棋王胡荣华全集》等等著作。卢云强也非常崇拜胡司令的棋艺和人品,有幸在全国顶级赛事与之对弈,真如鱼跃沧海,心潮澎湃。激动归激动,卢云强临场的心态却很平静,一心只想把棋下出彩,没有更多的奢望,这反而促使他下出了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盘棋。胡老师以灵活多变的仙人指路开局,像是对卢云强这个后生抛出了一张布满玄机的问卷,卢云强以卒底炮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并在中局激烈搏斗中,抓住机会炮轰底仕,一举斩将擎旗。
这盘棋,朋友们都公推他下得沉稳而有霸气,卢云强虽然也常常回味,却并不炫耀,他谈的最多的还是对象棋妙境的探索。他说:“谈起象棋,大家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象棋只是一种古人模仿战争创造出来的高智能游戏,这还是流于表面。我认为,象棋还可以完全与人生相通,运用于人生。反过来说人生的道理也都可以和象棋殊途同归,运用于象棋,关键看你如何去运用和融入。在比赛中,我下过这样一盘棋,我本来可以把对手的子吃了,但我没有吃,因为吃了以后他就不会再想取胜,全部子力都回防,这样我就不能取胜了,留住对方的子,这样他才有力量进攻我,后防才会空虚,我才有机会乘虚而入,这样双方都有机会,我把这样的计谋称为利人利己之计。很多时候不给对方机会,自己就没有机会,给对手机会就等于给自己机会。利人利己之计,就是先利人,再利己,以利人为手段,利己为目地。利用此计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张弛有度。”
当别人和他说起人生时,卢云强更是发表了一番独特见解。他说:“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患得患失,要有一颗平常心。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许就有悲伤到来,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或许就有好运即将到来,何必去斤斤计较呢!”卢云强有句座右铭:人性如此,勿怪于人。古人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一直以这样的人生信条要求自己,所以感觉自己生活得很自然。就拿易中天来说,他品三国,不如说他在品曹操。卢云强觉得只有那种做事踏实,有仁爱之心的人才值得尊敬。人生就像下棋一样,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急进、不强求、不奢望。对卢云强来说在贵州省这种象棋基础相对薄弱的环境氛围下,能参加大型赛事不可强求,要取得骄人成绩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想改善贵州这种象棋氛围,最好的途径就是从大型比赛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从而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象棋的精髓所在。
卢云强拥有自己的梦想。他现在就职于贵州大学和贵州名族大学,任棋协指导老师,还创办了花溪武艺棋院,拟成立云翔传媒有限公司,及与朋友开发棋牌园、生态农庄。你或许听说过蒙着双目同时和四位棋手下棋的神奇一幕,是的,卢云强就是这样的神奇小子。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他还写了一本《棋道亦人道》。既是关于棋艺的,也是关于人生的,不久之后,行将付梓。卢云强一刻也没有远离棋坛战事,2013年6月份,他代表贵州省出战全国农民赛。他年少而不轻狂,为人谦和朴实,棋艺精湛且博学多才,是一位富有哲学思维的棋坛才俊,是黔川大地的骄子。
卢云强喜欢象棋,喜欢古诗,也喜欢咏象棋的古诗。他爱象棋如醉如痴的少年时代,可以以王守仁的一首诗来显现。
象棋在手乐悠悠,
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士入三川逐波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
象若心头为人揪。
如今,他年少有成,严亲的脸上经常挂满了幸福的微笑。他对象棋理解的第一境界,可以用清代刘墉《咏象棋》来说明。
隔河灿烂火荼分,
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唯卒伍,
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
飞炮凭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
也随彼相录忠勤。
这时候的卢云强,专注于搏杀,专注于战阵。再后来,他悟出了明代大文学家杨慎《咏棋诗》的妙处:
兵卒冲千里,将军座九宫。
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
士相维城国,江河无堑雄。
笑度几番局,月白映日红。
这时候,他理解了笑对棋枰,笑对人生。而象棋的最高境界,或许就藏在宋徽宗赵估最早的一首象棋诗中:
白檀象戏小盘平,
牙子金书字更明。
夜静绮窗辉绛蔼,
玉容相对暖移声。
此时声色俱寂,一番磨洗,不见头角峥嵘,万古棋局,归于平淡。卢云强挥笔疾书,草成一首《跃龙门》:
寒窗十载一心恒,志在惊云,学海誓嗫风,扬帆斩浪携圆梦。千磨万击固苦耕,雨落流星过,饮恨食赛试心生,尝尽冬夏终是眷,竞翼高飞跃。
这时,他又回想起了家乡的水车。水车是静的,不动声色,改变着水的流向。而战车是动的,它气吞山河,踏破贺兰山缺,却也在如血的残阳之下,散发出深远和静穆。象棋,就在一动一静,动静转换之间,不经意地延伸着人生的道路,丰富着心中的风景。
自战评述/卢云强
上海 胡荣华(先负)贵州 卢云强
(2010年10月20日弈于石家庄)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个人赛第四轮,我对上了一代宗师特级大师胡荣华,让我有了和他学习的机会。我从小就爱看胡老师的书,也很崇拜胡司令的棋艺与人品,有幸在全国级赛事与之对弈,感到很荣幸。 1.兵七进一 …………
胡司令稍加思考,以灵活多变的“仙人仙路”开局。形同意不同,在无形中体现出很高的境界。
1.………… 炮2平3
从学棋以来,与大师下棋的机会就不多,记忆中有过几局。面对这样高手中的高手,我没有太多的欲望,一心只想把棋下好。我以卒底炮应对。
2.炮二平五 …………
一柔一刚,这正是仙人指路灵活多变的特点所在。
2.………… 象3进5
3.马八进九 …………
面对多种选择,胡司令稳中求胜。
3.………… 车9进1
我要求自己,开局一定要注重形、反击力和子力的速度。我只有在不影响形与反击力的前提下,加快出子速度。
4.马二进三 车9平4
5.车九平八 车4进3
黑方可走士4进5的常见变化,先进车巡河,多了一种马2进4的走法。主要是想变在敌先。
6.车一平二 马2进4
7.仕六进五 马8进9
8.炮八平六 卒9进1
9.车二进六 炮8平7
10.炮六进六 …………
势在必行,不能给黑方马4进6反先的机会。
10.………… 车4退3
11.炮五进四 士4进5
12.兵五进一 车4进3(图1)
如图1形势,守住要道,不给红方扩展优势及打开局面的机会。
13.相三进五 车1平4
14.兵三进一 卒3进1
15.马三进五 马9进8
16.兵三进一 前车平7
17.马五进三 卒3进1
18.兵五进一 炮7平6
以上一段着法必然,一旦一方有错,形势不利。
19.车八进三 …………
软着。应走车八进五,炮6进4,马三进一,马8进7!马一退二,炮6平8,车二退三,车4进5,车八进四,车4退5,车八退四,双方各有顾虑,不变作和。
19.………… 炮6进3
可走炮6进6(下伏炮6平7的手段),不给红方还原车八进二的机会。
20.车八平五 …………
红方应走车八进二,不算晚。
20.………… 车4进8
21.炮五平八(图2)……
如图2形势,下到此局面,我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局面的选择又很多,危机重重,算了算,炮3进7,炮八退一,将5平4,仕五进六,黑方无棋。想走象5进3,又担心红方炮八退一,赛后复盘,我并不惧怕红方炮八退一,我可接走炮3平5,兵五平四,炮5进5,车五退一,车7进1,车二退一,炮6平5,下步有车4平5和将5平4的变化,黑方弃子大优。
21.………… 马8进7
走完这步棋,我的时间只有五十四秒,红方却还有三十几分钟。好在这次比赛时间为一小时每走一步加二十秒。红方不能车五平三,黑方可走车7平5,弃子大优。当时没有感觉到我有炮3进1的好棋,变化如下:炮3进1,车二平三,车7退1,炮八平三,炮3进6,兵五进一,将5平4,仕五进六,炮6平4,黑方优势。
22.车二退三 …………
红方车二退三败着,应走炮八退一打车,马7进6,车五进一,炮6退2,车二退三,炮6平5 1兵五进一,车7平2,车五平七,炮3进2,马九进七,车2进2,车七平四,车4平3,车四退一,红方易走。
22.………… 马7进5!
我抓住机会,先弃后取,发动进攻。
23.马三退四 炮6进4!
24.车二平三 车7进2
25.车五平三 炮6平3
26.炮八平五 车4平l
27.炮五退四 车1退1
28.炮五平六 车1平2
29.兵五进一 前炮平1
红方认负。纵观全局,双方在布局阶段都下出了新意。中局阶段咬得很紧,红方在关键时刻,没走炮八退一的正确着法,给了黑方入局的机会。
编辑/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