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不仅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教师需认真地对待,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文化;传承
  高中历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进一步的感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教师应该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与历史课堂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当中有很多的方法去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方法能够服务于目前我们需要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主要还是从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做出发。
  1.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的学生对部分传统文化是不能理解甚至是不认同的,那么教师应该合理的、适时去引导。要让学生明白这些传统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在当时那个时代来说,它一定是存在的道理,所以应该要辩证地去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大部分是优秀的,当然也有糟粕,我们不能够全盘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对的,也不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一点点可以值得继承的地方。对于西方文化也应该要辩证地看待,吸收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能够减轻很多教授课程的麻烦,教师也会更加有偏向性去解决问题。
  2.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不能够总是把學生当作受教育的机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接受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地儒家思想的精髓就在于应该要去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去学习各种知识,去了解历史,去探寻奥秘。学生主动学的效果,一定优于教师一厢情愿的“死教”。若学生已经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已经对某个传统文化产生好奇,教师再适时地传递、引导,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3.教师需积极参加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训活动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所以教师需要继续学习以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站稳讲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为什么还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呢?这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系统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是学生从其他的渠道当中获取不到的,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有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我。新时代下的教师,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理论、教学知识都应该不断地更新。比如要知道有些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
  4.教师要适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营造校园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在语文教学中涉及比较多,但还是不够全面,且对部分同学来说不容易产生效果。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能够使教学更加的形象、顺利,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入历史教学当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开展名人故事会。通过了解历史名人屈原,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历史学科组可以在全校组织“走近中国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然后再全校集中展览,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这样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及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5.教师要探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要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所以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故而应该去改变目前这种教学方式,毕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要改进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在课堂的学习当中,应该要用很多的教学模式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学习历史文化或者说学习历史知识不能够简简单单地通过教师直接传授教学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直接的教授方式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十分的无趣,并且觉得历史文化比较枯燥。同时,一个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应该是要不断搜集新的历史素材的,因为历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改变的,这些历史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历史知识也会不断进行更新。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博物馆所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在平常的学习课程当中是学习不到的。通过博物馆所得来的知识更加能够提升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历史教学方式,不要让历史课程挂上“古板”“无趣”“无用”的招牌。
  6.教师可以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历史素养
  教师可以利用地域文化的资源,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特色,每个地域都会有不同的文化,这种地域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不少人选择学习历史专业,都是自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我们应该要对这些人进行重点的培养,开设相关的历史课程来给他们传授相应的知识,帮助他们去获得历史知识,给他们的兴趣提供土壤。在近期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上,川剧、蜀锦、火把节等26项四川民族民间文化项目榜上有名,而成都漆器、蜀锦、蜀绣和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也名列其中,四川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历史素养。
  7.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目前的课程资源主要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普遍的大众意义上的文化,除了从科学技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还有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方面进行相应的课程活动外,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去开设活动。儒家思想的文化主要是礼仪仁智信为主,所以应该根据这些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课程活动,比如说用孔子的一些思想进行设计,将历史活动和相应的历史课程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新的历史活力。目前,学生对于历史传统的认知大部分都是通过书本获取,对于历史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还远远不够深刻,所以应该开设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8.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因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去传递传统文化,如现在的一些综艺节目,甚至是一些游戏、一些广告,都在传递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历史教师,更应该抓住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书本上死的知识、死的故事变活,让学生能够深入感知和理解。比如说在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口头的讲述可能比不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展示英雄战绩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事件的认知。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正确的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通过多媒体比较中国和各国的文化差异,更形象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9.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
  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能够通过具体的体验,获取对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变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丰富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以此将各种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经验和感知能力,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传递传统文化的意识,需要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让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際视野。要通过历史教师的努力,让学生能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简贵权.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素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01.
  [2]马阐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以诗证史”教学法的应用及反思[J]. 历史教学问题,2018(06):123-126.
  [3]陈营. 谈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J]. 华夏教师,2018(32):72.
  [4]刘克明. 历史课程改革如何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86-90,98.
  [5]汤红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 才智,2014(17):19,21.
  [6]齐力峰.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272-00273.
其他文献
在探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与“表达与交流”内在关联后,作者认为语文课程的设置需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条主筋骨中选择恰当的“学习
【摘要】传统国学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爱国、敬师、孝亲、礼仪等方面内容,在今天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把国学启蒙教育融入品德课堂,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富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我校把国学启蒙教育与品德课堂二者巧妙地融合起来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国学经典;品德教学;融合;内生动力  优秀的学校品德课程,一定有着良好的综合性和广泛的活动性。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他们热爱生活,乐
为了实现换热网络的全周期持续节能,在网络上设置旁路从而增加其控制自由度,同时设计一定的裕量来提供优化控制的操作空间。为了较好地利用旁路调节和裕量空间,提出一种基于
【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的联系程度逐渐加大,因此,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新背景下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学习基础具有差异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如注重差异化的教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计算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背景
分析了原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摩擦副端面微凸体承载面积比与端面比压的关系式。修正模型考虑了摩擦副端面间流体膜压的作用、微凸
采用挤出注塑法以废旧聚丙烯(wPP)为基体、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粉(WPCBN)为填料制备了复合材料。考察了WPCBN对材料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研
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课外阅读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文章所探究的协力车模型聚焦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遵循学生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孩子在网络专题网站学习圆的过程,重点关注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数学抽象的培养.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教师通过品圆赏析-画圆体验-识圆探究-辨圆检测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以点触面,阐述现状,提出对策,使教学更具魅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