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态势语言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势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诸方面。讲,是有声语言,给人以听觉形象;态势,是无声语言,给人以视觉形象。俗话说:花好还须绿叶扶。”如果说有声语育是红花,无声的态势则是绿叶。光“讲”无“态势”,光有“态势”不“讲”都不好,教师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声、色、姿、情相得益彰。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向学生说教外,教师的一举一动更是深切地影响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若能充分利用和善于使用表情、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的态势语言,不仅可以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会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位心理学家计算出:一个信息的表达:7%语言 35%声音 55%脸部表情。可见,“态势语言”对信息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老师如何利用各种态势语言,做到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一怒颜都恰到好处地为课堂教学任务呢?笔者作如下探讨:
  一、仪表、风度
  人的风度美首先是通过衣着打扮来体现的。美的打扮和合适得体的服装,可以使军人更英武,运动员更矫健,老师更尊严。老师的着装打扮,不管有意无意,都会在学生的心里引起某种感觉和留下某种印象,这种感觉和印象,可能是愉快的、羡慕的,也可能是厌恶的、鄙夷的。如果学生见到老师衣着整齐、合体入时,则会认为这个老师做事细心、有条理、有责任心,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并且会联想到这个老师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倘若一个老师衣冠不整、邋塌懒散,学生会认为他不负责任,没有上进心,甚至会联想到这个老师有其他缺点,产生厌恶感。至于这个老师上课,也就难以听进了。所以,老师不能不修边幅,而要整洁、大方、有风度,但也不能过分雕饰,一味追求奇特或赶时髦。着装打扮除了要考虑到职业、年龄、性别以外,还要注意个人的性格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样式与色彩,显示出个人良好的审美观和涵养。
  二、目光、眼神
  人的眼睛能够表达思想情感,甚至能够表达用语言难以说明的极其微妙的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讲话时瞬息万变的眼神,能让人体察出内心深处的“语言”。在讲台上,台下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桌椅。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用眼神传情达意。要用无声的目光辅助有声的语言,让滴滴转的眼睛“说话”。讲课时,有时可让目光迅速扫遍全场;有时可聚于一点;有时故意将话音戛然而止,投以一束深思、凝神的目光,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用环视法,可收到学生对讲话的“反馈”。用点视法,重点观察某一局部听众。对记笔记慢的同学,投以帮助的目光,放慢语速,可使他们“不掉队”。对那些想回答却不敢举手的同学,投以赞许、鼓励的眼神,能使他们壮胆。对于窃窃私沿的不安静处,投以制止性的目光,学生会触目知情:每一种目光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而只有活泼、自然、得体的眼神,才是语言表达的得力助手。
  三、身动、手势
  老师的头部、身躯、双脚的动作变换,能增强口浯表达效果,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讲: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如果经常转移,主体就不易感到疲乏,而静止的形象往往容易产生抑制。教学中,老师移动步伐、变动形体,可使学生不断兴奋,使他们保持振作的精神。
  手势是态势语音的主要形式。手势具有能表示形象和表达感情两大作用。手势语言含义复杂,有表达讲者情感,使其形象化、具体化的情彦手势;表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模形状物,给听者一种具体、形象感觉的形象手势;指示具体对象的指示手势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向下、向右、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
  讲话的手势大有讲究,没有定式,是在讲台上,随着讲话的内容、学生的情绪、教室的气氛,在老师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四、微笑教学
  笑是礼貌之花,笑是友演之桥。高士其说:“笑是美的姐妹,笑是善的良友,笑是爱的伴侣;笑有笑的哲学,笑有笑的文学,笑有笑的教育学。”常笑的老师,给学生以平易近人感;善于营造笑的老师,给教学以轻松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面对”的表情是“晒”,孔子的这一微笑,既表示对子路政治抱负、治国才能的认可,又很有分寸地暗示他要谦虚一些而不伤其自尊。还为其他弟子言志创造了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常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老师一席趣语可使笑语满堂,气氛和谐而轻松,增强了接受效果。含笑谈真理,何乐而不为?《琐忆》中,鲁迅对国民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幽默笑谈正是如此。作者在文中写到:我们已经笑不可抑了,……这些谈话常常引起我好几天沉思,好几次会心的微笑,我想,这固然是由于他采取了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幽默感,就地取材一些谐趣语言,顺手拈来隽词佳句,不露痕迹地插入一些成语典故。幽默笑淡,寓教于乐。既能调节讲课节奏,又使学生解除疲劳;既可深化主题,又能轻松气氛,达到“其言也沁入心脾,其论也豁人耳目。”
  总之,老师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给学生以协胡平衡乃至美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态势语言,使语言、笑脸、眼神、手势、姿态密切配合,产生一种“互补效应”。做到每一个跟神,每—个手势都能恰到好处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无声的态势语言在语文教学中虽然“功勋卓著”,但凡事要适度,离开口语表达的需要,过分追求形式主义的态势“表演”,则会弄巧成拙。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态势语言应服从讲课的整体需要,密切配合内容,以自然为贵,切不可矫揉造作。
其他文献
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一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初二、初三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虽然文体不限,只要按要求去写,突出主题即可。但多数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面不够广,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深刻,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也比较片面;因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相对记叙文写作要困难,而且总感觉写出来的说明
期刊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问题进一步凸现。如何依法管好我们扶风县新老城区是摆在我们每个综合执法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城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为我们加强城市管理探索了一条路子,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问题。结合我县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浅谈几点: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几个问题及其原因 (一)、关于人员素质问题。  现有综合执法机构人员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执法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正确的提问,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要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性质、形成和涉及到的范围和相互间的
【摘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用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掌握好这种工具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小学生们却在语文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我想主要是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兴趣 学生 老师 留白教学  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
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可怠慢,不可忽视,只有千方百计的感悟语言魅力,深化语言训练,才能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的意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  入编教科书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隽永涵蓄,发人深省。总的来说,它们都是学习语文、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凭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期刊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子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拼音 多读 复习 多媒体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改革实施,新的教学手段不断运用于教学中,作为2 1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研究信息社会新特点,大胆改革创新,使阅读、写作、说话的教学都有创造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 素质教育  一、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一阅读教学的新课题”。把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