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初中生写好记叙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记叙文写作是初一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初二、初三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虽然文体不限,只要按要求去写,突出主题即可。但多数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面不够广,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深刻,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也比较片面;因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相对记叙文写作要困难,而且总感觉写出来的说明文和议论文意犹未尽,不能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因此,大多数的初中考生在考试时依然选择写记叙文。由此看来写好记叙文是多么的重要。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
  第一,作者要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作者的人生态度积极健康,文章蕴含的思想才健康、向上,内容才真实、具体、详尽,主题才鲜明。初中生的记叙文往往写的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真实世界以及对这些事情的真实看法。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参与生活,学会用辨证的方法观察和分析生活,辨别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但“真实”不是要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原始材料毫不加工地陈述、罗列,而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出精当、时代感强的典型事例,并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等的具体叙述、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反映时代特征,达到惩恶扬善,鼓舞人心的目的。切忌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把社会的个别阴暗面错误地理解为社会主流,并借文章发泄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不满,使得文章格调灰暗、低沉,甚至反动,缺乏积极意义,违反“主题健康”的基本要求,达不到文章应有的教育启示作用。当然也不是说不能写生活的阴暗面,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揭露阴暗来抨击邪恶,弘扬正义,引人深思。
  第二,要真正把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初中生对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都懂,但一到写作时就都败下阵来,或仿抄作文选上的,或生涩艰难地草草完成了事。我认为写好记叙文关键是能否将事件展开。展开得合理,作文就好。但首先还需要把记叙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好,在这三项中,重要的是写好经过,把经过写得变化多端而富有逻辑,充实饱满,令人信服,这样再加上起因和结尾,记叙文就写好了。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如能注意六点基本要求,并把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三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就一定能够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写出优秀的记叙文。
  第三,要学会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挖掘出时代精神。所谓以小见大,指的是从生活中采撷许多活生生的“细小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找到时代的精神,即常说的“小口子,深主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分析能力,善于对素材深入分析,把其中的本质涵义发掘出来。比如对漫画深义的理解、对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分析和主题的提炼都应找到关键的点或词语。点面结合是先将人或事在面上进行概括叙述,再在点上作具体的细节描写,层层深入,最后再回到面上,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收笔。这样写层次清楚,内容具体,首尾呼应。
  第四,要注意作文的脉络清楚,结构完整。一篇文章主要由内容、结构、语言三部分组成。所以结构完整,脉络清楚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记叙的线索,恰当地安排记叙的顺序。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像一根穿珠线,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一个整体,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供依据。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也可以是某个中心人物,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感情、时间、空间等。写记叙文时,在构思阶段就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为线索,准备用哪些材料,各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要突出什么中心等。这样能思路清楚,有利于文章的布局。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清清楚楚。倒叙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但一定要注意首尾呼应。插叙可以使文章更丰富、活泼,但切忌乱插而使文章脉络不清。
  写记叙文时可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恰当选择记叙顺序,但不管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都应让材料围绕线索表达中心。
  第五,要正确使用联想和想象等方法。我们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感情,不是说要求学生像电视现场直播那样没有剪辑、加工,相反地,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联想的积极性。因为符合真实的想象不但不违反“真实”的原则,反而能丰富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作文时离开了联想和想象简直是寸步难行,什么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怀都不可能实现。当然,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它应该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有一定的根据,想象的事物与现实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就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农民,因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有相似点: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这几年全国有不少地方的中考作文就是考学生想象力的。
  第六,要注意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它的骨架用记叙的方法搭成,即用概括的语言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表述出来。要使它的血肉丰满起来则要用到描写的方法。一篇记叙文只要抓住一两处场景描写,一两个细节描写,就可以使文章生动得多。除了记叙、描写外,精炼的议论、抒情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总之,以记叙描写为主,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往往使文章内容丰富。
其他文献
汉语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在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的特殊载体。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思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一、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从一年级开始指导书写起,教师就应该在认真抓好正确的执笔姿势与书写姿势、认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且逐步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可谓是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现代化教育手段激活了我们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翅膀。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学生的信息空间,促进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宽了课堂的容量,煅练了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激活了课
和谐是当今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和谐是一种目标,是一种追求,是人心所向。谁如果发展了和谐,做到了和谐,那么就意味着成功。现阶段,有许多学校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灵魂,如何发展和谐的课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那么和谐课堂该是怎样的呢?以下笔者结合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和谐课堂应该内容丰富学生想学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的更替非
期刊
摘要: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但在现实教学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作业多,机械重复,缺乏创造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一、辨析中尝试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放手,
期刊
作文一直是让中学生最头疼的事情,有的人一看到作文题就眼冒金星,头脑一片空白。有的同学即使写出了一篇文章,也是问题一大堆,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于写作文时泛泛而谈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