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个性化视角下的初中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教育范畴的核心学科,就其阅读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鼓励其通过自己的阅读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实施自我与阅读文本的交流,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和体验感悟等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基于个性化的视角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借以来推动学生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情感
  从阅读的教学来说,情感是阅读的核心内容和阅读体验。就情感,心理学给出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就初中生来说,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诸如: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等等。个性化视角下的阅读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这样一来,统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明显是行不通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从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阅读情感。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层次性的阅读问题来启发全体学生进入到阅读文本情境中去,进而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情感。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如下问题:
  1.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你对春天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3.朱自清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你觉得朱自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5.假设你能够见到朱自清,你最想和他说的是什么?
  6.尝试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
  问题层层递进,能够让每位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产生情感体验的点,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给予学生自主权,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的独特见解
  语文阅读不同于其他理科教学内容,它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要核心内容一样,其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如今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对于语文阅读体验越来越注重其独特性。阅读本身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范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来开展阅读时间,进而启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产生独特的见解等。我们知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阅读,个性化视角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个体实施与阅读文本、作者等之间产生对话,进而就阅读文本形成一定的自我的独特见解。俗语:“三分文章七分读”。鼓励学生多读,用心去读,感悟文本内容,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见解等。
  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教学内容时,笔者给予学生阅读的自主权,让学生自由的选取阅读方式,诸如:朗读、品读、解读、联读等等,强化自己的语感,同时从阅读中获取一定的直观感受;进而,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深入的去品味诗歌,感受其创作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与作者、阅读文本进行自我方式的对话,从而产生独特的见解。诸如:有的学生说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社会在发展,作者的思乡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传递形式;有的学生则说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台湾与大陆之间关系的情感以及其变化性等等。阅读本无定性,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我阅读体验,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学生阅读的一种认可,有助于增强其阅读的自信心,推动自我个性化阅读的发展。
  三、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做主导,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情感体验、阅读方式等画上一个圈,过于追求某种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思维呈现出固定模式发展,诸如:朱自清的《背影》核心内容就是表达父爱、《皇帝新装》表达的是皇帝的愚昧和大臣们的附炎趋势等等。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毫无个性可言,对于阅读感觉枯燥无味。而个性化角度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彰显,这种理念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内容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阅读平台,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后盾力量。
  在学习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时,笔者以讨论、座谈、体悟感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并持续这种开阔性的思维发展模式。如:在学习《皇帝新装》教学内容时,笔者就阅读文本内容开展讨论会,让学生就文章中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这些人之所以是那样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背景,甚至还举出了清朝时候的“言语论”案例等等,是以现代化的社会角度分析问题的,其思维很有创意。同时,为了深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发展,笔者还在班级建立“阅读交流”广角,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以互动的形式来充实自我的阅读体验、感悟等等。基于个性化的角度来拓宽阅读教学范畴,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是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借以来确保学生发展的与时俱进,符合社会性。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于都中学。
其他文献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它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CAI技术将能够综合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和即时有效的反馈,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同样也
初中教育不仅要为高中学段提供合格的毕业生,也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为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初中教育可能就是他们的终极教育。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现在的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我们要改变这种方式。老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多讲。课堂提问要找准切入点,难度
事实上,经过不同教育专家实践经验汇总融合,有关新时期背景下的创新语文教学理论和改革方案初露端倪,整体规范实效更加是引起社会基层人员广泛认同。但是,当中零碎敲打和点滴修缮行为过多,无法尽快形成标准教学引导机制形态,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理念在某种角度上还是遗留空缺危机的。面对此类状况,笔者具体结合一切制约今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加以客观验证和有机提炼,结合最新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改造准则,进行完善
对联也称楹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被称为“诗中之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它汲取了诗歌之曼妙,散文之抒情,词曲之灵巧,音乐之节奏,自成一格。正是因为具有的这些独特魅力,使其不仅在民间广泛使用,而且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对联激趣,能激起师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第一,运用对联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生活理解课文,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在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互动”一词开始流行起来,它既是教师变革课堂教学行为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方式,也成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之一。是否“互动”了,变得很重要了起来。  听了不少课,热闹非凡,鼓掌的、呐喊的、说笑的、公开要掌声的,不一而足。尝试上了不少课,每次热闹后,总有些不甘心,因为有些喧闹与文本内容本身是毫无关系的,甚至大大消解了对文本内容、情感的理解把握。  什么叫互动?从字面上看,互相牵动,触动。
加强人文精神,避免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遭到践踏,使人在法治社会中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首要的就是厘清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适用原则,人格尊严与价值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支
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能给人启迪的语言表达系统。教学语言幽默若能运用得当,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