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插图 演绎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图,就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课文内容的图画。它们以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十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插图,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把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的插图所吸引。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借助插图,引情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语教材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幅精彩的插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插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来教学,借助插图,把学生引入情境,凭借插图突出感知对象,引起观察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撞击,让文本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义,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活用插图,能因势利导,引人入胜。如果把课文比作游览胜地,插图就是好导游。如《揠苗助长》中的插图,图中农夫在田里弯着腰忙碌着,脸上满是喜悦的神情。学生们提出质疑:禾苗已经长在了地里,农夫究竟还在忙些什么呢?他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学生在质疑中迅速地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对文本产生了学习热情。读完文章,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插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体会到农夫的高兴其实为时过早,我们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联系插图,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展现出学生个性的理解与感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
  小学生对画面感兴趣的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画面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插图,可以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文字表达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趋势,结合插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让他们从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课文中一些特定的情节和场景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对缺乏丰富生活阅历的学生来说,对这些特定的情节和场景往往感到很陌生。文本中文字的表述在他们头脑中只能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如果借助具体直观的插图就可以将课文的内容形象化、场景化,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一把钥匙。插图资源往往对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有渲染烘托的功效。如教学《云房子》一课,可以辅以一幅美丽的白云图,引导看图,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图上的小鸟,在看到这么多的白云时,你心情怎样,你想干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边看边想,目光在美丽的图画上来回闪动,思绪在蓝天上任意驰骋,畅所欲言。这样,对课文理解非常有帮助,学生感受到了云房子的美和小鸟们的开心,跃跃欲读。 读课文时学生能联系实际再做进一步思考,就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借助插图,拓展想象
  课文中的插图以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开辟了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天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画,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悟到“生活就是课堂”,充分地利用生活这一活的资源,更能拓展生视野,感悟教材内容。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插图所表现的画面是静态的,对一个连续的过程以及画面之外的内容,要靠学生的联想、想象来补充。教材的每幅插图都有想象的空间,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具体的视觉形象,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文中没有写而图画表达的,要通过看图想象,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与感受,拓展想象力。如讲《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优美的插图指导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让他们模仿,自由地想象。“麦子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那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我刚提问完,就有学生举手了。“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找得真准确,我们来看插图,图上能看出来吗?”“能。”“谁能看着插图,模仿土地爷爷笑给大家听听呢?”图上土地爷爷捋着胡须正张着嘴哈哈大笑。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模仿。只见他空握右手,放在嘴巴下,做出捋胡须的样子“哈哈哈”大笑,模仿得活灵活现。我心里暗暗叫好。在讲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态度时,我也让学生看插图,想象一下老人会对小牛说什么。“小牛,你真节俭。”“小牛,你真会过日子。”……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喜。可见,借助插图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
  总之,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这一幅幅小小的插图,努力挖掘插图的内涵,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样,我们的课文定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插图而更精彩。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现教学互动的学习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专题探究来学习语文,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和谐,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或无意义的生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加以正确地引导,而是一味地讨好学生,常常使自己迷失其中。  一、 莫在生成中
生猪的免疫抗体和疫病监测是调查猪病发生、传播的重要途径,采集的猪血样品的质量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猪静脉采血方法,以期为广大防疫人员
本文以流动性较大的湖南湘西A县苗族为个案,探究流动对少数民族青年婚姻产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婚姻变迁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推进的进程,受中国经济转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均采用“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来呈现文本。教材在确定了各年级的主题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每册的单元主题。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教师从大语文观人手,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灵活采用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重视主题。提升积淀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
对一例山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艺术。肖川老师说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能实现“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那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由一个个标点符号组成的开放的课堂。    一、问号“?”——探究的课堂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犬的恶性传染病,各年龄、各品种均易感,2~4月龄幼犬易感性最高,死亡率也最高,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以三例患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因材施教”、“生命化” 和“个性化”等教育教学理念俯拾皆是。这些充盈着生命色彩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我们广大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合理利用的话,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干扰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现象。作为一位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常在思考:干扰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干扰因子”有哪些?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探寻出了以
语文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    一、品味优美描写,领略绚丽迷人的自然美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它通过自然物的形象显露出来。如课文《月亮湾》先总述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接着,从村前到村后具体描述了月亮湾景色的美丽,最后写“我”的赞叹,抒发热爱家乡之情。课文中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宜先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