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
  
  一、品味优美描写,领略绚丽迷人的自然美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它通过自然物的形象显露出来。如课文《月亮湾》先总述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接着,从村前到村后具体描述了月亮湾景色的美丽,最后写“我”的赞叹,抒发热爱家乡之情。课文中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宜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品文中的优美描写,因为图画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美情趣。
  看图之后,再过渡到学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月亮湾的美,由此他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人们依靠辛勤的劳动改变家乡面貌的喜悦之情,由自然美延伸到社会美,学生对美的领悟也就深刻了。
  
  二、学习人物品质,赞赏深刻感人的崇高美
  
  崇高美,指的是,闪耀着灿烂光辉的理想美、心灵美、人性美、人格美。如,《闪光的金子》一文摘取了徐虎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几件平凡的小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的赞美。这样崇高的精神之美,怎样让学生领悟到呢?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人们为什么把一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誉为‘闪光的金子’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随后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说明徐虎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徐虎的崇高精神,从而使学生心灵产生感应,情操获得陶冶,心智受启迪,思想实现升华。
  
  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纯洁永恒的人情美
  
  这里所说的人情美,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高尚、无私的亲情、友情、爱情之美。如《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细腻。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关怀、爱护之心,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纯洁永恒的人情美。我在教学第一段时,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体贴入微的思想感情。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结合插图所描绘的情境,深切地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依恋、牵挂之情。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儿子对母亲无比感激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懂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对小草的爱抚,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怎能忘记母亲的恩亲呢?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强调“永远”、“50岁”两个词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这无私、纯洁、高尚的人情美,谁能说不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呢?
  
  四、分析事物“理趣”,领悟辨证哲理美
  
  所谓“理趣”即赋哲理于事物的情趣之中。有的文章通过对事物原委的记叙,使人受到哲理启迪。如《谁的本领大》一文中,风和太阳通过事实意识到各人有各人的本领,就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理美。教学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抓住这样一个问题分析,风还是那个风,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为什么两次比赛结果却完全不同呢?然后通过采用引读法得出结论: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我凭着这一“理趣”的分析,使学生在哲理美的愉悦中,领悟一点辩证唯物主义知识。
  (责编 夏 天)
其他文献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数十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读出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简练,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悦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现教学互动的学习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专题探究来学习语文,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和谐,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或无意义的生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加以正确地引导,而是一味地讨好学生,常常使自己迷失其中。  一、 莫在生成中
生猪的免疫抗体和疫病监测是调查猪病发生、传播的重要途径,采集的猪血样品的质量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猪静脉采血方法,以期为广大防疫人员
本文以流动性较大的湖南湘西A县苗族为个案,探究流动对少数民族青年婚姻产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婚姻变迁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推进的进程,受中国经济转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均采用“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来呈现文本。教材在确定了各年级的主题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每册的单元主题。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教师从大语文观人手,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灵活采用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重视主题。提升积淀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
对一例山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艺术。肖川老师说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能实现“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那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由一个个标点符号组成的开放的课堂。    一、问号“?”——探究的课堂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犬的恶性传染病,各年龄、各品种均易感,2~4月龄幼犬易感性最高,死亡率也最高,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综合征和心肌炎综合征。以三例患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因材施教”、“生命化” 和“个性化”等教育教学理念俯拾皆是。这些充盈着生命色彩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我们广大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合理利用的话,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干扰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现象。作为一位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常在思考:干扰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干扰因子”有哪些?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探寻出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