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和合作沟通能力,树立了成本控制意识。实践证明,合作式案例法是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合作式案例法;成本会计;中职
成本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计算复杂,公式繁多,表单量多,关系复杂,且与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中职学生基础差,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采用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案例化、具体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式案例法的概念
合作式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能力的原则,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思路,即每个项目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训练检验理论,教师适时解答疑问,最后学习小组再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合作式案例法的主要特点是:①教师精选典型案例,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②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③教师针对疑问,进行启发性引导,学生根据引导逐步掌握知识。
二、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教学思路
筆者按照理论指导实践——教的思路,沿着学生“因岗而学—在岗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学的思路,引入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实践体验为主,教学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拓宽了学习时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思路如图1。
三、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指导下,笔者在开学初便引导学生加入了手工DIY社团,主要负责各类玩偶等DIY作品的制作。他们在参与手工制作,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经营问题。笔者就以这些经营问题为教学契入点,将工作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展开产品成本的核算。产品成本计算是对生产过程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同时对利润的形成和计算有较大影响。要正确进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前提是能够正确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笔者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以DIY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团接不接双十一订单为线索,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环节
1.组建团队,小组分工
本着自愿原则与学生自由搭配,形成6~7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为生产车间。选出小组长,并为组员进行岗位分工,如发言人、记录员、成本会计岗等。各种分工应相互轮换,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收集资料,制作微课
笔者根据本课教学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准备玩偶各部件的卡通图片,准备好制作玩偶的原料(棉布、棉花、棉纱等),发工资用的不同面额的样钞。同时,也准备了相关的原始单据和成本计算单、分配表。
3.小组合作,自主预习
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学习讨论记录。
(二)课堂活动环节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学习了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对产品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及联系有了一定的认知。笔者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见图2。
环节一:角色转换,引任务
笔者以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社长的烦恼,导入新课,呈现社长的困惑:巧虎玩偶首次接单,18元每只的订单能不能接呢?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学源动力。使学生角色,从课前生产岗向课中会计岗,管理岗顺势转换。只有正确计算出玩偶的成本,才能为社长决策提供助力,从而明确课堂任务——成本计算。
环节二:动手实践,解任务
本环节为教学中心环节,成本计算单贯穿始终,有效小任务内容环环相扣。
任务一,看图识一识。笔者首先呈现了一张空白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见图3,让学生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识读。根据计算单的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料工费的含义及其数据从何而来,玩偶发生了哪些成本耗费?
任务二,成本费用分一分。以学生亲手完成的巧虎玩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玩偶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成本与人力、物力、财力,并邀请他们上台来,根据具象化的卡通图案,分一分。亲身的制作经历,让学生能够快速区分出棉花,棉布等制作玩偶的直接原料,工人工资等要素。但也遇到了困惑,社团宣传费、产品运输费这两项要不要计入玩偶成本?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强调关键词为生产产品而发生,从而正确区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清楚了玩偶产品成本构成之后,再引导思考,它的成本是不是这些耗费直接简单相加就可以了呢?
任务三,成本算一算。笔者下发了相应的原始单据,引导学生使用原始凭证读取相关信息,进行尝试计算。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不少小组出现了漏算、错算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他们对料工费分不清而导致的。由此可见,我们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计算,容易混淆遗漏。这时,笔者提示学生,借助任务一中提到的产品成本计算单来试一试。
任务四,料工费归一归。让学生将之前分出的实物卡片,分门别类地贴在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下,发现学生对料工费的区分不清楚。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直接材料,笔者将玩偶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棉花、棉布等材料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概念进行直观的判断。对于直接人工的理解,笔者则拿出了不同面额的样钞,模拟发工资活动,并提问:“老师作为管理各个生产车间的主任,是不是也应发工资?老师的工资是不是也应当计入直接人工呢?”面对学生的疑虑,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回到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概念。经过分析,车间主任的工资不是计入直接人工,而是计入制造费用。此时,笔者顺势帮助学生巩固了几种常见的计入制造费用的情况。形象的实物图片和真实的原料展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物象化,从而解决了料工费的归集重点。
【关键词】合作式案例法;成本会计;中职
成本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计算复杂,公式繁多,表单量多,关系复杂,且与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中职学生基础差,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采用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案例化、具体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式案例法的概念
合作式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能力的原则,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思路,即每个项目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训练检验理论,教师适时解答疑问,最后学习小组再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合作式案例法的主要特点是:①教师精选典型案例,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②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③教师针对疑问,进行启发性引导,学生根据引导逐步掌握知识。
二、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教学思路
筆者按照理论指导实践——教的思路,沿着学生“因岗而学—在岗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学的思路,引入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实践体验为主,教学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拓宽了学习时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思路如图1。
三、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指导下,笔者在开学初便引导学生加入了手工DIY社团,主要负责各类玩偶等DIY作品的制作。他们在参与手工制作,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经营问题。笔者就以这些经营问题为教学契入点,将工作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展开产品成本的核算。产品成本计算是对生产过程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同时对利润的形成和计算有较大影响。要正确进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前提是能够正确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笔者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以DIY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团接不接双十一订单为线索,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环节
1.组建团队,小组分工
本着自愿原则与学生自由搭配,形成6~7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为生产车间。选出小组长,并为组员进行岗位分工,如发言人、记录员、成本会计岗等。各种分工应相互轮换,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收集资料,制作微课
笔者根据本课教学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准备玩偶各部件的卡通图片,准备好制作玩偶的原料(棉布、棉花、棉纱等),发工资用的不同面额的样钞。同时,也准备了相关的原始单据和成本计算单、分配表。
3.小组合作,自主预习
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学习讨论记录。
(二)课堂活动环节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学习了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对产品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及联系有了一定的认知。笔者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见图2。
环节一:角色转换,引任务
笔者以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社长的烦恼,导入新课,呈现社长的困惑:巧虎玩偶首次接单,18元每只的订单能不能接呢?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学源动力。使学生角色,从课前生产岗向课中会计岗,管理岗顺势转换。只有正确计算出玩偶的成本,才能为社长决策提供助力,从而明确课堂任务——成本计算。
环节二:动手实践,解任务
本环节为教学中心环节,成本计算单贯穿始终,有效小任务内容环环相扣。
任务一,看图识一识。笔者首先呈现了一张空白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见图3,让学生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识读。根据计算单的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料工费的含义及其数据从何而来,玩偶发生了哪些成本耗费?
任务二,成本费用分一分。以学生亲手完成的巧虎玩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玩偶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成本与人力、物力、财力,并邀请他们上台来,根据具象化的卡通图案,分一分。亲身的制作经历,让学生能够快速区分出棉花,棉布等制作玩偶的直接原料,工人工资等要素。但也遇到了困惑,社团宣传费、产品运输费这两项要不要计入玩偶成本?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强调关键词为生产产品而发生,从而正确区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清楚了玩偶产品成本构成之后,再引导思考,它的成本是不是这些耗费直接简单相加就可以了呢?
任务三,成本算一算。笔者下发了相应的原始单据,引导学生使用原始凭证读取相关信息,进行尝试计算。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不少小组出现了漏算、错算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他们对料工费分不清而导致的。由此可见,我们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计算,容易混淆遗漏。这时,笔者提示学生,借助任务一中提到的产品成本计算单来试一试。
任务四,料工费归一归。让学生将之前分出的实物卡片,分门别类地贴在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下,发现学生对料工费的区分不清楚。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直接材料,笔者将玩偶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棉花、棉布等材料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概念进行直观的判断。对于直接人工的理解,笔者则拿出了不同面额的样钞,模拟发工资活动,并提问:“老师作为管理各个生产车间的主任,是不是也应发工资?老师的工资是不是也应当计入直接人工呢?”面对学生的疑虑,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回到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概念。经过分析,车间主任的工资不是计入直接人工,而是计入制造费用。此时,笔者顺势帮助学生巩固了几种常见的计入制造费用的情况。形象的实物图片和真实的原料展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物象化,从而解决了料工费的归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