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运算局部方向模式的人脸识别算法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双空间局部方向模式(DSLDP)人脸识别算法只是单一采用作差运算提取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运算局部方向模式(DOLDP)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将图像3pixel×3pixel邻域像素灰度值与8个Kirsch模板算子卷积,得到8个方向的边缘响应值;然后,将近邻边缘响应值按照逆时针方向分别作差和作和,得到两组8个方向的边缘响应差值和和值,将两组边缘响应值取绝对值,取各自最大值的方向编码成一个二位八进制数,构成DOLDP码。在YALE、ORL、AR和CAS-PEA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将和值
其他文献
The article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image on the cover of Advanced Photonics, Volume 1, Issue 4.
期刊
总结了铋(Bi)离子在荧光粉、玻璃、晶体等基质材料中的发光特性。Bi0和Bi 通常显示为近红外发光,Bi2 通常在600~800 nm范围内显示为红色发光,Bi3 在不同基质晶体场影响下在紫外至橙红色区域内显示发光,Bi5 通常在1000~1600 nm范围内显示为近红外发光,Bi团簇离子根据自身价态和基质的不同可以显示为近红外至中红外发光。不同基质的晶体场影响Bi离子的发光性能,从而丰富了Bi离
本文报道平凸波导压缩大光腔半导体激光器,对其外延生长、结构及波导特性作了讨论和分析.
设计出新型二维列阵面发射激光器,获得了室温准连续大于250mW的光功率输出。
为了提高天基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的计算精度,提出了一种天基空间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的精确建模与验证方法。综合考虑目标的背景辐射环境、表面材料属性、几何结构尺寸、运行轨道要素等因素,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矢量坐标变换,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建立了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的数学模型。基于目标光学散射特性测量平台,进行了低温真空环境下目标光学散射特性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目标散射辐照度的理论建模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均方误差优于9.57%。实验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圆偏振光较线偏振光具有更多的潜在优势,尤其是在浑浊介质中,利用圆偏振光的旋性进行目标探测可以有效抑制散射光的影响。从经典单粒子偏振态描述方法出发,从散射介质属性和单次散射角大小的角度,阐明了圆偏振光在散射介质中旋性反转与保持的机理,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建模仿真,分析了圆偏振光的后向散射旋性反转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单次散射后,圆偏振光旋性的保持或反转取决于散射介质的属性及散射角的大小;多次散射后,圆偏振光的旋性保持或反转还和光子入射方向与光子接收面夹角的大小相关。特别地,圆偏振光的后向散射在低浓度散射介质中或
本文对带有共焦光学延迟系统的8镜环形激光器的稳定域及腔内光束参数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不同腔长时的最佳大曲率半径、腔长一定时的稳定域宽度以及腔内光束参数随大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
针对利用现有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植被提取时出现的相邻地物处于同一窗口、分类结果出现一些无用破碎图斑和"椒盐现象"等问题,提出最优分割尺度与深度置信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被提取研究,并利用光谱-纹理特征等信息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达到91.92%,Kappa系数为0.8677,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分类精度,而且分类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有效减轻"椒盐现
研究了存在偶极相互作用的两等同原子与双模腔场共振相互作用双光子过程的腔场谱。研究发现,当两模初态都为光子数态或相干态时,两模腔场谱之间有很强的相互影响,在两模场强相同时,两模的光谱结构也相同,且在强场下都呈现三峰结构;当两模初态场强不同时,较强的一模出现简单的单峰结构,而较弱模光谱中三峰的距离随另一模光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当两模均为压缩真空态时,在强场下得到经典共振荧光谱,且两模腔场谱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弱。
本文分析了深扩Zn平面条形激光器作用层注入载流子的空间分布。从理论上阐明了深扩Zn平面条形激光器的注入电流在P-AlxGa1-xAs限制层沿结平面方向的扩展可以忽略。因此,注入载流子在其作用层的空间分布比普通平面条形激光器窄得多,进而其增益波导也窄得多。从理论上证明的结论:轻掺杂或不掺杂作用层深扩Zn平面条形激光器的水平横模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增益波导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