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意象的内涵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成为了一个承载着多重意味的意象,表达了个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探讨了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对于社会伦理文化的思考。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 意象
  
  电影,是一门人学。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之所以成为电影史中的经典,不仅仅在于其高妙的艺术技巧,更因为它对人生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它的思考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而其中之一就是“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意象。
  “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电影中频频出现。已经不再是个简单的称呼,而成为了一个承载着多重意味的意象了。
  首先,“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意象表达了个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片中的女主角莎拉,被人们贴上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标签而陷入孤立的状态。周围所有的人都戴上了有色眼镜来轻视她。最集中表现这种个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是普太太和莎拉之间的对立。普太太是一个典型的卫道者形象,她对莎拉的责难声在电影中具有了洪钟般的庄严,寓意着当时的社会制度对莎拉的宣判。两个人的位置处理成面对面,显现出对立意味,并且普太太高傲地坐着,身边还站着个同样凶神恶煞的女仆,表现了双方在势力上的强弱对比。面对劈头盖脸的指责,莎拉忍耐着询问是否她已经失去了获得这份工作的资格。只见普太太狡黠一笑,却答应了聘用莎拉。这让人无限回味:社会排斥莎拉,但却不置她于死地,而是给她一线生机,让她苟延残喘,继续承受着强加给她的种种莫须有的责难,并以此为乐。正如动物界的猫抓老鼠。这是种故意的残忍。生活在这种矛盾冲突中的莎拉痛苦不堪。也许表面上看起来,莎拉由于被俗世抛弃而挣脱了一些束缚,但在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因为不被社会认可而产生的悲怆和无奈。没有人天生就想和社会环境对立。只有当被周围抛弃时才不得不特立独行的。而在其内心深处,又总是渴望回归社会。
  那么,莎拉对于缓解这一矛盾有没有做过努力呢?当然有。莎拉试图和当时的社会缓解紧张的矛盾,但是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真诚地愿意听莎拉讲话。当普太太带着莎拉去天娜家拜访时,天娜家的卓太太和莎拉寒喧了一句,给人一种交流的迹象,但是我们很快发现,卓太太根本就没有正眼看着莎拉。并且当莎拉认真地想回答卓太太刚才的问题时,卓太太早已扭过头去,拒绝继续交谈。从这一个细节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莎拉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莎拉不得不选择了和这个社会环境决裂。
  电影在表现莎拉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利用了莎拉的发型作为一个隐喻。当莎拉忍辱负重地活在别人对她的轻视中时,她的头发是被整整齐齐地束好的:当她和查理在树林中畅谈往事时,讲到内心深处时,她放下了一边的头发,寓意此时她展露了真实自我,但她也没有完全解开她的头发。即说明她还有所保留。她保留的部分从电影以后的情节可以知道,她这时候没有说明她并没有和法国中尉发生过不正当的关系:当他们的谈话被打断,查理说以后他们不要再像这样见面后,她立即又把头发绾起,即表明她又回到束缚她的现实中去:但当她被辞退。决绝地和这个环境告别时候,也就是她在草料场和查理见面以及之后她的所有的镜头,她的发型都是蓬松着的卷发,寓意个性张扬。发型的变化诉说着莎拉对真实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矛盾的态度的变化。
  影片的情节发展到后来。我们发现,所谓“法国中尉的女人”是无稽之谈。原来造成莎拉和社会环境之间对立的原因根本就不曾存在。这真是对那些自以为在维护争议和高尚道德的人们一个极大的讽刺,也启示了观众,也许很多痛苦恰源于自以为是。
  而造成为莫须有的原因而对立冲突的症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普太太为代表的一系列顽固派偏执地活在自己的信仰中,丝毫不给莎拉辩解的机会。即便是查理,他又能真正理解莎拉吗?他对莎拉追求自由的行为还是无法理解,两人最后所谓幸福的结局,只是爱情名义下的妥协,而非灵魂深处的契合。
  由此可见。影片通过“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意象。探讨了人类的一大生存困境——真实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一困境的产生原因——人与人之间的无法真正了解。影片的深刻处在于,它认识到了这一矛盾跨越时空的普遍性。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员安娜,同样是一个孤独的人。她和丈夫大卫的貌合神离,无须赘言,从安娜感情上的出轨可以见得。即使是和她倾心相爱的迈克,也还是无法真正了解安娜。在两个人一起躺在沙滩上的那幕场景中,迈克不解地问安娜“你为何如此悲伤”,安娜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她内心的失落迈克无法了解,迈克的手臂只是无力地挽留。安娜和周围环境之间的隔阂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痛苦不再像维多利亚时代的莎拉那样的明朗化和白炽化,但也只不过换了个更加隐微的方式而已。
  其次,“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意象探讨了对爱情的理解。“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称呼散发出来的是一股摄人心魄的神秘感。而影片借此认为,爱情往往产生于对于神秘的好奇。
  最后,“法国中尉的女人”代表了不贞的涵义,影片通过两个不同时代对于不贞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于社会伦理文化的思考。在查理和莎拉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女子不贞,则面临着来自整个社会施加的压力,可是压力导致的并不是屈服而是决裂。而迈克和安娜生活的现代社会。安娜的越轨,没有遭受来自周围的外在压力,但是她清醒地认识了迈克的家庭和自己的处境后。毅然决定离开。两相对比,对于不贞,两个社会的道德,一个表现为他律,一个表现为自律。而自律更能体现出人的主体意识。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思,影片肯定了人类社会的伦理文化的进步以及随之而体现出的对于人的尊重。
  《法国中尉的女人》,出品于1981年。六七十年代的英国电影,经受了反传统浪潮的猛烈冲击,八十年代以来,崛起了“文化反思电影”,该片正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不仅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而且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关注了跨越时空的人类的普遍困境。做出了独特的思考,强调了人的个性、情感、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一切或许是它更能打动人心之所在吧。
其他文献
【摘要】 《呼喊与细语》是伯格曼众多经典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部电影中,电影语言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应用。整部影片中,色彩与构图等视觉语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造型手段,而是成为了叙述的主体,参与到了电影叙事的本身。  【关键词】《呼喊与细语》 电影语言 色彩 构图    毫不夸张的说《呼喊与细语》是第一部让我感到震惊的电影。几年之后,当我再一次重温这部影片时,震撼之感丝毫未减。这种震撼不仅缘自故事或视
摘要 《天上草原》以一个八岁的城市汉族弦子的视角展现着他童年的草原生活,以及将成人后的回忆作为画外音叙述故事。从中体现出草原上一种宁静而致远的人间温情,挖掘出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天上草原》 灵魂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以一种炽热的民族热情根植在草原这片悠久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沃土,营造着他们独特的电影世界,展现着他们浓厚的民
【摘要】在宫崎骏的眼中,“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粹、素朴、又可以让我们贯穿想象力来表现的艺术……它的力量不会输给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千与千寻》在国际上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影片通过对十岁普通小女孩千寻的一次成功成长经历的叙述浓缩了对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思考,千寻所遇到的鬼神世界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隐喻。  【关键词】成长 隐喻 心理 拯救    2002年《千与千寻》摘取第52届柏林电影节
【摘要】摄影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开拓创新,需要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协调和统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具有独创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好的摄影作品会更多的体现哲学意味,表达出梦境和现实。  【关键词】真实 虚幻 情感    摄影是用影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人类的感情也大多深埋在看不到的地方,有的通过视觉和听觉所感受到的真实或者虚幻却能够深入我们的灵魂。梦,能够帮助人排除意识体系无法接受的那些愿
[摘要]“80后”作为新起的群体逐渐登上社会大舞台,当前反映这个群体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80后”一代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透过这些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当代青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丰富与多彩,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过来人们正视差异,理解、包容“80后”价值观的多样性是促进社会心理走向和谐的应有议题。  [关键词]影视作品 “80后” 价值取向    2007年,在诸多韩剧、台剧充斥各大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黑人女剧作家洛兰,汉斯伯雷和她的戏剧《太阳下的一颗葡萄干》,然后简要总结了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黑人英语在该剧中的作用。  关键词:黑人英语 方言 语言特征    一、引言    黑人英语指的是主要由非洲裔美国人后裔所使用的集中变体的名称,其名称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有African AmericanEnglish(AAE),BIack English,Bla
摘要 美国导演凯文,科斯特纳在影片《与狼共舞》中成功地运用狼的寓意,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多世纪以前美洲印地安人质朴、纯真而又命运多舛的生活。  关键词 狼 印地安人 象征 历史    一、引言    狼在中外文化中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反面形象。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是残忍、凶狠、狡猾的化身。然而,近年来,文化界突然兴起了一股狼文化热潮。狼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本性被挖掘出来。人称“狼的哲学”。笔者由此想到凯文,科斯
【摘要】电影《大鱼)》展现了—部给成人的奇幻童话,使观众无意识或潜意识地沿着与电影时空同步的“虚构”心理走向,开始经历预定的心灵体验历程,唤醒久违的用童话式纯真思维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蒂姆·渡顿 奇幻电影 童话思维    引言    一个好的剧本在手,并不意味着一部影片的成功。希区柯克曾说,他“对讲述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更感兴趣。”导演蒂姆·波顿是深知此道的,在《剪刀手爱德华》中他已经驾轻就熟地
摘要:影片《立春》以犀利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再现改革春风刚刚起风时,对当时人们的理想、信念及道德观念的冲击……,人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痛苦的挣扎、呐喊与不解。理想是自己的,现实是社会的,只有走过或经历了“立春”的人,才能融入现实的社会,但梦想不可泯灭,只要有梦想早晚都会实现的,立足于现实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立春 梦想 现实    影片《立春》反映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生在某小城里一群追求艺术
【摘要】皮尼奥尔的《冷皮》讲述两个人在一座岛上与一群野兽战斗的故事,在这个人性与兽性碰撞的试验场里,作家试图揭露人的强悍与脆弱,以及人在被迫卷入战争之后所爆发的野性。而这部小说相似的开头和结尾让故事具有持久永恒的哲学意味,作家给读者展示的文明与野蛮的反差,说明了这么一个主题:人类的生存困境并不是现实绝对的,而人类对生活采取的态度的不同,命运当然就不同,敌对的结果是更深入的敌对。  【关键词】实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