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诗歌的翅膀飞翔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诗人们用敏锐的眼看人间百态,用丰富的情漱涤万物,他们体察人情,参悟事理,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俊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中国古代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如何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笔财富,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品社会带来的价值冲击,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现实功利欲望压倒了一切。可是物质的富足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精神境界的提高,相反,它常常会窒息人们的心灵。于是,诗歌被演绎成流传于民间的低劣恶俗的顺口溜,或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而诗人们以及他们倾洒了一腔情感心血的印迹则成了人们发展经济的工具,现在,有多少人知道并且愿意说起他们呢?于是,如果谁还多愁善感地沉浸在烟柳斜阳中就会被认为是病态的呻吟;要是说谁像个诗人,得到的恐怕是别人的讥诮;现代人在钢筋水泥的框架当中,早就没有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情趣,没有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定,没有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从容,更没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兴致,没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达观,没有“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的俊逸,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情,当然也没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哀婉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
  当然,诗人救不了世界,也救不了人心。同样,语文教育也不可能挽救世道人心,更不能狂想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人。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读诗、爱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天空中飞翔……荷尔德林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那么,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塞涅卡说:“一个人可以是好医生、好统治者和好语法家,但没有美德就不可能是一个好人。”同样,一个人可以是政坛的领袖,可以是某个行业的精英,或者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他首先是一个人。如果他的精神是贫乏的、灵魂是空虚的、心灵是苍白的、头脑是混沌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完满幸福的人。语文教育应该让人们的头脑、精神直至灵魂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起来。而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过的书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生价值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是,现在的很多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如何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文化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语文学科的任务应该是为人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
  或许是教材编写者想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子,我们的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选了大量的诗歌,在教学这些诗歌的过程中,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的诗歌作品。然而,学生不喜欢。他们没办法喜欢,数理化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和精力吟咏感叹;他们没必要喜欢,高考试卷中的那两个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选择题把充满审美愉悦的诗歌欣赏搞得稀里糊涂,他们认为,读再多的诗歌有什么用?试卷中就那么几分,胡乱蒙就足以应付了。这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时代,对于学校、家长和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一切,我们可以利用高考的杠杆作用,把语文教学导向充满诗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宽途。可实际上,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母语作文,许多作文语言的基本功差,要表达的意思说不清楚,有些学生热衷于使用流行语言、网络语言,而错别字更是遍布全篇……学了12年语文,竟然无法用母语通畅地写一篇800字的文章,竟然无法让人从中感受到母语的美。真是让人心寒。学生的作文显示出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他辨析问题多数还停留在“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谁对谁不对”上,缺乏理性高度,极少能从人文高度认识问题,更别提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了。
  透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将古人的光辉灿烂融入现代文明,让它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传承。比如说,讲苏轼的作品时,应该努力还原出北宋那个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和在这个具体环境中生存、思考和写作的活生生的苏轼。“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物。一方面,他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地参预国家的政治活动与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他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但不是冲突与反抗),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洒脱无羁与无可奈何,随缘自适与失意彷徨,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愈益强化时代的内心苦闷。”“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得多,如果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北宋那个特定的时代,那就没有苏轼”。所以,要读懂苏轼,就不能离开时代、社会、民族和人;读苏轼,就是读历史文化,宇宙人生。于是,学生在在学习其他诗歌认识其他诗人时,就逐渐培养起自己理性的认识并有了认识高度。
  曾经,有人问丘吉尔:“你认为印度和莎士比亚哪一个更重要?”当时,印度是英国在海外的最大的殖民地,丘吉尔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宁愿丢掉十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的,任何一个民族或者说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民族,都不会忘记自己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精神导师,都会如饥似渴地从他们那里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以滋补民族的灵魂。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将唤起一个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我们的学生终有一天会插上诗歌的翅膀飞翔!
  
  收稿日期:2008-12-26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在现在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很多的优点,但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本文就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不足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成熟,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多媒体能集音频、视频、图像等素材于一身,能极大的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
期刊
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尽量转换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重在调动学生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了创新能力,又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从而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现就我在教
期刊
美感是体验的感受之一,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得到的满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追求真善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新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富含美育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注重美育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实效,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美的信息传递,引导对美的情境感知    人的审美观的形成离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的能力包括思想品德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两个方面。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处环境,思想品德能力就是依照教材中所讲述的高尚品德、正确的思想、革命人生观等标准,去评判人们的行为善恶、真假、美丑;让学生去崇尚效仿真、善、美,鄙夷摒弃假、丑、恶,从而表现人的觉悟、品行活动。思想认识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是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反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要思考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与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路,最终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自己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有一些肤浅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如何遵循学生情感规律,对政治课有较大的兴趣,对教材内容能很好理解的情况谈几点:    1.饱满的情绪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
期刊
[摘要]在笔者教学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这使笔者意识到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在我这几年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幼儿
期刊
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长期细致的工作,只有从他的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美好生活的光辉前景,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树立
期刊
千百年来,什么都在变,惟独人的情感不会变,而情感又是万能药。所以提高化学教学  质量,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1.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  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
期刊
中国文学和建筑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游历祖国的名川大山,无不留下文人的笔墨。或是文人慕山水之名来,有感而发;或山川因美文而著,流芳于世。以致古人发出如斯感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川大体如此,建筑也不例外。纵观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建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国古人崇尚的是儒家文化,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学瑰宝。文人需要建筑激发自己的灵感,而建筑也在文人的笔下灿烂生辉,名扬四海。到如今,一提起某某古
期刊
对巴尔扎克的了解,大多数的读者局限于他的小说创作,很少有人关注他的思想情况,无疑他一生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他在“深刻理解现实关系上总是十分出色”,在现实主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由一些序跋和部分通信,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这方面的论述。    1.现实主义小说要具有史的品格    “史”早在古希腊阶段即已成典范,但只是就“剧”而言,发展到十九世纪依旧深受人们的喜爱。巴尔扎克认为艺术的使命是真实地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