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的安全边际就在不远处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周市场再迎暴跌,银行股作为“王的男人”冲在前线,成为引领大盘反弹的中流砥柱。但光鲜的背后,我们也看到多数银行股频频刷新年内低点,纷纷在暴跌中破净,集体哭晕在键盘。本周,《红周刊》、雪球网与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栏目邀请嘉宾西峯,多年的投资心得外加性格使然,造就了他另类的投资风格——做趋势基础上的价值投资。而在6月“股灾”之前果断喊出的空仓,现在看来依然是最好的选择。西峯就职于一家外资房企,负责中国区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和研究工作,常年专注于地产和银行类股票。在最恐慌的当下,西峯强调,“目前是布局银行板块的好时点,要在悲观中留一份清醒,因为安全边际就在不远处!”
  A股反弹基础仍不扎实
  《红周刊》:近期,A股市场巨幅震荡,银行股频频发力护盘,您觉得市场反弹空间多大?
  西峯:当前,A股反弹的基础仍不扎实,大量的监管措施出台引发市场运行逻辑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平复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预期的差异,后市如何发展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当然,目前银行板块快速腰斩之后,投资价值开始显现,而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估值区间也处于历史低位。短期看,未来的走势仍要考量市场对蓝筹或是创业板的偏好如何转换,但长期走好还是需要更多的好公司上市来体现价值。
  《红周刊》:您觉得股灾之后,大盘的持续疲弱是什么原因呢?
  西峯:对于这轮“股灾”有很多解释,如恶意做空、外资阴谋等等,但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股价涨幅严重背离经济基本面。目前,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投资情绪持续恶化,暴跌之后情绪的修复需要时间。考虑到目前市场较为混乱的局面,巨幅震荡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市场容易慢涨急跌,这对于投资者是极为不利和艰难的时刻。
  银行股离估值低位仅一线之遥
  《红周刊》:您刚才提到了金融股的估值优势,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怎么看待银行股的机会呢?
  西峯:银行属于周期性行业,PE的变化率比较大,而PB相对比较稳定。银行股从近期高点回落一半以上,0.8倍左右的PB具有较大吸引力,这也将是安全边际所在,但相较去年年中银行股的历史估值下限,还有10%~15%左右的空间。所以说,距离银行股估值的历史低位只有一线之遥,目前银行股投资机会已经显现,我们要在悲观中留一份清醒。
  《红周刊》:从6月12日股市下跌开始至8月25日,大部分银行股跌幅在3成以上,跌幅最少的工商银行跌了24.61%,跌幅最大的宁波银行跌了45.83%,南京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和北京银行的跌幅都超过40%。截至8月28日收盘,16只银行股中破净银行股数量增加到了7只,什么原因呢?
  西峯:此次银行股大面积破净的原因,主要是与近期A股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环境有关,由于神创板股票的流动性再度枯竭,投资者抛售流动性好的蓝筹获得资金。这与银行业基本面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因而也是长期投资者建仓的机会。
  《红周刊》:很多人一直不喜欢银行股,虽然估值低且基本面不错,但二级市场走势却无法让人满意,惟一表现比较好的也是在大跌之后的几次补涨或几次强拉升。
  西峯:这大概是个误解。从2000点起步到去年年底的3200点,大盘大致上涨了60%,而同期银行股涨幅基本在1倍左右,连四大行中的建行也涨了80%多,涨幅超越大盘。2015年是神创板的行情,但到7月份,银行股涨幅其实和大盘相当,直到最近才有几个交易日跑输大盘,但又很快拉起。所以说,银行股并没有不涨,没涨的只是银行股的估值,但银行用快速上涨的业绩水平抵消了估值的大幅下降,同时还获得股价的增长,在我看来,这种增长殊为不易。
  过度担忧坏账导致估值受压
  《红周刊》:随着中期业绩的陆续发布,银行业2015年中期整体业绩增速放缓,什么原因导致的?
  西峯:从已经公布的中报来看,业绩增速高的银行可能有20%多增长,业绩增速低的也有个位数增长,但资产质量问题不可小觑,行业所期待的不良拐点仍然没有到来。其实,银行利润下滑与各家银行不良拨备计提增多有关,优质银行会多提拨备压低利润增速(多存点余粮),差一点的银行会少提拨备平滑业绩。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光看利润水平已经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关键还得结合资产质量去评定。
  《红周刊》:银行股确实面临着一些困境让人揪心,比如经济下行导致银行增长放缓、坏账增加导致盈利回落等等,您怎么看待这一风险因素?
  西峯:随着经济下行和坏账暴露,银行业绩增速确实在最近一两年开始放缓,但今年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恶化已经在预期范围之内,各项基本面因素并不存在明显的预期差,大量拨备其实体现了部分乃至全部坏账的情况。从陆续公布的2015年半年报来看,虽然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仍在上升,关注类贷款余额更有加速的态势,但即便在高额拨备的情况下,银行整体业绩依旧持续稳定增长。
  所以说,决策层和监管层还是在时刻防范着银行风险,而外界对银行坏账的担忧可能有些过度,这也就是银行股估值一直“趴在地板上”的原因所在。从长远来看,如此低估值是确定无疑的投资机会,压制得越久越狠,弹性就越大。在公司业绩确定增长而市场情绪悲观的时刻建仓,往往能够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但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扎实的分析和判断。
  不必纠结于银行股的选择
  《红周刊》:中国的银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和其他行业相比,其内在的公司相似度较高,投资者应该怎么去挑选优质个股?
  西峯:例如,四大行之间虽然各自不同,但其实真正的区别很小,股份制银行除了招商、兴业等银行之外,其余在业绩表现上差异也不大。而如果你观察除银行外的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发现公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所谓银行的同质性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长期严格的监管和控制;二是,相对类似的模式和业务体系。在我看来,银行间的差异远远小于市场情绪波动带来估值高低的影响。像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已经纷纷破净,未来一年20%左右的股价增长还是容易见到的。所以在选择银行股时,建议投资者还是要看市场整体的情绪,在极度悲观的情况下,可以出手银行股博一个短线的反弹,而不必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挑选个股上。   《红周刊》:您习惯于持有哪些银行股呢?
  西峯:银行股中,建行和浦发银行经常作为我操作的对象,主要是相比于其他公司更加熟悉而已。这两家银行经过长期跟踪和观察没有大问题,可以回避自身的业绩“地雷”和突发事件对投资策略的干扰。在过去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它们没有重大法律事件、重大欺诈、高管变更、战略突变、业绩跳水或者暴增、神话故事忽悠等等……这些似乎都很平常,但从长期观察的结果来看,有着良好管治体系的值得被信赖的公司寥寥无几。
  最近炒的比较厉害的南京银行就不是我的“菜”,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我也不太考虑。此外,我会刻意避开人气较高的明星股。比如,招商银行在财务稳健和安全方面的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但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共识的“白马”,估值并不占优,所以我不会大手笔配置这类银行股。
  不要借国企改革和互联网金融说事
  《红周刊》:近日,银行板块最受市场关注的消息便是“双降”,关键时刻的“放水”对于银行股的影响有哪些?
  西峯:央行此次的降息降准其实也不是什么新招数,主要有利于缓解市场情绪,我个人认为对银行基本面的影响是中性的。此次降准释放6000亿~7000亿左右流动性,理论上有利于改善市场资金面。但事实上,考虑降准前后的经济因素,实际流动性改善有限,并不足以带来估值的大幅提升。而在1年期定存利率继续下行的情况下,银行股的股息率对保守投资者的吸引力反而提高了一些。
  《红周刊》: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对于您投资银行股的影响是什么?
  西峯:最近很多人喜欢聊国企改革,像交通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还有互联网金融同样是过往一年这个行业最热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欢迎国企改革,但不欢迎用国企改革名义忽悠。从基本面看,我国银行业制度由来已久,小修小改不会有大的变化,而大型改革除了自身方案之外,必然要求上面政策配合,同时成果需要耗时良多。
  类似的,各种互联网金融方案到目前都鲜见成熟模式,反而问题多多。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失败多、成功少的业务模式,这个和金融追求稳健经营的方向格格不入。即便成功,互联网金融短期在体量上也无法和原有业务相比,属于九牛一毛或者锦上添花的部分。
  因此,我既不反对改革,也不反对互联网金融,但如果哪家银行拿国企改革或者互联网金融说事,短期获得超高股价,我倒是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卖出机会。因为,市场可能会出错,但不会一直出错。
其他文献
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勇猛机械”),成立于2010年12月27日,系由王世秀、王勇、王猛父子三人共同设立,主要从事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主要产品为勇猛系列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今年7月,勇猛科技正式发布招股说明书,踏上IPO的征程。  对于该家公司,《红周刊》记者在翻阅其招股说明书时发现,其招股说明书中有诸多重要数据信息没有披露或披露过于简单,部分财务勾稽关系存在问题,财务
期刊
近期创业板指出现了冲高受阻的态势,更是在周五重新考验2000点的支撑,显示出市场的人气尚未完全复苏。而且,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创业板的调整源头从去杠杆到挤泡沫,也恰恰显示出其投资机会正在显现。  因为去杠杆是硬性的、刚性的,谁也改变不了。但是,挤泡沫,则存在着机动性、灵活性、动态性。估值坐标在不同的时节点,不同的趋势中,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有着变通的余地,这也说明创业板指已经迎来一定的投资契机,
期刊
市场经过了从6月15日开始的两轮连续千点杀跌后,终于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最近很多投资者在抱怨,市场如何如何不好,但一些人却开始兴奋,因为好的标的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说到底,还是仓位决定一切,仓位高的,希望股市涨,仓位低的,希望股市跌,涨涨跌跌,财富发生转移。  从事后的角度去分析,如果是牛市,那么一年中,持股的时间大概在2/3左右,如果是熊市,那么空仓的时间应该在2/3,这样才能有效地回避市场的
期刊
股市“跌跌不休”,再次凸显出货币型产品的稳健。特别是9月小长假即将来临,股市虽休息货基却收益不停歇,让投资者假期也赚钱。然而,由于不少货基将提前关门谢客,投资者需8月31日之前及时申购才能做到“人闲钱不闲”。不过银华日利在内的场内交易型货币基金9月2日还能购买,可极大提高资金效率,投资者不妨提前关注。当然,一级市场申购还是要在8月31日收盘前完成。  今年来货币基金的稳健表现,使其假期收益十分可观
期刊
股谚云:新手套在山顶上,老手死在抄底中。抄底成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抄底失败,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你抄的那个点位,是不是股市相对低点。  抄底黄金时刻到了吗  对于在本波调整中全身而退,或者保留一定利润且现在仓位极轻的股友而言,“抄底”一定是心中难以磨灭的欲望。试想,不到3个月超过40%的大跌,最高价下来打了三折、四折的个股不在少数,再加上8月底下探2850点之后缓慢回升,似乎跌不
期刊
最近的市场在经过一轮快速拉升后于本周有所走弱,上证50标的股成为大盘涨跌的最大着力因素。但目前看,上证50个股中,近期融资盘已明显呈现高企,缺乏进一步做多动能。因此,投资者应规避高风险个股,多关注上证50中BETA值在1以下的补涨股的机会。  阶段风险大于机会  WIND数据显示,由于上证50成分指数在上证指数甚至整个A股中均具备高流通盘和高融资盘的特征(占上证A股和全部A股权重分别为46.95%
期刊
目前市场上的悲观情绪有两个主要来源,第一个来自于职业评论人:每次市场大幅下跌以后,他们根据已经走出来的行情,联系各种国际事件,经济指标和历史数据,以此解释下跌的原因。第二个来自于股民本身:他们由于深陷泥潭,心情极度低落,再加上各类消息对市场悲观预期的影响,他们相互之间传递着市场的悲观信息。但是还有一种人没有悲观,反而很冷静,他们就是主力机构。  主力机构未走传统派发模式  这次A股市场从5月份的猛
期刊
本周两市B股大幅下挫,上证B指报收309.25点,一周下跌7.59%;深证B指报收1086.82点,一周下跌4.73%。  本周我们试图从月线波浪层面对上证B指本轮下跌做一个具体的分析。自1999年3月份21点低点以来,到2015年6月份539点,沪B经历了4个大的上升波段。在波浪结构上是:A-B-C-X-A-B-C,21~394点是第一组A-B-C,耗时104个月,涨幅近18倍;86~539点是
期刊
不要轻易交出带血的筹码  《红学堂》:股灾原来没有结束,本周大幅杀跌后迎来反弹。在众多的向下跳空缺口下,您认为反弹还会延续吗?还敢说底吗?  王先春:过去的一周确实很惨,很多强平盘死在了周三、四,甚至是周四下午拉升前。不得不说,这是市场的残酷性,没有任何办法。在融资制度下,强平机制是冷血的。尽管此前我们在这一周的下跌中,反复提示不要轻易交出带血的筹码。大盘跌到2850点,对于融资客来说,更多的是带
期刊
本周转债市场,虽然迎来下半周的反弹,但周均收阴。上证转债周跌2.78%,深证转债周跌5.18%,中证转债周跌3.28%,整体表现好于大盘。各转债周跌幅度不大,较上周明显收窄,其中格力、航信、电气、歌尔转债分别周跌0.88%、2.37%、3.26%和5.18%,而对应正股本周以两位数下跌,跌幅最浅的上海电气-10.51%,最深的歌尔声学-18.10%。14宝钢EB周跌1.95%,15天集EB周跌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