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导到穿插:论中国古典戏剧滑稽戏谑特色的淡化及成因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稽戏谑在宋金杂剧中本是主导美学特征,但随着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逐渐淡化为喜剧性的穿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戏剧体制不断完善,情节内容不断扩充,美学特色愈益丰富.第二,主要脚色由副净、副末转变为生、旦,原本滑稽表演的主要脚色退居次要地位.第三,文人参与创作并逐渐成为创作主体,其高雅的审美理想使滑稽戏谑的色彩不断减弱.第四,中国古典戏剧以教化、中和与典雅为审美追求,制约着戏剧向滑稽戏谑的方向深入发展.尽管滑稽戏谑的审美特征在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上逐渐淡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戏剧艺术的衰落,而是中国古典戏剧不断成熟完善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电影《攀登者》在商业和艺术方面都做出了全新的探索.尤其在关于挫败、死亡的着墨上,要比许多英雄类型的商业电影更加突出.《攀登者》一直铺设了关于残缺和遗憾的隐线,死亡的主题层层推进.死亡主题能极大促动观众的体验,从丧失和残缺中走向成功,才更代表了真实而复杂的心理和现实.
戏歌是传统戏曲与现代歌曲跨界融合、相互吸收的新艺术形式,是新时代衍生出的艺术新品.它汲取了传统戏曲的精髓,唱腔独特、韵味浓郁,是对传统戏曲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戏歌演唱中的字、声、情、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传承戏曲传统音乐、丰富戏歌演唱理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美国当代女性戏剧家玛莎·诺曼的戏剧作品《出狱》《第三和橡树》和《晚安,妈妈》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第二次女权运动催生的新女性的审视.本文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研究理论来解读诺曼作品中的新女性的形象,分析新女性产生的背景以及内在矛盾.巴特勒认为偏离性别规范的新女性有身份消解的风险,这种风险也使诺曼在女权主义的激进立场和传统社会家庭关系之间徘徊,表现了诺曼在女权运动浪潮中所感到的性别焦虑.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高境界,黄梅戏也不例外.活态传承必须依仗特定的文化生态,黄梅戏要实现活态传承,其首位条件是修复其所依赖的文化生态系统,而依托安庆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则是修复黄梅戏文化生态的第一要务.黄梅戏文化生态保护区应秉持活态建设的理念,以守成为前提适度创新,原汁原味地保护相关文化遗存,培养和释放黄梅戏文化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造血”功能,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运用文献法与履历分析法,揭示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者群体的治学特征包括他们良好的音乐修养,多学科融通的学术背景,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等等.对于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研究而言,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学术创新是灵魂,规范严谨是前提,知识结构是基础,教学学术是方向.
“对脚舞”是我国彝族地区流传较广的民间舞蹈之一,为典型的自娱性民族民间舞.本文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17携手筑梦”扶持项目彝族舞蹈《唤嫁红歌》为例,详细总结了彝族“对脚舞”艺术创作之津要,探讨如何对彝族“对脚舞”的舞蹈素材进行艺术升华,挖掘其文化内涵,维护好民族民间舞本真,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文化生态理论框架下以土家族肉联响为个案,将肉连响文化生态环境分为自然与社会环境、土家族民众及文化自身生态适应特征,阐释了肉连响文化生态组成机理,并从文化生态探讨其濒临困境的原因.
学校教育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乃至一条重要路径.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挖掘与转化利用,已成为重要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路径与关键所在.本文选择粤北乐昌渔鼓为个案,展开音乐教育资源挖掘与转化利用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以期为“非遗”保护这一重要工作提供音乐教育资源挖掘与转化利用方面的路径参考.
乐队配器对花灯戏音乐风格有着重要影响.花灯戏《红梅赞》的乐队配器在托腔保调、参与人物音乐形象塑造、推进戏剧矛盾发展、保持剧种特色、转化与延展风格五个方面凸显着贵州花灯戏的音乐风格.
2019年6月23日,“非遗”优秀声乐作品展演——茶马古道川藏线音乐会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倾情上演,演出反响强烈.该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学院“双馨双成”项目的 成果汇报.本文以音乐会为线索,从项目的 缘起、实施过程与汇报演出几个方面谈谈对当下非遗音乐传承与传播以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