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头活水,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运用教学源头,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使学生能凭借自己的阅历敏锐地捕捉和领悟课文的内涵,获得感悟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源头活水。
  “情不动,辞不发。”课堂上教师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娓娓道来,就能让浓浓的情感淙淙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如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教《荷花淀》时,教师就应把这一“诗体”特色挖掘出来,启发学生领会文句的以情动人。教师可以最精彩的开篇四个自然段为例,朗读后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诗化语言。
  在这四个文段中作者选取的描写对象是:月亮底下,女人正在用苇眉子编席,有时望望远处一片飘着荷叶、荷花清香的白洋淀。月亮、女人、苇席、荷香、白洋淀,这些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的美感,类似于诗歌的意象,润洒着纯美的极致。若教师能用气韵流转,音调和谐,具有诗般优美的节律和韵味来加以描绘,“凉爽”、“干净”、“湿润润的”,“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些诗一样的语言将更显诗意盎然,将更能引发学生对白洋淀广阔浩渺、物产丰富的联想,这里没有一点战争的味道,更没有一丝尘世的纷扰。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让人流连忘返、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纯美画面,把我们带入一种优美、和谐、充满爱与被爱的世界一隅。诗情画意的这里不能允许日寇的铁蹄践踏,这也是反抗侵略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战胜侵略者的课文开篇,显得意境深邃而高远。“孙犁就是在描写时把自然画面的美和读者心灵的震撼相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诗体小说”的。
  由此可见,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就可以为课文注入源头活水,让学生在鉴赏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熏陶——爱家、爱国、爱学习。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语文是且必须是一种承载着人类社会特定教育使命的精品文化语言,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在品读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例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可按以下方式设计教学。
  1.主动探究,耐心扣问
  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性提问:作者写了室之修、家之变、妻之亡三个场面,涉及哪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妣”指的是谁?(是作者已故的母亲。)
  拓展质疑:那已故的父亲应称为什么呢?
  生:考。
  师:从何得知?
  生:在我们这个地方,家里祭祀祖先的纪念堂上的牌匾就写着“先考妣”呢。
  师:太聪明了,很细心观察呀。本学期,我们也学过这个字,请回忆一下。
  生:课文《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
  (有学生还提到了成语“如丧考妣”等。)
  师:“大母”就是祖母。为什么在“妣”和“大母”的前面加上“先”字?
  生:这是对逝者的尊称。
  讨论:请说出带有“先”的词语?(先辈,先祖,先贤,先考妣等。)写本文时,作者的妻子已去世了,为什么不把妻子称为“先妻”?
  明确:妻子是平辈,所以应称“亡妻”。
  在课堂有限的时空迸发真实灵动的“原生态”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以情触情,情注心中
  讨论:分小组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进行鉴赏评析。
  明确:这几句话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但言有尽而意无穷,树“亭亭如盖”,而人再也不见“亭亭玉立”了。自妻子离世后,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是归有光寄托对妻子的缅怀和眷恋的唯一对象,营造了几许相思、几许离苦、几许哀愁的意境,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体现了亲情不老,伤痛难尽。
  通过对文章感人肺腑情感的体会,让学生沉浸在所形成的“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的特定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心里会滋生出诸多感触,有个小组总结发言:“这有如苏轼蕴涵着对妻子无限怀念的伤感之情的《江城子》一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啊!”
  邵雍《观物外篇》所说:“以目观物见物之形;以心观物见物之情;以理观物见物之性。”以情触情,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语文教材中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只有在教学源头中寻找到知识传授与审美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学生在生活意义的世界中找到自我,才能让学生穿越时空厚厚的尘埃,触摸到作家活泼的心跳,使学生得到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作者于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调查了丹江口水库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nhynchina motomurai(Harada,1935)感染三种小型经济鲤科鱼类——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宽
许多语文教师抱怨说:时常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而且这些学生有很多是优秀学生。教师们都自我感觉课上得很精彩,所以当发现学生不听课时,自然而然会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挫败感。一次偶然的机会,令我对怎么上语文课有了更多的思考。  有一次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学生说:我们学生都觉得上语文课最清闲了,可以一边听语文老师讲课,一边做数学或别的科目的作业。听了后,我觉得很震惊,也令我这个语文老师羞赧。
兴趣是成就人才的沃土,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大都具有广阔、稳定而有效能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所说的“乐”指的就是兴趣。达尔文是一位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者,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由此可见,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在我国当今
一、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孩子更喜欢外籍教师来教授英语课。为什么呢,是外籍教师一定英语知识渊博吗?究其原因,那就是外籍教师授课时的教学方式——他们借助西方人特有的幽默和丰富的体态语,将要表达得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甚至开怀大笑中学到知识,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习效率相应的要高,即使听力差的学生也能“看”得懂。外籍教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又能体现国家提倡的新课改精神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
利用已发表的鲤微卫星引物在草鱼中进行PCR扩增,结果有5对引物(6个座位)能成功扩增并且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3-7个之间.这些异种扩增的草鱼微卫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