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插图教学方法浅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插图与课文相比,占的篇幅不大,所含“知”、“情”、“行”的信息量却很大。这是思品课插图 的优势之一。然而插图显现的道德信息,一般是浓缩的、凝结的,这又是插图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做到既充 分发挥插图优势,又切实突破插图教学的难点,无疑是构建崭新的思品课教学论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根 据笔者探究和参与教学实践的体会,采用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由小显大、由静趋动、由形索神等教法,可以 获得最佳效果。
  “由外而内法”。所谓“外”,是指插图的外露信息,包括环境、景物、人的神态和行为表征。所谓“内 ”,是指插图人物的内在本质。采用“由外而内法”,就是审视插图,先从外露信息入手,进而领略榜样人物 内心世界。例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人教版”第8册)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上海海运局“长柳号”海轮停 靠码头后,作为服务员的杨怀远为旅客挑运行李的事。他的面部表情显得异常兴奋。尾随其后的七位白发苍苍 的老爷爷、老婆婆,也乐呵呵的。教师抓住这些外露信息,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上的人物为什么会高兴?七 位老人的笑和杨怀远的笑又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牵引,学生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七 位老人的笑,是得到别人帮助后而感发的。他们遇到了杨怀远这位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热心人的关心和帮助 ,解除了下船后拿不动行李的忧虑。因此,老人们的笑,既是对助人者的感激,也是对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称颂 。杨怀远基于为旅客服务,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他的高兴,是其“助人为乐 ”心理的反映。像这样借助插图的外露信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
  “由内而外法”。所谓“内”,是指插图内涵的意蕴;所谓“外”,是指课堂外的现实生活。采用“由内 而外法”,是运用“由外而内法”的继续和扩展。它要求从画内移到画外,与现实生活紧密挂钩,以充分揭示 插图中道德形象的社会意义。例如《关心他人》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图是炎热的夏天,身患骨癌的刘玲带病打 来凉水洒在教室里;打来开水凉着,为的是让同学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后能感受到“清凉”。第二幅图是在公 共汽车上,刘玲宁肯拄着拐杖站着,也要把座位让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第三幅图是在病房里,刘玲一瘸 一拐地走到生病阿姨的床前,轻声唱歌,为的是让阿姨减轻痛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从这三幅图上感受到刘 玲无微不至地洞悉和满足别人的需求,千方百计地给他人带来愉悦的美好心灵,而且要用插图中的人物道德风 范去观察比照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刘玲高尚的美德,这对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优化社会风气, 鞭斥极端利己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由小显大法”。所谓“小”,是指插图的“画眼”。虽然所占篇幅很小,却能牵动整个画面。所谓“大 ”,是指插图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情感。采用“以小显大法”,就是抓住“画眼”,从小处入手,以揭示和把握 整幅插图的意蕴。例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第一幅插图,居画面中心位置的是杨怀远,他头戴海员帽,上身 着白色海员服,右肩上一条小扁担挑着两个大行李包,扁担被压得弯弯的,左手还提着一个行李箱。插图中的 这条扁担就是“画眼”。教师让学生观察、认识扁担虽为平凡之物,几十年来却为旅客挑了数十万件行李,由 于长年累月负重,新的挑旧了,旧的挑断了,断一条又换一条新的。杨怀远先后换过十几条。教师借助画面上 的这条小扁担,牵引学生的思维拾级而登,就能让他们感悟到杨怀远的“扁担精神”。
  “由静趋动法”。所谓“静”,是指插图的静态构形;所谓“动”,是让插图上的东西都“活灵活现”。 采用“由静趋动法”,就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和物态,让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东西皆“含情脉脉”,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例如《珍惜劳动成果》(“人教版”第6册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大江和虎子。大江睁着眼睛,责怪虎子把他用了半天时间画的画弄脏了。而扫视地面, 就能发现被大江扔掉的许多半截铅笔和铅笔屑。对此要特别加以关注,因为被扔掉、被損坏的铅笔是劳动成果 。上课前可把插图放大为挂图。执教时先指着挂图中被扔的东西设问:“这是什么?是谁扔的?”当学生看清 图意,作出明确的回答后,教师又将事先准备好的“折断了腿的铅笔人”贴在图中的半截铅笔处。然后进一步 追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些被折断腿的‘铅笔人儿’,会向大江说些什么呢?”此时,一个个铅笔头站起来 ,瞪着眼睛,摇摇晃晃向大江走来。当画面由静态趋向动态时,学生的情感也随之掀起波澜。他们同情铅笔的 遭遇,会语重心长地劝说大江:“你知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其实,损害别 人的劳动成果,别人一定也很伤心;损害任何一种劳动成果,人民都心疼啊!”通过插图的活用,激起了学生 极大的情趣,使教学产生了耐人寻味的魅力。
  “由形索神法”。所谓“形”,是指插图中人物面临的外部条件和所处的境遇;所谓“神”,是指人物内 在的情怀和节操。采用“由形索神法”,就是借助道德想像力提供的“内心视像”,去感受和体验道德人物美 好的心灵。例如《坚持民族气节》(“人教版”第7册)中有一幅表现苏武身处逆境的写意画。教师提示说,苏 武在荒漠中度过了漫漫19年,你们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借助道德想像力的驰骋,仿佛看到了苏武钢 浇铁铸般伫立在大漠荒原中,脚下依然是白雪覆盖,怒吼的狂风吹起了他褴褛长衫的下摆,吹乱了他被岁月和 折磨染白的胡须。苏武仰首遥望南方,注视大雁南归的踪迹,好像在向它们寄予期望:“飞吧,飞吧,快快飞 到我的祖国,把我苏武怀念故土之心,效忠祖国之情,转告给广大的人民吧!”借助联想和想象,插图中凝结 的苏武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深深地感染学生,课堂上的教与学也随之推向高潮。
  上述五法,虽各有其巧,各显其采。然而它们也有共同点,就是突出一个“动”字,讲求一个“活”字。 即善于借助多种手段,把凝结在插图中的道德情感“激活”、“趋动”,使之变成一股股潺潺流动的“热流” ,直通向学生的心灵。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如何教学这门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转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行之有效 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抄板书,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满堂灌”式教学的牢笼,还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
摘要:为了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探究是学习 语文教学 课程资源 精彩课堂       “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提出来的, “接受性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将现成的知识灌
摘要:充分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优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将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优势及特点,采取利用歌词将时态、学生表演讲课文、竞赛方式记单词等方式,采取多层次教学,以达到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 多层次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摘要:物理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评价应用进行了探讨,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评价  一、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功能  1.教师角度:科学简洁的评价用语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片形吸虫属于片形科(Fasciolidae Raillet,1895)的片形属(Fasciola Linnaeus,1758)。据Yamaguti(1972)分类记载,该属吸虫有6个种,其中寄生在家畜和人体的主要是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
语文教师围绕“积累生活素材 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习作教学生活化习作研讨,交流习作方法的指导。此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教学研讨的热情,提高了教师习作指导水平,学生的习作水平相应得到了提高。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课堂有效小练笔,想说爱你也容易。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