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以及课堂实施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内科学教学中采用PBL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分析与思考,对于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行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内科学;教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内科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门极为重要课程,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临床医学、临床医生的基础。并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965年首创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其后,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大学也相继采用此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内各院校纷纷尝试PBL教学方法,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題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PBL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资料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一般为6-8人。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个或几个临床病案,其中带有若干重要提问和学习目标。学生围绕这些病案及一系列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循序渐进且多次反复的讨论学习,最终得出有关该病例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计划等方面的正确答案。面对病案中列出的各种问题,学生要明确自己要查找的目标知识与信息,并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杂志、文献或网络信息获取问题解答所需的新知识与新信息[1]。
  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笔者采用了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PBL),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内科学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准备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若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师生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完成。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准备
  在任何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永远是主导。但是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模式。在传统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PBL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
  第一,教师要做好角色准备。教师要保证以学生为中心、建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控制时间和进程、适当引导问题的走向、促进讨论、思考。使讨论氛围逐步升温、问题逐步拓宽、加深。
  第二,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病例和问题。PBL要求引入的病例不能过于典型。这样的病例对学生缺乏挑战性,难以引出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妨碍知识的拓展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太过复杂的疑难病例容易干扰学生思路,在学生背景知识较少的情况下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有学者认为,PBL教学中许多问题不合实际,多数是探究性的问题,而现实中,往往遇不到这样的患者。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临床思维。
  第三,教师要对分发给学生的病例和问题在深度广度方面做充分准备。众所周知,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个病症往往会牵涉到很多器官和因素,问题讨论也会波及到方方面面。所以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可能会争论的面红耳赤,况且有些问题本身就是似是而非。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解释。所以PBL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负担更重。
  第四,给予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每次PBL课程的问题和病例必须提前布置,至少是上次课布置给学生,并对题目和病例的研讨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资源,如图书资料、参考文献乃至网络资源等[2]。
  第五,为使每个学生均最大程度地受益,应进行合理分组。无论班型多大,每个小组成员6-8人。在分组中应考虑学生的基础,尽可能地将基础好、差生均衡地分配。在同组中,差生可以从优生处得到帮助,共同提高。分组讨论中,教师要不停地巡视,保证讨论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督促每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2.学生准备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活动的主体,学生必须积极主导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3]。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应向学生讲清楚该类课程中学生将要扮演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学生一定要清楚在这类课程中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或成绩)负责。
  第一,思想动员。在讲清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模式。学生自小学到中学整整12年学习中,早已习惯了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加之东方人特有的内敛性格。学生在课上很少主动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并且在众人面前不善言谈。所以教师在实施PBL教学模式前,要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学生必须明确自己是PBL教学模式的执行者、参与者以及受益者。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将达不到该学科的教学要求,并将自行承担后果。
  第二,充分准备。根据老师布置的问题或病例,研读教材、查找资料、网络搜索。必要时去医院查找类似病例,走访临床医师,向他们请教,做好笔记。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一些短小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积极合作,取长补短。在课下准备中,提倡同学之间积极合作。在搜集整理资料中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而在课上,不仅要把自己用心准备的工作汇报好,圆满、友善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认真关注其他同学表述的问题,并提出个人观点,使自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讨论中同组同学要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实施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有好的理论,还要有好的实施方案。因此教师既要准备好问题和病例,又要设计好教学流程。
  1.按照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首先将每个单元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该单元涉及疾病的病理、生理、解剖、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全面的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
  2.结合教学内容,建立问题和病例库。组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材及临床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用一些临床收治的病例或相关的医学杂志,通过针对性、有目的加工处理,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病例,供教学使用。在搜集整理这些素材时要注意,既有单一典型症状的简单病例,又有涉及多脏器的复杂病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4]。
  3.设定病例分析路径,针对给出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病理生理、解剖、症状、体症、辅助检查,到诊断、拟定治疗方案,确定要讨论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方法,选择手段,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4.情景呈现。根据所选病例,设计一个患者求医、问诊、检查、分析的情景。把课堂变成医院,将相关知识信息寓于情景再现中。在学生自己扮演患者或医生表演中,将知识活学活用,既生动又直观。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印象深刻易于掌握。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实现了医患换位思考,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5.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先让每组同学派出代表,报告自己的分析讨论结果,然后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获得正确结果的快乐,一方面提出存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去补充和修正。还可以布置案例习题,对前面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不断改进完善,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和牢固。
  三、小结与思考
  实践表明,PBL法教学确实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为主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拓宽教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互助、团队合作精神,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优势。显然,PBL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时课堂变成了学生按顺序发言,没有讨论和争辩;許多学生只准备了分配给自己的问题,在集体讨论中许多同学对其他同学讲述的内容无法参与意见;有些发言存在着一定量的内容重复。而在进程方面也缺乏一些必要的控制,经常存在超时的现象,使后面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将问题表述清楚;选择命题不当,学生难以展开或找不到明确的思路;总结时间过短,无法对课程进行系统回顾;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了解不多,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较大,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Becker S,Viljoen MJ,Botma Y,et al.Integration of study material in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J].Curationis,2003,26(1):47-61.
  [2]Kilroy DA.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2004,21(4):411-413.
  [3]崔静,赵卫星.PBL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5):473.
  [4]齐殿君,欧凤荣.对临床学科PBL病例有效性评估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旅游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旅游行业人才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为切入点,在分析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同的路径。  【关键词】 旅游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信息不对称;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1  我国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从组织胚胎学实验室的改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完善考核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及科研工作能力。结论: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
【摘 要】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目标。基于此目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制度等几个教学环节提出改革措施与建议,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随着社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
【摘 要】 课程实验是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以“通信原理”课程实验为依据,分析该课程实验的教学实际,提出在依托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将多种实验方法进行融合式教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利用Systemview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提高学员应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并且提出了采用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课程实验;通
【摘 要】 文章简要论述信息素养的内涵,并对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提出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泛滥,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每天呈几何级数增长,此时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如何有效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食品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准确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考核;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