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心目中,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一定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因为,在他的手上不但彻底葬送了“康乾之盛”,还打输了一场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割地求和、赔款苟安、丧权辱国的百年屈辱史序幕。可是,谁又能料想,道光皇帝其实是位文武兼备、威猛神勇之人。
嘉庆皇帝共有5子,旻宁排行老二,因为长兄早年夭折,旻宁成了实际上的长子。如果我们认为旻宁因为是实际上的长子而继承了皇位,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清朝与历史上别的朝代不一样,是没有“嫡长制”这个“祖制”的,皇帝选接班人一向奉行“优选法”,只要你有能耐,哪怕是最小的“庶子”,也可以根据“正大光明”匾后的密诏继承大统。
旻宁自幼随名师检点万承风、编修秦承业读书习武,无论文武,都显出超常的天分,深得皇祖父乾隆和父亲嘉庆的赞许和喜爱。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一日,已经80多岁高龄的乾隆到威格尔逊围猎,带上了年仅10岁的旻宁相随伴驾。突然,一只惊鹿跑出林子,旻宁眼疾手快,急忙取弓搭箭,一箭射出,惊鹿当即毙命。众人欢呼雷动,老迈乾隆也为皇孙如此神勇而大喜过望,当即赐给旻宁黄马褂一件、翠翎一支,还赋七律一首以赞,其中4句可以看出乾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老我策骢尚服武,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皇帝驾崩,“儿皇帝”嘉庆于次年终于亲政,此时的嘉庆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把立储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几经掂量,最后把旻宁的名字写进了传位密诏,装进了一只密封的小匣子内,置于乾清宫匾额之后收藏。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间,清朝廷发生了一次大危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爆发了“天理教”反清起义。9月15日清晨,200多名教徒在首领林清率领下,于北京举行暴动,拼命攻打紫禁城,而嘉庆帝正在木兰狩猎。宫廷外的战斗非常激烈,一批教徒登上房顶,企图攻占皇帝寝宫的养心殿。
此时,旻宁正在上书房闭门读书,闻讯全无惧色,急忙披挂上阵指挥作战。他手握一支火铳,带上侍从隐蔽于养心殿下,发现几名教徒已经登上了房顶,便冷静地瞄准一教徒开了火,教徒应声中弹掉了下去。旋即又见一教徒手舞白旗在指挥作战,又装弹开了一枪,也将其打死。宫廷卫士见太子爷沉着应战,不由军心大振,拼死坚守,进攻教徒不得不撤离,这时,援军赶到了,把暴动教徒如数剿灭。
嘉庆帝得到奏报火速回京时,叛乱已经在旻宁领导下平息了。嘉庆帝对旻宁的沉着神通大加赞赏,封他为“和硕亲王”,他守卫宫廷用过的火铳也被冠以“威烈”之名而珍藏。嘉庆二十五(公元1820年),嘉庆帝因病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临终前打开了传位密诏,旻宁理所当然地登基,成为清朝入关以来的第六代君王,即道光皇帝。
可惜,道光在位30年,却辜负了皇祖父和父皇的期望,不但没有把清王国带出危机,重开辉煌盛世,反而朝野腐败不止,内乱连连,洋人又发动鸦片战争,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自守的国门。旻宁成为丧权辱国的皇帝,大清王国也走上了一条彻底衰落之路。
实事求是地讲,道光年间的国运衰落并非旻宁一人之过,而是时势之必然。道光其实不是昏君,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一生都在努力。如果他不主张禁烟,不主战的话,就不会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不可能有鸦片战争爆发。可惜战争的结局出乎他的意料,只好退而求自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君王无能,而在于整个王朝腐败。利益集团左右了国家命运,国家根基腐朽完全败坏,昔日所向无敌的“八旗兵”成了不堪一击的“豆腐渣”。面对这种形势,纵使道光有三头六臂,也难挽江山于既倒。就像一个人,所有肌体器官全部坏死,仅凭大脑清醒,恐怕也难成大事,生命维持不了多久吧。
嘉庆皇帝共有5子,旻宁排行老二,因为长兄早年夭折,旻宁成了实际上的长子。如果我们认为旻宁因为是实际上的长子而继承了皇位,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清朝与历史上别的朝代不一样,是没有“嫡长制”这个“祖制”的,皇帝选接班人一向奉行“优选法”,只要你有能耐,哪怕是最小的“庶子”,也可以根据“正大光明”匾后的密诏继承大统。
旻宁自幼随名师检点万承风、编修秦承业读书习武,无论文武,都显出超常的天分,深得皇祖父乾隆和父亲嘉庆的赞许和喜爱。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一日,已经80多岁高龄的乾隆到威格尔逊围猎,带上了年仅10岁的旻宁相随伴驾。突然,一只惊鹿跑出林子,旻宁眼疾手快,急忙取弓搭箭,一箭射出,惊鹿当即毙命。众人欢呼雷动,老迈乾隆也为皇孙如此神勇而大喜过望,当即赐给旻宁黄马褂一件、翠翎一支,还赋七律一首以赞,其中4句可以看出乾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老我策骢尚服武,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皇帝驾崩,“儿皇帝”嘉庆于次年终于亲政,此时的嘉庆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把立储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几经掂量,最后把旻宁的名字写进了传位密诏,装进了一只密封的小匣子内,置于乾清宫匾额之后收藏。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间,清朝廷发生了一次大危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爆发了“天理教”反清起义。9月15日清晨,200多名教徒在首领林清率领下,于北京举行暴动,拼命攻打紫禁城,而嘉庆帝正在木兰狩猎。宫廷外的战斗非常激烈,一批教徒登上房顶,企图攻占皇帝寝宫的养心殿。
此时,旻宁正在上书房闭门读书,闻讯全无惧色,急忙披挂上阵指挥作战。他手握一支火铳,带上侍从隐蔽于养心殿下,发现几名教徒已经登上了房顶,便冷静地瞄准一教徒开了火,教徒应声中弹掉了下去。旋即又见一教徒手舞白旗在指挥作战,又装弹开了一枪,也将其打死。宫廷卫士见太子爷沉着应战,不由军心大振,拼死坚守,进攻教徒不得不撤离,这时,援军赶到了,把暴动教徒如数剿灭。
嘉庆帝得到奏报火速回京时,叛乱已经在旻宁领导下平息了。嘉庆帝对旻宁的沉着神通大加赞赏,封他为“和硕亲王”,他守卫宫廷用过的火铳也被冠以“威烈”之名而珍藏。嘉庆二十五(公元1820年),嘉庆帝因病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临终前打开了传位密诏,旻宁理所当然地登基,成为清朝入关以来的第六代君王,即道光皇帝。
可惜,道光在位30年,却辜负了皇祖父和父皇的期望,不但没有把清王国带出危机,重开辉煌盛世,反而朝野腐败不止,内乱连连,洋人又发动鸦片战争,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自守的国门。旻宁成为丧权辱国的皇帝,大清王国也走上了一条彻底衰落之路。
实事求是地讲,道光年间的国运衰落并非旻宁一人之过,而是时势之必然。道光其实不是昏君,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一生都在努力。如果他不主张禁烟,不主战的话,就不会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不可能有鸦片战争爆发。可惜战争的结局出乎他的意料,只好退而求自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君王无能,而在于整个王朝腐败。利益集团左右了国家命运,国家根基腐朽完全败坏,昔日所向无敌的“八旗兵”成了不堪一击的“豆腐渣”。面对这种形势,纵使道光有三头六臂,也难挽江山于既倒。就像一个人,所有肌体器官全部坏死,仅凭大脑清醒,恐怕也难成大事,生命维持不了多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