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code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孩子的初级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学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有一个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以及拥有目标如一,滴水穿石的意志品质,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揠苗助长》;《龟兔赛跑》;《愚公移山》
  寓言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瑰宝。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淬炼出很多寓言故事,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下面我就三个寓言故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等的作用。
  一、 《揠苗助长》:教育孩子“欲速则不达”,要尊重自然规律
  《揠苗助长》主要讲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后来用来比喻做事如果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要尊重自然规律。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报道:德国法律禁止学前教育,在小学阶段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崇尚“残酷教育”,从小让小孩有挫折感,跌倒自己爬起来,尽量不喂小孩吃饭,饿了自己吃;草地、泥地、沙地,砂石地从不铺设塑胶,是为了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近自然、感知世界,在碰撞中学到勇气和本事;幼儿、小学不分年龄段,不分班,身体残疾、智障的孩子和正常孩子融合在一起教育,培养孩子亲和力和想象力,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生活困苦的人,自己并不比别人更优秀,更无“输在起跑线”一说。而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年轻父母,为了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培训机构让小孩疲于应付,心智未成,思维已经僵化,其次,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有别人代替,衣来生手,饭来张口,从小形成不劳而获、自私自利的品格,这和《揠苗助长》中的农夫有何区别?我们曾嘲笑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里的农夫,笑他急功近利,其实反过来说,我们得感谢这位农夫,警示后来人重蹈覆辙,其次农夫的行为揭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不知到知,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个法则,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从无到有,从不知到知,早期教育更应该如此。現在在早期教育中,过早过多的教育让孩子的思维僵化,缺少想象力,揠苗助长为我们提供了警示,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二、 《龟兔赛跑》:教育孩子胜不骄傲,败不气馁,成功了淡然处之,失败了不灰心丧气
  《龟兔赛跑》主要讲的是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乌龟拼命地爬,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他先打了个盹,自以为是的认为很快就能追上乌龟。乌龟一刻不停地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乌龟和兔子两者不同类,生活环境各异,但人类的智者却将它们组合起来——赛跑,特点鲜明,反差大,小朋友都不禁大笑,称乌龟自不量力,怎与兔子比,但结果却让所有人出乎意料,乌龟先到终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是各异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同一个人或一群同年龄人,何时是乌龟的角色,何时是兔子的角色,都是不确定的,在前进的道路上终有坎坷,会遇到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收获成功,也会遇到失败,这个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角色常常是互换的,孩子的成长如此,各人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同样的困境,著名运动员刘翔,曾经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赛场上风驰电掣,一马当先,勇夺桂冠,赢得世界的赞赏与喝彩,也曾经在北京的奥运赛道上,一瘸一拐走到终点,同样赢得世界的掌声和尊敬。胜不骄傲,败不气馁,成功了淡然处之,失败了不灰心丧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不以一时一事评定学生,更不放弃某些行动和认知上遇到困难的学生。
  三、 《愚公移山》:教育孩子对任何事抱有必胜的信心和锲而不舍的意志
  《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绕山走一圈就有七百多里。给愚公家带来了不便。愚公把家里的人都召集在一起,让大家把这山搬走。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智叟,他看见了愚公,嘲笑愚公,但愚公不这样认为,还和家人一起干。天帝知道了,被愚公的诚心打动,就让他的两个儿子把这两座山搬走,从此愚公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世代移山的执着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对任何事抱有必胜的信心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华夏人几千年传承着、发扬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有了上天有“神州”,下海有“蛟龙”,“天堑变通途”的胜景。谚语眼怕手不怕就是对愚公移山精神最好的诠释。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很多事,眼一看这么多、这么难,内心自然产生畏惧、怕难的情绪,但通过一双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最终柳暗花明,顺利解决。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目标如一的理念以及怎样面对挫折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解决问题,实现人生理想与目标非常重要。
  三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孩子的初级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学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有一个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以及拥有目标如一,滴水穿石的意志品质,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作者简介:朱月霞,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沙口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时代教育理念,转变教育理念,通过互动交流课堂的形成、系统化训练体系的构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等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培养对策  谈到口语交际教学,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英语的口语交际。其实不然,汉语的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学生的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其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就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思考,积累素材,从而为真实性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真实性;艺术真实;积累素材;运用素材  在对初中生进行作文教学指导的时候,教师往往要求他们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常常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这一教学阶段尝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其关键目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备课程内容,对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优秀作品,在日常积累中提升个人的作品鉴赏力与底蕴涵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教学人员发挥创新精神,运用多样性的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
摘 要:在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着重培养,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变革,根据时代要求、迎合新课程标准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效性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为主要课题,对其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和着重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小学低年级的语文生本课堂也越来越普及和受到重视,这种课堂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一系列弊端,将课堂的主体转化到学生上来,符合教学研究领域的终极目标和核心任务。接下来本篇文章就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提供给业内有关人士一些启发性的指导,致力于为提高我国整体教学水平贡献一丝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生本核心;课堂  一、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仍是学科整合教学中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基于此问题,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语文课程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