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优势:专门序列、全员参与、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德育队伍的优势在于,不但有一支包括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内的专门队伍,而且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通过强化责任,建立、健全评聘、培训制度,德育队伍发展更有保障。
  德育队伍;全员参与;制度保障
  孙启进,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胡金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德育实效性有了较大提高。究其原因,优秀的德育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文件中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辟出专门条目对德育队伍建设进行论述。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德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
  一、我国教育系统有一支专门德育队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支专门德育队伍。1979年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已经有了一支包括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在内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1990年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93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与1998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规程》进一步指出,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这支队伍正行进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专业化主要指的是对这支队伍的德育专业化要求。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以德育为其工作核心和主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其主要的工作责任,因此,其专业化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教师。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德育原理、品德心理学等常规性课程,还需要研读道德哲学、德育社会学、德育美学等德育专业课程;不仅需要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心理特征等相关德育理论,还需要掌握德育工作的技能与方法。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在不断提升,为学校德育实践的改进和学校德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证。
  二、我国德育队伍是全员参与
  我国德育队伍既包括了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也包括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与从事学校管理的人员。正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言,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也没有离开教学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道德教育。在学校的所有教职人员都可能,也应该成为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力量。所以德育工作不仅局限于专职的德育教师,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我国德育工作一直秉承这种全息式的、全员参与式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全体教师做好工作。1979年的《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依靠专门队伍去做是不够的,必须发动全体教师、干部人人动手去做,才能收到更大的成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是社会主义学校教师的崇高职责,教师要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去。“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思想在198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得到进一步细化。如,中小学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全体教师和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教师、共青团专职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要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发挥骨干作用。除此之外,中小学校要聘请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战士中的优秀分子担任校外辅导员,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外德育工作队伍。
  在德育队伍中,各类不同教育人员各司其职,结合自身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第一,广大学科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1998年的《中小学德育规程》中强调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教职工人数已达到1300万,其中专任教师超过1100万。
  第二,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党团工作人员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三,校外德育工作队伍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
  由此可见,我国德育队伍不仅数量庞大、全员参与,各部分之间还相互协作,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各自发挥作用。
  三、我国德育队伍发展有保障
  德育队伍量的优势并不必然带来德育队伍质的提升。通过强化责任,建立、健全评聘、培训制度,德育队伍发展更有保障。
  第一,注重德育工作领导队伍建设,强化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在德育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德育工作状况应作为校长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小学德育纲要》均提出应充分发挥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第二,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骨干力量,班主任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1998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规程》中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则提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2007年更是专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三,注重德育队伍提高,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德育队伍培训是提高德育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德育队伍培训制度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为德育师资创造提高进修的条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制定政策,保证德育工作骨干能够不断地得到进修提高。
  第四,注重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把德育工作成果作为重要条件。1990年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在评聘教师职务时,其他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对多年从事德育工作并做出显著成绩的,应以其德育工作的表现为重要依据评聘其职务。1993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则提出,学校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分别列入教职员工岗位职责范围内,并作为评估教师工作、评聘教师职务、表彰奖励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有关文件也对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职称评审作出了规定。如,1998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规程》中就指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他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当按教师系列评聘教师职务。■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百年儒学的命运与前景”。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1988年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三十多名儒学研究者在新加坡举办“国际儒学研讨会”,大会的主题就是“儒学发展的问题及前景”,我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讨论,我们就从新加坡的那次会议说起。  一、百年儒学的命运  自新加坡会议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当年在会议
关怀式道德学习以关怀为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使其成为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个案呈现与分析表明,小学生关心他人需要成人适时指导,在体验关心、实践
20世纪50年代,六马路小学的师生捡砖头盖厂房,办起了“红领巾工厂”,进行制靶、制钉、印刷等生产,那时的小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都由学生担任,学生们边读书边劳动,成为教育界的一大创举。1958年9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来校视察,称“马克思一百年前的预言‘娃娃从九岁开始参加劳动’在你们这里实现了”,并提出了学生要“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办学方向。  小平同志的教诲成为学校发展和前进的动
自从新课程改革明确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维度后,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思想道德引导愈加被重视,甚至成为一种外在要求。学科德育已不再是教师偶然行为抑或教师个人行为,而是各科教师自觉、普遍的行为。在此背景下,各科教师开始在课堂上大肆渲染道德,道德升华似乎成了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环节。就连数学教师也花大力气赞扬数学家如何热爱祖国、如何无私奉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上德育课呢。  我们知道,教学天然地具有
“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虽然年过97岁,但依然身体健康,关心国家大事。早在2002年,钱学森的研究工作目标就定到了2049年,那时正好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他常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钱学森之所以年事已高还能做科学研究工作,这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原则有关。钱学森有着超然的人生态度。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说:“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