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来源 :大众汽车·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本管理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分析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计划、成本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抓好成本分析、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加强成本控制的手段。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全过程
  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工程量大、投入资金多、建设工期长、参与主体多样化的公路建设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论是"村村通"的民生公路修建,还是围绕"一带一路"促进新型发展的大交通建设,公路工程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建设品类。然而,面对公路建设中长期存在的资金不足、层层转包、施工主体众多、参与主体类型复杂等问题,构建一套科学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体系是规范公路工程管理、合理控制成本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分析
  (一)管理主体众多,分工不明确
  公路工程属于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首先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责一直贯穿公路工程建设的始终。公路建设项目经过招标,主体工程通常由中标建设单位直接进行,其中某一部分或者某些旁支环节则由中标建设单位转包或者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由于我国目前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仍然存在缺口和漏洞,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施工、监理、设计、造价、咨询等各个部分长期存在层层转包和分包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公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参与的实施主体众多,各有各的管理方式,不同被转包和分包的工程部分又会形成各自领域的分工协作圈子。例如中标建设单位承建公路的主体建设,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转包和分包的小型建设施工单位,同时还有层层转包和分包的现象,这样仅是施工建设单位就旁支错节,众所分离,必然会造成整体管理上的混乱,分工不明确也是此种运行机制下的必然结果。
  (二)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
  政府建设管理单位、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是公路工程建设体系的基本组成主体。在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下,相对于质量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是各个参与主体都极为关注的重点环节。但是从传统的公路建设工程来看,各个主体关注自己的成本,将成本的"一本帐"视为保密事件,使得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各个主体和各个建设环节节节脱离,主体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相关参与主体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合作,"各自为政"、"不闻他人瓦上霜"是与信息时代不能同步的运行机制缺位现象。
  (三)成本控制核算体系不科学
  从设计概算看,我国公路建设工程成本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是建筑安装工程成本,该部分是公路建设成本的主体,其中材料费占多数,也是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主体;第二是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成本;第三是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控性较差的是建设单位管理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补助费和工程监理费用,通常是超概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从工程实际进度过程中来看,设备、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是组成公路工程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工程建设各参与主体关注的重点。然而,以上仅是显性的成本,其他隐性的成本并不能在会计核算报表中得到账面的体现。例如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返工的时间成本;用初设可研批复作为施工指导文件的不规范超前运作行为导致的工程质量和进度问题;因为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成本开支由领导"拍脑袋"的随意性管理成本等,都是导致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计划和实施出现"两张皮"现象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管理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控制,使管理成本脱离实际的效益远大于预期成本的弊端。
  二、公路工程建设中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规范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制度,从公路建
  设立项开始,政府建设主管单位要建立该公路工程的"户口本",政府建设管理单位作为户主总体监督和管理该项公路工程的整体情况,其他施工、监理、设计、咨询等参与主体成立公路工程管理"董事会",明确分工,划清管理的职责,政府建设主管单位作为"监事会"主体,要全程做好该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构建成本控制全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运行机制
  公路工程从立项、施工、投运、运营、产权移交等阶段会经历数十年的建设和实施历程。将成本控制的指标和管理体系植入整个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公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始终,需要构建一个"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效益最优、信息共享"的科学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例如,规范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例会制度、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减小由于信息沟通和管理问题带来的隐性成本。同时要做好公路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的成本统计分析工作,对各项费用的超节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或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参与的人员都自发的成为项目成本管理的参与主人,通过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做好工程成本控制工作。
  (三)完善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首先,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将某一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一个工程整体,系统测算成本分项和成本指标;第二施工、监理、设计、造价、咨询等单位根据各自负责的工程部分,编制各自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成本体系。成本计划的编制要尽量做到切实可行,必须在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有效方法和措施,使各项费用支出降低到最大限度。其次,引入成本控制和核算评估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立项分析并作出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各个参与主体调整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运行情况,最终使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实现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相对最优化效果。
其他文献
199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通货紧缩的状况。从那年开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大规模发行国债,以刺激社会的需求。以此为背景,国内关于国债规模是否适
贸易理论自重商主义始,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现代贸易理论以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说为基础,开拓了一片天地.然而,由于理论自身的不足,这种观点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动态研究的要求.在
该文根据民营科技企业的激励特点,针对中国目前民营科技企业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水土不服"的现象,以及企业文化激励中出现的家族化、封闭化倾向等问题,在比较分析中国北京
在转轨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具有典型的家族治理特征.对这种现象,现有的研究还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对民营企业生长环境的重新审视,需要
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制造业的迅速膨胀,导致国外舆论认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将向中国转移;而在中国经济界,对该问题的争论也比较激烈,其中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