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隐性文化是指对师生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那部分校园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校园隐性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建设校园隐性文化应该着力抓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园隐性文化;教风;学风;校风
  校园隐性文化指的是内隐的学校形象、价值观念、校风学风等,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隐性文化,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大力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作为核心和必然要求。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育良好教风
  “教之道,德为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是其能否把握和使用好校园隐性文化中各要素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和弘扬以下六种职业素养:一是为教育事业效力的职业理想;二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职业责任;三是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素质;四是埋头苦干、甘当人梯的职业作风;五是勤奋钻研业务、练就过硬本领的职业技能;六是严于律己,师德高尚的职业人格。无数事实证明,中学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帮助学生端正生活和学习态度,那么,这样的学生即便进入高一级学校,走向社会,也会是消极甚至是危险的。因此,他们迫切需要精神的召唤,需要健康纯洁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根基。教师应正身育德、严谨治教,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有一种知识分子在物欲时代固有的良知与操守。
  二、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
  学风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全体学生的求学态度,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校园隐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制订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内容和措施,把各项学风建设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可利用校刊校报、宣传橱窗、条幅、墙报、广播等舆论工具,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表彰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全校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各班级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同时,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和教学工作规范、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等,在教师中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大讨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可通过兴趣诱导,变“苦学”为“乐学”;通过难易疏导,变“难学”为“易学”;通过思维引导,变“死学”为“活学”;通过高效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重视校园舆论文化建设,培育文明校风
  集体是一个大熔炉,学生在集体中的思想行为易受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大力培育文明校风。
  学校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要完善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及时报道校园新人、新事,激浊扬清;积极发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阅报栏、阅览室、警示牌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尤其要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新载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强大优势,通过“思想教育专题网站”“博客论坛”“班级网页”等宣传教育平台,努力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此外,还要建立“评先创优”“奖学金”等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争学创佳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隐性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亲密、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具有正向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师生交往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发展师生的安全感和友谊。课堂评价用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使、嘲讽奚落、训诫呵斥、威胁利诱,等等,都可能让学生远离文明,逐渐变得冷漠、粗俗,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倘若我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朗的处世性格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影响、引导受教育者,就能使教育成为一种传递快乐与幸福的事业。焦躁时代,柔和甚至适当的示弱也不失为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林格教授说过,柔和的气息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能更准确地表明人与人平等的理念。同事相处,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哪怕只有一个体恤的眼神,都会使我们在百转人生中获得绵长的感动与温情的停留;同学之间,少些倔强与敌意,多份宽容和体谅,自然会坐拥点点滴滴真善美的记忆,消融悲伤,化解懊恼,让生活一寸一寸地灿烂开来。
  责任编辑 唐 河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特困生数量和困难程度的增加,他们的“精神困惑”日益凸现,迫切需要重视解决.通过对高校特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现状探究,总结分析出他们“精神困惑”的内在成因,即不同
[摘 要]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创新;情境;主体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
[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及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英语有效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的重要性,并找寻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活动;设计;组织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英语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小学英语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对小学英语教学中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创新动机;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创新;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会创新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的表达和教授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学生的学习又反过来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发挥。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就成为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 ;策略  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散发性思维,教师把学生引领进问题的海洋,并从中思考并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作为一门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精选思维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交流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探究的思维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开拓探究的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思维。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思维  [作者简介]贺 燕(1984-),女,江西永新人,吉安县敖城中学,中教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
为了开发汽车代用燃料,在车用492QA汽油机的基础上,开发出车用492M甲醇发动机. 采用进气预热来保证燃料的雾化效果和混合气的形成质量、缩短暖机时间;采用M90甲醇燃料和PTC加